物理

烷烃的物理性质

性质变化规律烷烃的物理性质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在室温下,含有1~4个碳原子的烷烃为气体;常温下,含有5~10个碳原子的烷烃为液体;含有10~16个碳原子的烷烃可以为固体,也可以为液体;含有17个碳原子以上的正烷烃为固体,但直至含有60个碳原子的正烷烃(熔点99℃),其熔点(melting point)都不超过100℃。低沸点(boiling point)的烷烃为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高沸点烷烃为黏稠油状液体,无味。烷烃为非极性分子(non-polar molecule),偶极矩(dipole moment)为零,但分子中电荷的分配不是很均匀的,在运动中可以产生瞬时偶极矩,瞬时偶极矩间有相互作用力(色散力)。此外分子间还有范德华力,这些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化学键的小一二个数量级,克服这些作用力所需能量也较低,因此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熔点、沸点很少超过300℃。正烷烃的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升高,这是因为分子运动所需的能量增大,分子间的接触面(即相互作用力)也增大。低级烷烃每增加一个CH2,(成为其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变化较大,沸点也相差较大,高级烷烃相差较小,故低级烷烃比较容易分离,高级烷烃分离困难得多。在同分异构体中,分子结构不同,分子接触面积不同,相互作用力也不同,正戊烷沸点36.1℃,2-甲基丁烷沸点25℃,2,2-二甲基丙烷沸点只有9℃。叉链分子由于叉链的位阻作用,其分子不能像正烷烃那样接近,分子间作用力小,沸点较低。固体分子的熔点也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增高,这与质量大小及分子间作用力有关外,还与分子在晶格中的排列有关,分子对称性高,排列比较整齐,分子间吸引力大,熔点就高。在正烷烃中,含单数碳原子的烷烃其熔点升高较含双数碳原子的少。通过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固体正烷烃晶体为锯齿形,在单数碳原子齿状链中两端甲基同处在一边,如正戊烷,双数碳链中两端甲基不在同一边,如正己烷,双数碳链彼此更为靠近,相互作用力大,故熔点升高值较单数碳链升髙值较大一些。烷烃的密度(density)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这也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结果,密度增加到一定数值后,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密度变化很小。与碳原子数相等的链烷烃相比,环烷烃的沸点、熔点和密度均要髙一些。这是因为链形化合物可以比较自由地摇动,分子间“拉”得不紧,容易挥发,所以沸点低一些。由于这种摇动,比较难以在晶格内做有次序的排列,所以熔点也低一些。由于没有环的牵制,链形化合物的排列也较环形化合物松散些,所以密度也低一些。同分异构体和顺反异构体也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下表是若干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常数。

烷烃的物理性质

2、 烷烃物理性质:(1) 状态:一般情况下,1—4个碳原子烷烃为_气态_,5—16个碳原子为_液态_,16个碳原子以上为_固态_。(2) 溶解性:烷烃_难_溶于水,_易_溶(填“易”、“难”)于有机溶剂。(3) 熔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熔沸点逐渐_升高_。(4) 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密度逐渐_增大_。3、 烷烃的化学性质(1)一般比较稳定,在通常情况下跟酸、碱和高锰酸钾等都_不反应_。(2)取代反应:在光照条件下能跟卤素发生取代反应_CH4+Cl2=CH3Cl+HCl_(3)氧化反应:在点燃条件下,烷烃能燃烧_生成水和二氧化碳_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公式知识点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公式知识点 篇1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公式知识点 篇2   1.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简介(轨道、面积、比值)   丹麦开文学家开普勒信奉日心说,对天文学家有极大的兴趣,并有出众的数学才华,开普勒在其导师弟谷连续20年对行星的位置进行观测所记录的数据研究的基楚上,通过四年多的刻苦计算,最终发现了三个定律。   第一定律:所有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运动,太阳则处在这些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过程中,与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   开普勒行星运动的定律是在丹麦天文学家弟谷的大量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概括出的,给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2.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成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引力方向沿两个物体的连线方向。   引力常量,它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kg的物体相距1m时的相互作用力,1798年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测出。   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卡文迪许扭秤   实验原理是力矩平衡。   实验中的方法有力学放大(借助于力矩将万有引力的作用效果放大)和光学放大(借助于平面境将微小的运动效果放大)。   定律的适用条件:严格地说公式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可近似使用,但此时r应为两物体重心间的距离。对于均匀的球体,r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无限靠近时,不能再视为质点,万有引力定律不再适用,不能依公式算出F近为无穷大。   注意: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的运动与天体运动统一起来,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规律之一,式中引力恒量G的物理意义是:G在数值上等于质量均为1kg的两个质点相距1m时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   3.综上所述   重力大小:两个极点处最大,等于万有引力;赤道上最小,其他地方介于两者之间,但差别很小。   重力方向:在赤道上和两极点的时候指向地心,其地方都不指向地心,但与万有引力的夹角很小。   怎样学好物理学物理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在把基本概念和规律掌握清楚的基础上,然后再去做题,才能理清做题思路,独立做会物理难题。学物理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要懂得推理与分析、学会总结。   物理g是什么意思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一定是指向地心的(只有在赤道和两极指向地心)。地面上同一点处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同样,当m一定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重力加速度g成正比,用关系式G=mg表示。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值约为9.8N/kg,表示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9.8N是一个平均值;在赤道上g最小,g=9.79N/kg;在两极上g最大,g=9.83N/kg。N是力的单位,字母表示为N,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的力)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公式知识点 篇3   1、参考系: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①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②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③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公式知识点 篇4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 R:轨道半径 T :周期 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ω=(GM/R^3)1/2 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π^2(R+h)/T^2 h≈3.6 km 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公式知识点 篇5   一、知识点   (一)行星的运动   1地心说、日心说:内容区别、正误判断   2开普勒三条定律:内容(椭圆、某一焦点上;连线、相同时间相同面积;半长轴三次方、周期平方、比值、定值)、适用范围   (二)万有引力定律   1万有引力定律:内容、表达式、适用范围   2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成就   (1)计算中心天体质量   (2)发现未知天体(海王星、冥王星)   (三)宇宙速度:第一、二、三宇宙速度的数值、单位,物理意义(最小发射速度、环绕速度;脱离地球引力绕太阳运动;脱离太阳系)   (四)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宏观(相对普朗克常量)低速(相对光速)   二、重点考察内容、要求及方式   1地心说、日心说:了解内容及其区别,能够判断其科学性(选择)   2开普勒定律:熟知其内容,第三定律考察尤多;适用范围(选择)   3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成就:计算中心天体质量、发现未知天体(选择)   4计算中心天体质量、密度: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或者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万有引力的表达式、向心力的几种表达式(选择、填空、计算)   5宇宙速度:第一、二、三宇宙速度的数值、物理意义(选择、填空);计算第一宇宙速度: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或重力提供向心力(计算)   6计算重力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与航天结合(或求周期)、平抛运动与航天结合(或求高度、时间)、受力分析(计算)   7经典力学的局限性:了解其局限性所在,适用范围(选择)   物理学专业介绍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它揭示物质产生、演化、转化和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基本规律,涉及从微观、宏观到宇观,从少体到多体,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系统,是自然科学的核心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并与社会学科具有很强的交叉性;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坚实的、系统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及较广泛的物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方法,具有一定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能发展成为在物理学及其相关交叉学科的不同专业领域继续深造或在相应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性人才。   曲线运动知识点   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   (已知当物体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产生加速度a)   (1)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   (2)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4.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分运动   (1)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5.以抛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   6.①水平分速度:   ②竖直分速度:   ③t秒末的合速度   ④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可用该点速度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的夹角表示   7.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   8.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线速度v:质点通过的弧长和通过该弧长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s/t,单位m/s;属于瞬时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为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   9.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曲线运动,因而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2)角速度:ω=φ/t(φ指转过的角度,转一圈φ为),单位rad/s或1/s;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   (3)周期T,频率:f=1/T   (4)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10.向心力: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向心力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11.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变化快慢,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   12.注意:   (1)由于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的变加速运动。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方向总指向圆心,是一个变力。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13.离心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的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公式知识点 篇6   定义:   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大;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小。   两个可看作质点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GmM/r^2,即万有引力等于引力常量乘以两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它们距离的平方。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10的负11次方单位N·m2/kg2。为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   万有引力的推导:   若将行星的轨道近似的看成圆形,从开普勒第二定律可得行星运动的角速度是一定的,即:   ω=2π/T(周期)   如果行星的质量是m,离太阳的距离是r,周期是T,那么由运动方程式可得,行星受到的力的作用大小mrω^2=mr(4π^2)/T^2   另外,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   r^3/T^2=常数k"   那么沿太阳方向的力为   mr(4π^2)/T^2=mk"(4π^2)/r^2   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太阳也受到以上相同大小的力。从太阳的角度看,(太阳的质量M)(k"")(4π^2)/r^2   是太阳受到沿行星方向的力。因为是相同大小的力,由这两个式子比较可知,k"包含了太阳的质量M,k""包含了行星的质量m。由此可知,这两个力与两个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它称为万有引力。   如果引入一个新的常数(称万有引力常数),再考虑太阳和行星的质量,以及先前得出的4·π2,那么可以表示为万有引力=GmM/r^2   两个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小,我们察觉不到它,可以不予考虑。比如,两个质量都是60千克的人,相距0.5米,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还不足百万分之一牛顿,而一只蚂蚁拖动细草梗的力竟是这个引力的1000倍!但是,天体系统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天体中质量还算很小的地球,对其他的物体的万有引力已经具有巨大的影响,它把人类、大气和所有地面物体_地球上,它使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旋转而不离去。   重力,就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   任意两个物体或两个粒子间的与其质量乘积相关的吸引力。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简称引力,有时也称重力。在粒子物理学中则称引力相互作用和强力、弱力、电磁力合称4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是其中最弱的一种,两个质子间的万有引力只有它们间的电磁力的1/1035,质子受地球的引力也只有它在一个不强的电场1000伏/米的电磁力的1/1010。因此研究粒子间的作用或粒子在电子显微镜和加速器中运动时,都不考虑万有引力。一般物体之间的引力也是很小的,例如两个直径为1米的铁球,紧靠在一起时,引力也只有1.14×10^(-3)牛顿,相当于0.03克的一小滴水的重量。但地球的质量很大,这两个铁球分别受到4×104牛顿的地球引力。所以研究物体在地球引力场中的运动时,通常都不考虑周围其他物体的引力。天体如太阳和地球的质量都很大,乘积就更大,巨大的引力就能使庞然大物绕太阳转动。引力就成了支配天体运动的的一种力。恒星的形成,在高温状态下不弥散反而逐渐收缩,最后坍缩为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也都是由于引力的作用,因此引力也是促使天体演化的重要因素。   必修二物理学习方法   一、不要“题海”,要有题量   谈到解题必然会联系到题量。因为,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给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题目必是习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知识。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维跳跃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出现,造成学生机械模仿,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至于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的题,百解不厌,真是一种学习享受。这样的题解得越多,收获越大。解题多了,并不就一定加重学生负担,只有那些脱离学习对象实际,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的,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虽然题目不多,但积重难返,犹如陷入题海。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和质量,离不开解题,而且要有一定的题量给予保证,并以真正理解熟练掌握为题量的下限。   二、不求模型,要求思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样的道理,解题有法,但无定法。所以,我们不能用通用模型的方法解多种不同的题。首先,文理科的思维特点有差异,文科侧重理性思维,而理科侧重逻辑思维。数学偏重图文与函数关系的分析推导,而物理突出具体问题高度概括,抽象出物理模型。   其次,解题方法也是随题而变,不同题目的解题方法一般是不同的,不太可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统揽,或者用几种既定模型搞定。再者,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尽管解题要经历审题(理解题意),解题(具体过程),答题(说明结果)几个环节,但解题的方法是灵活的,因题而变。可能是简单的,也可能是复杂的;可能是基本的方法,也可能是巧妙方法或综合方法的适用。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迷信某种模型解题,它会束缚你发散探索的思路,只能让你走进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的死胡同。提倡独立思考,重在方法的迁移和变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就什么,该用什么就用什么的理念解每道题,以不变应万变。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使自己的脑子真正活起来,通过解题获得成就感。   三、不贪难题,要抓“双基”   题目有难易度之分。我们解怎样的题更有助于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应该以解中档题为主,这种题含有基础性要求,同时又有能力提升的空间。也就是说解这类题能驾驭自如,那么,面对有难度的题也不会一筹莫展,或胆怯退缩。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好高骛远,热衷于做难题。贪大求难,但往往受挫,久而久之消磨了意志,望题生威。究其原因,底气不足,还未到火候。要知道,所谓的难题就是综合的知识点多,需要统筹的方法多,设置的情景新颖,问题的过程复杂,实际应用强。   但是,我们只要认真解剖,分立而治,分析背景,提取信息,善于转化,复杂问题得到简化。再则,再难的综合试题往往设置了由易到难的思维能力梯度,使你逐级往上,不是压根儿全然无知。因此,我们解题不必总觅难题。要抓基础题和中档题,逐步修炼,增强正确解题的自信心。   必修二物理学习技巧   步骤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步骤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步骤3.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_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的发现,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把地面上的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对以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定义: 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大;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小。 两个可看作质点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 GmM/r^2,即 万有引力等于引力常量乘以两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它们距离的平方。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 10的负11次方单位 N·m2 /kg2。为英国科学家 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 万有引力的推导: 若将行星的轨道近似的看成圆形,从开普勒第二定律可得行星运动的角速度是一定的,即: ω=2π/T(周期) 如果行星的质量是m,离太阳的距离是r,周期是T,那么由运动方程式可得,行星受到的力的作用大小为 mrω^2=mr(4π^2)/T^2 另外,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 r^3/T^2=常数k" 那么沿太阳方向的力为 mr(4π^2)/T^2=mk"(4π^2)/r^2 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太阳也受到以上相同大小的力。从太阳的角度看, (太阳的质量M)(k"")(4π^2)/r^2 是太阳受到沿行星方向的力。因为是相同大小的力,由这两个式子比较可知,k"包含了太阳的质量M,k""包含了行星的质量m。由此可知,这两个力与两个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它称为万有引力。 如果引入一个新的常数(称万有引力常数),再考虑太阳和行星的质量,以及先前得出的4·π2,那么可以表示为 万有引力=GmM/r^2 两个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小,我们察觉不到它,可以不予考虑。比如,两个质量都是60千克的人,相距0.5米,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还不足百万分之一牛顿,而一只蚂蚁拖动细草梗的力竟是这个引力的1000倍!但是,天体系统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天体中质量还算很小的地球,对其他的物体的万有引力已经具有巨大的影响,它把人类、大气和所有地面物体束缚在地球上,它使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旋转而不离去。 重力,就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 任意两个物体或两个粒子间的与其质量乘积相关的吸引力。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简称引力,有时也称重力。在粒子物理学中则称引力相互作用和强力、弱力 、电磁力合称4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是其中最弱的一种,两个质子间的万有引力只有它们间的电磁力的1/1035 ,质子受地球的引力也只有它在一个不强的电场1000伏/米的电磁力的1/1010。因此研究粒子间的作用或粒子 在电子显微镜和加速器中运动时,都不考虑万有引力。一般物体之间的引力也是很小的,例如两个直径为 1米的铁球 ,紧靠在一起时 , 引力也只有1.14 10^(-3)牛顿,相当于0.03克的一小滴水的重量 。但地球的质量很大,这两个铁球分别受到4 104牛顿的地球引力 。所以研究物体在地球引力场中的运动时,通常都不考虑周围其他物体的引力。天体如太阳和地球的质量都很大,乘积就更大,巨大的引力就能使庞然大物绕太阳转动。引力就成了支配天体运动的唯一的一种力。恒星的形成,在高温状态下不弥散反而逐渐收缩,最后坍缩为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 , 也都是由于引力的作用,因此引力也是促使天体演化的重要因素。 1.两个质量相等的球形物体,两球心相距r,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若它们的质量都加倍,两球心的距离也加倍,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 ) A.4F B.1F C.2F D.3F 2.行星绕恒星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R的三次方与周期T的平方的比值为常量,设 =k,则k的大小( ) A.只与恒星的质量有关 B.与恒星的质量及行星的质量有关系 C.只与行量的质量有关系 D.与恒星的质量及行星的速度有关系 3.人造卫星中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是指物体() A.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B.受到的合力为零 C.对支持它的物体没有压力 D.不受地球引力,也不受卫星对它的引力 4.可以发射一颗这样的人造地球卫星,使其圆轨道( ) A.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纬度线(非赤道)是共面同心圆 B.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经度线所决定的圆是共面同心圆 C.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线是共面同心圆,且卫星相对地球表面是静止的 D.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线是共面同心圆,但卫星相对地球表面是运动的 5.关于地球同步通迅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一定在赤道上空运行 B.各国发射的这种卫星轨道半径都一样 C.它运行的线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D.它运行的线速度介于第一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6.最近,科学家在望远镜中看到太阳系外某一恒星有一行星,并测得它围绕该恒星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为1200年,它与该恒星的距离为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00倍。假定该行星绕恒星运行的轨道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是圆周,仅利用以上两个数据可以求出的量有 ( ) A.恒星质量与太阳质量之比 B.恒星密度与太阳密度之比 C.行星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 D.行星运行速度与地球公转速度之比

大学物理B质点动力学 万有引力的功

r为质点到原心O的距离,m为质点质量,G为万有引力常量。

万有引力定律推导过程【高二物理的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详解】

高二网权威发布高二物理的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详解,更多高二物理的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详解相关信息请访问高二网。 【导语】在高二的物理学习中,学生会学习到很多的有趣的知识点,下面大范文网将为大家带来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物理的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   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大;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小。   两个可看作质点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GmM/r^2,即万有引力等于引力常量乘以两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它们距离的平方。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10的负11次方单位N·m2/kg2。为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   万有引力的推导:若将行星的轨道近似的看成圆形,从开普勒第二定律可得行星运动的角速度是一定的,即:   ω=2π/T(周期)   如果行星的质量是m,离太阳的距离是r,周期是T,那么由运动方程式可得,行星受到的力的作用大小为   mrω^2=mr(4π^2)/T^2   另外,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   r^3/T^2=常数k"   那么沿太阳方向的力为   mr(4π^2)/T^2=mk"(4π^2)/r^2   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太阳也受到以上相同大小的力。从太阳的角度看,   (太阳的质量M)(k"")(4π^2)/r^2   是太阳受到沿行星方向的力。因为是相同大小的力,由这两个式子比较可知,k"包含了太阳的质量M,k""包含了行星的质量m。由此可知,这两个力与两个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它称为万有引力。   如果引入一个新的常数(称万有引力常数),再考虑太阳和行星的质量,以及先前得出的4·π2,那么可以表示为   万有引力=GmM/r^2   两个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小,我们察觉不到它,可以不予考虑。比如,两个质量都是60千克的人,相距0.5米,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还不足百万分之一牛顿,而一只蚂蚁拖动细草梗的力竟是这个引力的1000倍!但是,天体系统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天体中质量还算很小的地球,对其他的物体的万有引力已经具有巨大的影响,它把人类、大气和所有地面物体束缚在地球上,它使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旋转而不离去。   重力,就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   任意两个物体或两个粒子间的与其质量乘积相关的吸引力。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简称引力,有时也称重力。在粒子物理学中则称引力相互作用和强力、弱力、电磁力合称4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是其中最弱的一种,两个质子间的万有引力只有它们间的电磁力的1/1035,质子受地球的引力也只有它在一个不强的电场1000伏/米的电磁力的1/1010。因此研究粒子间的作用或粒子在电子显微镜和加速器中运动时,都不考虑万有引力的作用。一般物体之间的引力也是很小的,例如两个直径为1米的铁球,紧靠在一起时,引力也只有1.14×10^(-3)牛顿,相当于0.03克的一小滴水的重量。但地球的质量很大,这两个铁球分别受到4×104牛顿的地球引力。所以研究物体在地球引力场中的运动时,通常都不考虑周围其他物体的引力。天体如太阳和地球的质量都很大,乘积就更大,巨大的引力就能使庞然大物绕太阳转动。引力就成了支配天体运动的唯一的一种力。恒星的形成,在高温状态下不弥散反而逐渐收缩,最后坍缩为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也都是由于引力的作用,因此引力也是促使天体演化的重要因素。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公式   1.电压瞬时值e=Emsint电流瞬时值i=Imsint;(=2f)   2.电动势峰值Em=nBS=2BLv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I=Im/(2)1/2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1/U2=n1/n2;I1/I2=n2/n2;P入=P出   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损=(P/U)2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见第二册P198〕;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注:   (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电=线,f电=f线;   (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   (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   (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决定P入;   (5)其它相关内容:正弦交流电图象〔见第二册P190〕/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见第二册P193〕。    高二物理恒定电流公式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A)   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   3.电阻、电阻定律:R=L/S{:电阻率(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r:电源内阻()}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由于I=U/R,W=Q,因三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o)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外接法:   电流表示数:I=IR+IV   Rx的测量值   =U/I=(UA+UR)/IR=RA+RxR真   Rx的测量值   =U/I=UR/(IR+IV)=RVRx/(RV+R)   选用电路条件RxRA[或Rx(RARV)1/2]   选用电路条件Rx12.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限流接法   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   注:   (1)单位换算:   1A=103mA=106A;1kV=103V=106mA;1M=103k=106   (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串联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4)当电源有内阻时,外电路电阻增大时,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5)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此时的输出功率为E2/(2r);   (6)其它相关内容: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及其应用。

物理高一 万有引力公式的推导过程

1 k1 k2 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但k的大小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 而G 即引力常量 它是由扭秤实验测得的 你可以去网上查一下 我这里简要的说一下。它的基本原理是:引力矩与扭转矩平衡 可以看做杠杆平衡 即MF=Mα 设金属丝的扭转系数为k(此k与开普勒定律中的k不同) 根据kα=FL=GMmL/r^2可得 G=kαr^2/MmL 所以 开普勒定律中的k与G有一定的关系 牛三是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 该问题与你的2问是一样的 2 万有引力既是“你对我的力”也是“我对你的力”它们在数值上相等 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并不是“2个力”的代数 当然 根本就没有“2个力”3 你所列的2式子是相同的 可根据1中我所列出的式子推导 我简要的说一下 用三角的知识可推导得α=4π^2m/r 但是 吸引力与向心力是不一样的 某楼错误 正解是: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分力 另一分力是重力 只不过在中学物理的天体力学部分 我们假设向心力等于万有引力 为什么呢?因为 重力加速度是四大基本力中最小的 可以忽略不计 4 他的结论是对的 根据k=r^3/T^2和题设可得k为恒值 当然我们知道这个值是k=3.354*10^13 m^3/s^2,又F=GMm/R^2(R为2星距离)可得题设是正确的当然实际上 任何星体的运动轨迹都不是圆周运动 正如我在3中提到的 中学物理考虑的是理想状态望采纳。

高中物理 万有引力与航天的相关公式

1万有引力等于重力GMm/R^2=mg(此处有一个推导即黄金代换gR2=GM)2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GmM/R^2=mv2/R(还得注意圆周运动里涉及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公式)3就是重力充当向心力mg=mv2/R其实就个人经验来看,涉及天体运动的题目比较固定而且比较简单,只要把一些基本的概念,常识,题型掌握就可以了

高一物理万有引力公式推导!

一个是物体(天体)受到的力,一个是天体匀速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万有引力提供天体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啊

物理万有引力的基本公式是什么呀

F=GMm/r^2其中G是万有引力常数,大小为6.67 x 10的负11次方r为两物体间距离

高中物理 万有引力与航天的相关公式

1万有引力等于重力GMm/R^2=mg(此处有一个推导即黄金代换gR2=GM)2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GmM/R^2=mv2/R(还得注意圆周运动里涉及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公式)3就是重力充当向心力mg=mv2/R 其实就个人经验来看,涉及天体运动的题目比较固定而且比较简单,只要把一些基本的概念,常识,题型掌握就可以了

关于高中物理的的公式推导

物理中的绝大多数公式都是定义式和导出式,只要概念弄清楚,基本上是不难推出的。有句话说的好,公理是定理的因子,你想想看吧。我好像说的都是废话,但却是我的真实感受。

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公式

Newton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的有关公式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这种吸引作用。物体之间的这种吸引作用普遍存在于宇宙万物之间,称为万有引力。又名引力相互作用或重力相互作用。在一般使用上,常亦称为重力。 万有引力的推导:若将行星的轨道近似的看成圆形,从开普勒第二定律可得行星运动的角速度是一定的,即:  ω=2π/T(周期)  如果行星的质量是m,离太阳的距离是r,周期是T,那么由运动方程式可得,行星受到的力的作用大小为  mrω^2=mr(4π^2)/T^2  另外,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  r^3/T^2=常数k"  那么沿太阳方向的力为  mr(4π^2)/T^2=mk"(4π^2)/r^2  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太阳也受到以上相同大小的力。从太阳的角度看,  (太阳的质量M)(k"")(4π^2)/r^2  是太阳受到沿行星方向的力。因为是相同大小的力,由这两个式子比较可知,k"包含了太阳的质量M,k""包含了行星的质量m。由此可知,这两个力与两个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它称为万有引力。  如果引入一个新的常数(称万有引力常数),再考虑太阳和行星的质量,以及先前得出的4·π2,那么可以表示为  万有引力=GmM/r^2

是一个初中物理的问题:当然不是题...有关物体的 内能。据我理解,内能 就是 分子热运动 产生的动能与

1. 压缩空气做功,会使物体 内能增加,但如何使物体温度升高的?一般而言,压缩过程中分子平均间距减小,分子间的势能是减小的(仅当极度压缩分子间平均距离很小时,斥力才表现出来,势能增大),如不清楚可看教材势能曲线。而内能增大,分子总动能必然增大,平均动能、温度自然会升高。现在考虑上述极端压缩情形(分之间净的作用力为斥力)。假定在某一时刻,分子具有一定的平均动能、一定的分子间平均间距和一定的平均分子间势能(在此状态下,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斥力“取得平衡”)。现在对气体压缩,压缩过程的能量转化可以这样理解:外界做功首先引起分子动能的增加,分子动能增大后,它就可以克服分子间的强大斥力,更加趋近于另一分子(分子平均间距减小),在此过程中分子的动能减小,部分转化为势能,但不会将新增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势能,否则分子的剩余动能(即原动能)就不能和现在的更大斥力取得平衡。由上可见,在该极端情形下,分子平均动能仍然增大。2. 钻木取火的微观过程请查百度百科【摩擦生热】,里面的微观解释是我写的。3. 内能会被温度改变,但内能会以自身的增加会改变温度产生热量吗?内能增加很多情况下是由分子运动加剧,即平均动能增大引起的,平均动能增大的两个宏观效果一个(可以,注意不是必然)是内能增大,一个是温度必然升高。严格地讲,不能说温度升高引起内能增大(不过这一说法在不致引起误解时可以使用,因为在训练有素的人眼中温度升高就是平均动能增大的代名词),更不能不能说内能增大引起温度升高。温度上升到比环境更高时,就会以热量的形式释放能量。注意搞清楚这几个概念间的逻辑关系。4. 热量在我的心目中与火联系在一起,火、化学反应才能产生热量 吧...这个理解是比较严重的错误,只要存在温差(更严格地说是存在温差的趋势)就会有热量的传递,跟火、化学反应等等没有必然联系。热传递的现象比比皆是,你说的只是其中的两个而已。还有一个严重的错误,热量不是产生的而是被传递的,尽管通俗的说法中会出现你这样的表达,严格的表达是化学反应释放(或传递给外界)能量,释放的能量就是热量。

最新永动机原理公布请物理专家指点

永动机是什么 永动机是指违反热力学基本定律的不能实现的发动机。 不消耗能量而能永远对外做功的机器,它违反了热力学第一定律,故称为“第一类永动机”。在没有温度差的情况下,从自然界中的海水或空气中不断吸取热量而使之连续地转变为机械能的机器,它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故称为“第二类永动机”。永动机这个名词不是很恰当。如飞轮之类,一旦开始运动,若无摩擦阻力作用,是可以永久继续运动下去的,这在实际上虽然不易实现,但是在道理上说得通,可以看作一种实际的极限情况。所谓永动机并不是指这种情况,不是试图去保持永恒的运动,而是期望在没有外界能源供给,即不消耗任何燃料和动力的情况下,源源不断地得到有用的功。如果这种永动机真的能够制成,那么就可以不使用任何自然能源无中生有地得到无限多的动力。在人们还没有掌握自然的基本规律时,这种想法曾经引诱许多有杰出创造才能的人,他们付出了大量的智慧和劳动,追求这种梦想的实现。但是,没有任何一部永动机被实际地制造出来,也没有任何一个永动机的设计方案能受住科学的审查。永动机不可能存在的原因 历史上有不少人希望设计一种机器,这种机器不消耗任何能量,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这种机器被称为永动机。历史上,人们提出了很多种永动机的制作方案,如本页的插图所示。虽然人们经过多种尝试,做了多种努力,但永动机无一例外的归于失败。人们把这种不消耗能量的机器叫做第一类永动机。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任何一部机器,只能使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不能无中生有的制造能量,因此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出来的。 能不能制造完全将不同种形式互相转化而无损失的热机呢?这种热机无冷凝器,只有单一的热源,它从这个单一的热源吸收的热量,可以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不能!人们把这种想象中的热机称为第二类永动机。它虽然不违反质量守恒定律,但因为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具有方向性,它也不可能实现。永动机的梦想 永动机的想法起源于印度,公元1200年前后,这种思想从印度传到了伊斯兰教世界,并从这里传到了西方。在欧洲,早期最著名的一个永动机设计方案是十三世纪时一个叫亨内考的法国人提出来的。如图所示:轮子中央有一个转动轴,轮子边缘安装着12个可活动的短杆,每个短杆的一端装有一个铁球。方案的设计者认为,右边的球比左边的球离轴远些,因此,右边的球产生的转动力矩要比左边的球产生的转动力矩大。这样轮子就会永无休止地沿着箭头所指的方向转动下去,并且带动机器转动。这个设计被不少人以不同的形式复制出来,但从未实现不停息的转动。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虽然右边每个球产生的力矩大,但是球的个数少,左边每个球产生的力矩虽小,但是球的个数多。于是,轮子不会持续转动下去而对外做功,只会摆动几下,便停在右图中所画的位置上。后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也造了一个类似的装置,他设计时认为,右边的重球比左边的重球离轮心更远些,在两边不均衡的作用下会使轮子沿箭头方向转动不息,但实验结果却是否定的。达·芬奇敏锐地由此得出结论: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实上,由杠杆平衡原理可知,上面两个设计中,右边每个重物施加于轮子的旋转作用虽然较大,但是重物的个数却较少。精确的计算可以证明,总会有一个适当的位置,使左右两侧重物施加于轮子的相反方向的旋转作用(力矩)恰好相等,互相抵消,使轮子达到平衡而静止下来。 流水的落差可以推动水轮机对外提供动力,能否用流水来设计永动机呢?16世纪70年代,意大利的一位机械师斯特尔又提出了一个永动机的设计方案。他在设计时认为,由上面水槽流出的水,冲击水轮转动,水轮在带动水磨转动的同时,通过一组齿轮带动螺旋汲水器,把蓄水池里的水重新提升到上面的水槽中。他想,整个装置可以这样不停地运转下去,并有效地对外做功。实际上,流回水槽的水越来越少,很快水槽中的水就全部流进了下面的蓄水池,水轮机也就停止了转动。浮力也是设计永动机的一个好帮手。是一个著名的浮力永动机设计方案。一连串的球,绕在上下两个轮子上,可以像链条那样转动。右边的一些球放在一个盛满水的容器里。设计者认为,右边如果没有那个盛水的容器,左右两边的球数相等,链条是会平衡的。但是,现在右边这些球浸在水里,受到了水的浮力,就会被水推着向上移动,也就带动整串球绕上下两个轮子转动。上面有一个球露出水面。下面就有一个球穿过容器底,补充进来。 这样的永动机也没有制成,是不是因为要下面的球能够通过容器底,而又不能让水漏出来,制造起来技术上有困难呢?技术上的困难并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还是出在设计的原理上。当下面的球穿过容器底的时候,它和容器底一样,要承受上面水的压力,而且是因为在水的最下部,所以它受到的压力很大。这个向下的压力,就会抵消上面几个球所受的浮力,这个水动机也就无法永动了。 此外,人们还提出过利用轮子的惯性,细管子的毛细作用,电磁力等获得有效动力的种种永动机设计方案,但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其实,在所有的永动机设计中,我们总可以找出一个平衡位置来,在这个位置上,各个力恰好下互抵消掉,不再有任何推动力使它运动。所有永动机必然会在这个平衡位置上静止下来,变成不动机。 从哥特时代起,这类设计方案越来越多。17世纪和18世纪时期,人们又提出过各种永动机设计方案,有采用“螺旋汲水器”的,有利用轮子的惯性、水的浮力或毛细作用的,也有利用同性磁极之间排斥作用的。宫廷里聚集了形形色色的企图以这种虚幻的发明来挣钱的方案设计师。有学识的和无学识的人都相信永动机是可能的。这一任务像海市蜃楼一样吸引着研究者们,但是,所有这些方案都无一例外的以失败告终。他们长年累月地在原地打转,创造不出任何成果。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尝试,人们逐渐认识到:任何机器对外界做功,都要消耗能量。不消耗能量,机器是无法做功的。这时的一些著名科学家斯台文、惠更斯等都开始认识到了用力学方法不可能制成永动机。永动机梦想的破灭 19世纪中叶,一系列科学工作者为正确认识热功能转化和其它物质运动形式相互转化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久后伟大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被发现了。人们认识到: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传递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能量守恒的转化定律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更精确、更丰富的科学基础。有力地打击了那些认为物质运动可以随意创造和消灭的唯心主义观点,它使永动机幻梦被彻底的打破了。在制造第一类永动机的一切尝试失败之后,一些人又梦想着制造另一种永动机,希望它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而且既经济又方便。比如,这种热机可直接从海洋或大气中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机械功。由于海洋和大气的能量是取之不尽的,因而这种热机可永不停息地运转做功,也是一种永动机。然而,在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于1851年提出了一条新的普遍原理:物质不可能从单一的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它影响。这样,第二类永动机的想法也破产了。层出不穷的永动机设计方案,都在科学的严格审查和实践的无情检验下一一失败了。1775的,法国科学院宣布"本科学院以后不再审查有关永动机的一切设计"。这说明在当时科学界,已经从长期所积累的经验中,认识到制造永动机的企图是没有成功的希望的。 永动机的想法在人类历史上持续了几百年,这个神话的被驳倒,不仅有利于人们正确的认识科学,也有利于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 也不能凭空消失 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 能量的总和不变 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了 所以第一类永动机是不能做出来的。而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的,就像热量可以自发的由热的物体转移到冷的物体 但不能自发的由冷的物体转移到热的物体 而不引起其他的变化 所以第二类永动机也是不能做出来的。 历史上有不少人企图设计一种机器,它不消耗能量,却可以不停息地转动甚至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永动机。虽然经过许多人的辛劳,但事实证明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归于失败。 永动机是一种幻想,永远不可能成功,因为它违反了自然界最普遍的一个规律,这就是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著名科学家达·芬奇早在15世纪就提出过永动机不可能的思想,他曾设计过一种转轮,如图所示,在转轮边沿安装一系列的容器,容器中充了一些水银,他想水银在容器中移动有可能使转轮永远地转动,但是经过仔细研究之后,得出了否定的结论。他从许多类似的设计方案中认识到永动机的尝试是注定要失败的。他写道:“永恒运动的幻想家们!你们的探索何等徒劳无功!还是去做淘金者吧!” 然而,15世纪以后的好几百年里面,制造永动机的活动却从未停止过。例如: 17世纪,英国有一个被关在伦敦塔下叫马尔基斯的犯人,他做了一台可以转动的“永动机”,如图所示。转轮直径达4.3米,有40个各重23千克的钢球沿转轮辐翼外侧运动,使力矩加大,待转到高处时,钢球会自动地滚向中心。据说,他曾向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表演过这一装置。国王看了很是高兴,就特赦了他。其实这台机器是靠惯性来维持短时运动的。 软臂永动机 19世纪有人设计了一种特殊机构,如图所示。它的臂可以弯曲。臂上有槽,小球沿凹槽滚向伸长的臂端,使力矩增大。转到另一侧,软臂开始弯曲,向轴心靠拢。设计者认为这样可以使机器获得转矩。然而,他没有想到力臂虽然缩短了,阻力却增大了,转轮只能停止在原地。 阿基米得螺旋永动机 1681年,英国有一位著名的医生弗拉德提出一个建议,利用阿基米得螺旋(如图)把水池的水提到高处,再让升高的水推动水轮机,水轮机除了带动水磨做功以外,还可使阿基米得螺旋转不断提水,如此周而复始,不就可以无需担心天旱水枯了吗?一时间,响应他的人大有人在,形形色色的自动水轮机陆续提出,竟出现了热潮。 磁力永动机 大约在1570年,意大利有一位教授叫泰斯尼尔斯,提出用磁石的吸力可以实现永动机。 他的设计如图所示,A是一个磁石,铁球C受磁石吸引可沿斜面滚上去,滚到上端的E处,从小洞B落下,经曲面BFC返回,复又被磁石吸引,铁球就可以沿螺旋途径连续运动下去。大概他那时还没有建立库仑定律,不知道磁力大小是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变化的,只要认真想一想,其荒谬处就一目了然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这里就不详细描述了。我们只要列举一些名称,就足以说明这类徒劳无益的活动是如何广泛、诱人。例如:表面张力永动机、浮力永动机、永磁永动机、自动车、自动洗衣机,等等。 就在一些人热衷于制造永动机的同时,科学家们从力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中逐步认识到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继达·芬奇之后,斯蒂文于1568年写了一本《静力学基础》,其中讨论斜面上力的分解问题时,明确地提出了永动机不可能实现的观点。他所用的插图画在该书扉页上,见图,图的上方写着:“神奇其实并不神奇。”将14个等重的小球均匀地用线穿起组成首尾相连的球链,放在斜面上,他认为链的“运动没有尽头是荒谬的”,所以两侧应平衡。 1775年,法国科学家郑重通过了一项决议,拒绝审理永动机。在《法国科学院的历史》一书中有如下记载: “这一年科学院通过决议,决定拒绝审理有关下列问题的解答:倍立方,三等分角,求与圆等面积的正方形,以及表现永恒运动的任何机器。” 并且解释说: “永动机的建造是绝对不可能的,即使中间的摩擦和阻力不致最终破坏原来的动力,这个动力也不能产生等于原因的效果;再如设想动力可以连续起作用,其效果在一定时间之内也会是无限小。如果摩擦和阻力减小,初始的运动往往得以继续,但它不能与其他物体作用,在这种假设(自然界不可能存在)中,惟一可能的永恒运动对实现永动机建造者的目的将毫无用处。这些研究的缺点是费用极度昂贵,不止毁了一个家庭,本来可以为公众提供大量服务的技师们,往往为此浪费了他们的工具、时间和聪明才智。” 然而,就是在法国科学院如此明确的警告之下,创造永动机的各种活动仍然未见收敛。19世纪中叶,能量守恒定律已经确立。1861年,英国有一位工程师德尔克斯收集了大量资料,写成一本名为《17、18世纪的永动机》的书,告诫人们,切勿妄想从永恒运动的赐予中获取名声和好运。 可是,德尔克斯这部“警世恒言”却未能阻止永动机的继续泛滥。 19世纪末美国宾州有人想用磁铁代替钟摆的锤,企图用磁力做功代替发条,认为有可能无需发条而能自动维持摆动,结果是徒劳一场毫无成果。 进入20世纪,更加复杂的、似是而非的种种设计不断被提了出来。例如有人想“发明”自动车,有人“创造”自动洗衣机,有人想利用水中的“分子吸引力”制造“自动”泵,有人想单纯靠永久磁铁做成发电机,特别是在“能源危机”的刺激下,这类活动竟有增无减,层出不穷。 另一类永动机也常被人提出而且还很迷惑人。如19世纪80年代,美国华盛顿地区有一位发明家甘姆埃,设计了一种零度发动机(Zeromotor),用液态氨做工作物质,从周围环境中吸取热量,氨由液态变为气态,在0℃时产生4个大气压的压强,可以推动活塞做功,似乎这样就可以不需使用燃料。他还进一步解释说,氨气在驱动活塞后因膨胀而冷却,又会自动凝结于容器,于是就可循环地工作下去。1881年他的设计居然得到美国海军总工程师的支持,受到官方赞扬,甚至当时的美国总统也极有兴趣地观看了设计模型。他们也许认为,如果这种发动机真的成功,美国舰队就不需要加煤站,从汪洋大海中就可以取得无穷无尽的热能了。然而,只要科学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甘姆埃的设计是属于单热源的热机,它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这就是不可能实现的第二类永动机。 如果说永动机的“发明”对人类有点益处的话,那就是人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一切违背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等自然规律的“创造”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读了这些发明永动机的故事,大家有什么感想?科学规律不容违反,违反了就要碰壁,大家千万不要做那种徒劳无功的事啊! 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用在如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而不是去研制永远不能实现的永动机。永动机的启示 各种永动机设计方案的失败,制造永动机美好梦想的破灭,对于每一个寻找永动机的人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是,反思这一失败的探索过程,它从反面给人类以启迪,一些科学家从这一否定的结论中开始思考,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不是说明自然界存在着一条法则,它使我们不可能无中生有地获得能量?也就是说自然界各种能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转化关系。这方面的思考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建立的线索之一。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亥姆霍兹(H. Helmholtz,1821-1894)就是从永动机不可能实现的这个事实入手研究发现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的。他在论文中写道:“鉴于前人试验的失败,人们不再询问我如何能利用各种自然力之间已知和未知的关系来创造一种永恒的运动,而是问道如果永恒的运动是不可能的,在各种自然力之间应该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19世纪中叶,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得到了科学界的普遍承认。这一原理指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能量也有不同的形式,如机械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热运动的内能,电磁运动的电磁能,化学运动的化学能等,他们分别以各种运动形式特定的状态参量来表示。当运动形式发生变化或运动量发生转移时,能量也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系统传递给另一个系统;在转化和传递中总能量始终不变。 还有另外一种非常美妙的幻想,它并不违反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假如能把空气或海水里的热能,通过一种巧妙的机器,全部转化成我们所需要的机械功,这可以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发明这种机器的想法,比起前面要凭空产生能量的想法聪明得多了。如果这种机器真能发明的话,还有另一好处,一方面我们可以把一种东西里面的热能取出来做功,同时还会使这种东西的温度降低。这样,我们可以在海洋上设置一些巨大的工厂,利用海水里的热能,来进行各种不同的工作,比如利用它来发电,一只轮船可以利用海水中的热量,不必烧煤或烧油,就能到世界各地去航行,这岂非美事!这可称作第二种永动机,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它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相违背。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由无数次实践证明了的客观规律。它可以表述为:“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是不可能的。”这也就是说,热机不可能有100%的效率,它要在把从高温热源吸收的一部分热量变为有用功的同时,把另一部分热量放到低温热源。 追寻永动机的失败经历,可以给我们两点启示:首先,失败的经历也有积极的科学研究价值,永动机的种种设计方案的失败,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启发了能量转化和守恒的思想,成为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建立的思考线索之一;其次,要依据科学规律办事。历史上追求永动机的人们,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一种良好的愿望,也不是他们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只是由于他们做的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工作。在人们还没有认识能量传递和转化的规律之前,对那些寻求永动机的努力遭到的失败,我们只能感到遗憾,但是,如果在今天还有人去设计永动机,那他就是愚蠢的,是违反科学规律的,也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人类利用自然,必须遵守自然规律,而不是去研制永远不能实现的永动机。永动机骗局 历史上曾经无数人痴迷于永动机的设计和制造,在热力学体系建立之前,这些人中即有科学家,也有希望借此成名发财的投机者,而热力学体系建立后,致力于永动机设计的除了希望打破现有科学体系的“民间科学家”外,更多的则是一些借永动机之名牟取钱财的骗子。历史上著名的永动机骗局有:△自动轮骗局:1714年,德国人奥尔菲留斯声称发明了一部名为自动轮的永动机,这部机器每分钟旋转六十转,并能够将16公斤的物体提高相当的高度,当他宣布了这一消息并进行了公开实验后,名噪整个德国。1717年一位来自波兰的州长在验看了安放自动轮的房间后,派军队把守这座房屋,40天他发现自动轮仍在转动,便给奥尔菲留斯颁发了鉴定证书。奥尔菲留斯靠展出自动轮获取了大量金钱,俄国沙皇彼得一世甚至与他达成价值10万卢布的购买协议。最终由于奥尔菲留斯的太太与女仆发生争执,女仆愤而曝光,原来自动轮是依靠隐藏在房间夹壁墙中的女仆牵动缆绳运转的,整个事件是一个骗局。 △王洪成骗局:中国哈尔滨人王洪成曾在1984年提出一个永动机方案,他利用他设计的永动机驱动自家的洗衣机、电扇等装置运转,不久骗局被揭穿,他制作的永动机模型是用隐藏的钮扣电池驱动的一个电动马达,而供应洗衣机、电扇运转的则是暗藏在地下的电线。1998年,王洪成的另一个骗局“水变油”被揭穿,他本人也因此入狱。 另外在1980年代的巴黎博览会上,曾展出过一种“永动机装置”:这个装置是一个不停转动的大轮子,参观博览会的观众对这架永动机非常好奇,纷纷逆旋转方向推动轮盘,以期阻止轮子的转动。这个永动装置的设计者正是利用了观众的好奇心,让他们向后转动轮盘的动作为永动机上紧发条,维持装置的运转。此外,前国民党军队第12兵团司令官黄维,1948年在国共内战的徐蚌会战被俘之后,送至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至1975年释放期间,他不顾众人异议,在所内潜心研制永动机,十分有名。最后当然仍以失败告终。 读了这些发明永动机的故事,大家有什么感想?科学规律不容违反,违反了就要碰壁,大家千万不要做那种徒劳无功的事啊! 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用在如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而不是去研制永远不能实现的永动机。第一类永动机 历史上有不少人有过这样美好的愿望:制造一种不需要动力的机器,它可以源源不断的对外界做功,这样可以无中生有的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来,在科学历史上从没有过永动机成功过,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任何一部机器,只能使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不能无中生有的制造能量。因此根本不能制造永动机。它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物体内能的增加等于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与物体对外界所做功的总和。第二类永动机 曾经有人设计一类机器,希望它从高温热库(例如锅炉)吸取热量后全部用来做功,不向低温热库排出热量。这种机器的效率不是可以达到100%了吗?这种机器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但是都没有成功。人们吧这种只从单一热库吸热,同时不间断的做功的永动机叫第二类永动机。这种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具有方向性:机械能可以转化内能,但内能却不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八年级物理第一节课教案

  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物理第一节课教案,欢迎阅读!    八年级物理第一节课教案:   第一节 走进物理世界大门   一、教学目标要求   1.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 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   2.经历阅读、思考、讨论,并动手做一系列简易的实验过程,初步体会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方法。   3. 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 "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难点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讨论交流与实验设计   教师再围绕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广泛应用生活中的器材开展实验:   (1)要求每个学生用纸片和橡皮做落体运动实验。   (2)学生用双手摩擦,或用手来回与铅笔摩擦,感受机械能变成热能的过程。   (3)摩擦带电实验。   (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等。   通过上述身边实验,引出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的不同内容。并为引出物理学广泛研究领域作准备。   3.介绍宇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基本观测方法。   结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图1-1-1、图1-1-2、图1-1-3及图1-1-4进行介绍,主要着眼于说明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学。说明:宇观世界的观测需要望远镜与探测器,而微观世界的观测与研究使用各种显微镜、粒子加速器即可。教师也可以针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等一些较为新奇的内容略作展开。   4.用图片、资料、多媒体,联系学生身边的事实以及家居生活的现代化设备,让学生谈谈对"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这一论断的初步认识。   5.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6.作业:   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物理书,讨论什么是物理学?讨论发生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   3.做一些小实验   ① 静电小实验   ② 三原色陀螺   第二节 观察物质世界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了解物质世界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对每种运动形式能举出一些典型例子,初步知道它们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2. 通过回忆、联想生活中大量运动,观察图片、演示实验、多媒体或动手做一些简单实验,经历认识不同形式物质运动的过程,知道观察研究不同物体运动要用不同的方法。   3. 通过对物质世界运动的观察,知道物质世界的运动多样性,复杂性,形成关注物质世界运动及其变化的意识。了解各种运动形式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紧密联系。初步认识物理学的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通过本节学习,应使每一个同学认识到物质世界的运动形形色色,但是并不是每个物体的运动大家都能认识到,需要通过观察,有的是肉眼可以直接看到,但更多的是需要借助仪器(望远镜或显微镜)进行观察,有的需要通过间接观察和思考,才能知道它们的运动。这也是为什么本节的节名为"观察物质世界的运动"的考虑,希望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世界各种运动的观察和研究的兴趣。   1.认识物质世界运动及运动的普遍性,渗透着运动的相对性。   ①让学生体会判断物体静止和运动不能凭感觉,需要有科学方法;判断有些物质的运动如电磁波,热运动,虽然人眼不能直接看到,但可以由电磁运动、分子热运动产生的效应间接地观察。   ②物质的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举例说明)   2.逐个认识基本运动形式。   ①教师拿出香水,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不知道)教师再打开香水盖喷,(学生回答:香水)你怎么知道的?(闻到了香气)香水在我手中,你们怎么会闻到?这说明了什么?香水分子在运动。   再充分利用教材的彩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来进行,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认识。   ②开闭电灯、收音机、学生互打手机等来认识电电磁运动。   ③介绍声的传播、光的传播等。这些是与学生们生活紧密相关的运动形式。   关于原子内部的运动与第一节介绍过的原子结构是密不可分的,原子内部有两种不同运动:一种是核外电子的运动,如导体的导电是原子核最外层电子变成自由电子的运动,原子发光、煤、石油、有机物燃烧是核外价电子的运动;X光、红外线、激光都是核外内层电子运动。另外一种是核内的运动,常见的是放射性现象,放出u03b1、u03b2、u03b3三种射线。这三种射线对生命物质都有杀伤作用,原子弹爆炸主要利用这三种射线形成杀伤力,核反应堆为什么要筑起厚厚的防护层,就是防止这些射线影响人体健康,医疗上则用u03b3射线杀死残害人体健康的癌细胞。   三、发展空间   (一)"家庭实验室"指导   (1)观察油滴在水面上运动。   (2)与妈妈讨论做饭中的物质运动形式。   第三节 认识物质世界的能量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一切物体都是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应不同能量。 初步了解光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和核能等能量形式。 知道各种能量之间可以转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间进行转化的过程。   2. 通过联系生活,观察教材图片,让学生们自己来认识常见的这些能量形式。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初步认识不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3. 通过物质世界不同运动和能量形式的认识,尤其对能量转化利用的认识,使学生们对大千世界有一个概括的具体的认识,拉近了物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与我们人类生活、生产、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1. 让学生们阅读课文,然后讨论下列问题   ①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联系着哪些能量?学生们自己说说每天生活中至少应有哪些能量?   ②我们日常生活中消耗的能量是怎么转化的,即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   ③如果世界上突然没有电能,整个社会将会怎么样?没有光能这个世界又将如何?   ④怎样认识能源技术革命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   2.教师小结,并认识能量的转化   (1)点燃火柴,观察光能、内能和化学能及其互相转化。   (2)启闭教室内电灯、演示电能、光能和能内及互相转化。   (3)双手摩擦或手捋铅笔体验机械能、内能及互相转化。   三、发展空间指导   1. 观察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的能量转化,填写下表   洗衣机 电灯 热水器 电扇 电视 音响 电话 电能变成其他能量形式   2.将一细铁丝,来回反复弯折,可以折断铁丝,这时发现铁线是否烫手,分析一下这个过程能量转化。   3.社会调查:(1)市场有一种新型手电筒,不需要电池,晃几下就可以照明。(2)一种玩具塑料球,从高空落地弹起就可以闪出彩光。通过这些活动让同学们感受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

物理问题

现实生活不是理想状况能量会损失,所以不会成功的.永动机梦想的破灭 19世纪中叶,一系列科学工作者为正确认识热功能转化和其它物质运动形式相互转化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久后伟大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被发现了。人们认识到: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传递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能量守恒的转化定律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更精确、更丰富的科学基础。有力地打击了那些认为物质运动可以随意创造和消灭的唯心主义观点,它使永动机幻梦被彻底的打破了。在制造第一类永动机的一切尝试失败之后,一些人又梦想着制造另一种永动机,希望它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而且既经济又方便。比如,这种热机可直接从海洋或大气中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机械功。由于海洋和大气的能量是取之不尽的,因而这种热机可永不停息地运转做功,也是一种永动机。然而,在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于1851年提出了一条新的普遍原理:物质不可能从单一的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它影响。这样,第二类永动机的想法也破产了。层出不穷的永动机设计方案,都在科学的严格审查和实践的无情检验下一一失败了。1775的,法国科学院宣布"本科学院以后不再审查有关永动机的一切设计"。这说明在当时科学界,已经从长期所积累的经验中,认识到制造永动机的企图是没有成功的希望的。 永动机的想法在人类历史上持续了几百年,这个神话的被驳倒,不仅有利于人们正确的认识科学,也有利于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 也不能凭空消失 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 能量的总和不变 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了 所以第一类永动机是不能做出来的。而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的,就像热量可以自发的由热的物体转移到冷的物体 但不能自发的由冷的物体转移到热的物体 而不引起其他的变化 所以第二类永动机也是不能做出来的。 永动机的启示 各种永动机设计方案的失败,制造永动机美好梦想的破灭,对于每一个寻找永动机的人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是,反思这一失败的探索过程,它从反面给人类以启迪,一些科学家从这一否定的结论中开始思考,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不是说明自然界存在着一条法则,它使我们不可能无中生有地获得能量?也就是说自然界各种能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转化关系。这方面的思考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建立的线索之一。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亥姆霍兹(H. Helmholtz,1821-1894)就是从永动机不可能实现的这个事实入手研究发现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的。他在论文中写道:“鉴于前人试验的失败,人们不再询问我如何能利用各种自然力之间已知和未知的关系来创造一种永恒的运动,而是问道如果永恒的运动是不可能的,在各种自然力之间应该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19世纪中叶,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得到了科学界的普遍承认。这一原理指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能量也有不同的形式,如机械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热运动的内能,电磁运动的电磁能,化学运动的化学能等,他们分别以各种运动形式特定的状态参量来表示。当运动形式发生变化或运动量发生转移时,能量也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系统传递给另一个系统;在转化和传递中总能量始终不变。 还有另外一种非常美妙的幻想,它并不违反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假如能把空气或海水里的热能,通过一种巧妙的机器,全部转化成我们所需要的机械功,这可以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发明这种机器的想法,比起前面要凭空产生能量的想法聪明得多了。如果这种机器真能发明的话,还有另一好处,一方面我们可以把一种东西里面的热能取出来做功,同时还会使这种东西的温度降低。这样,我们可以在海洋上设置一些巨大的工厂,利用海水里的热能,来进行各种不同的工作,比如利用它来发电,一只轮船可以利用海水中的热量,不必烧煤或烧油,就能到世界各地去航行,这岂非美事!这可称作第二种永动机,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它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相违背。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由无数次实践证明了的客观规律。它可以表述为:“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是不可能的。”这也就是说,热机不可能有100%的效率,它要在把从高温热源吸收的一部分热量变为有用功的同时,把另一部分热量放到低温热源。 追寻永动机的失败经历,可以给我们两点启示:首先,失败的经历也有积极的科学研究价值,永动机的种种设计方案的失败,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启发了能量转化和守恒的思想,成为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建立的思考线索之一;其次,要依据科学规律办事。历史上追求永动机的人们,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一种良好的愿望,也不是他们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只是由于他们做的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工作。在人们还没有认识能量传递和转化的规律之前,对那些寻求永动机的努力遭到的失败,我们只能感到遗憾,但是,如果在今天还有人去设计永动机,那他就是愚蠢的,是违反科学规律的,也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人类利用自然,必须遵守自然规律,而不是去研制永远不能实现的永动机。 永动机骗局 历史上曾经无数人痴迷于永动机的设计和制造,在热力学体系建立之前,这些人中即有科学家,也有希望借此成名发财的投机者,而热力学体系建立后,致力于永动机设计的除了希望打破现有科学体系的“民间科学家”外,更多的则是一些借永动机之名牟取钱财的骗子。历史上著名的永动机骗局有:△自动轮骗局:1714年,德国人奥尔菲留斯声称发明了一部名为自动轮的永动机,这部机器每分钟旋转六十转,并能够将16公斤的物体提高相当的高度,当他宣布了这一消息并进行了公开实验后,名噪整个德国。1717年一位来自波兰的州长在验看了安放自动轮的房间后,派军队把守这座房屋,40天他发现自动轮仍在转动,便给奥尔菲留斯颁发了鉴定证书。奥尔菲留斯靠展出自动轮获取了大量金钱,俄国沙皇彼得一世甚至与他达成价值10万卢布的购买协议。最终由于奥尔菲留斯的太太与女仆发生争执,女仆愤而曝光,原来自动轮是依靠隐藏在房间夹壁墙中的女仆牵动缆绳运转的,整个事件是一个骗局。 △王洪成骗局:中国哈尔滨人王洪成曾在1984年提出一个永动机方案,他利用他设计的永动机驱动自家的洗衣机、电扇等装置运转,不久骗局被揭穿,他制作的永动机模型是用隐藏的钮扣电池驱动的一个电动马达,而供应洗衣机、电扇运转的则是暗藏在地下的电线。1998年,王洪成的另一个骗局“水变油”被揭穿,他本人也因此入狱。 另外在1980年代的巴黎博览会上,曾展出过一种“永动机装置”:这个装置是一个不停转动的大轮子,参观博览会的观众对这架永动机非常好奇,纷纷逆旋转方向推动轮盘,以期阻止轮子的转动。这个永动装置的设计者正是利用了观众的好奇心,让他们向后转动轮盘的动作为永动机上紧发条,维持装置的运转。此外,前国民党军队第12兵团司令官黄维,1948年在国共内战的徐蚌会战被俘之后,送至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至1975年释放期间,他不顾众人异议,在所内潜心研制永动机,十分有名。最后当然仍以失败告终。永动机的原理。永动机磁力就是力。做一个实验。在一根棍子的两端各装一块磁铁。把棍子装在一架子上,让棍子可以转起来。然后在磁铁的下面装磁铁,左边的让磁铁向上运行,右边的让磁铁向下运行。我们可设计磁极来实现这一运动。1、永动机幻想的破灭 历史上有不少人企图设计一种机器,它不消耗能量,却可以不停息地转动甚至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永动机。虽然经过许多人的辛劳,但事实证明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归于失败。 永动机是一种幻想,永远不可能成功,因为它违反了自然界最普遍的一个规律,这就是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著名科学家达·芬奇早在15世纪就提出过永动机不可能的思想,他曾设计过一种转轮,如图所示,在转轮边沿安装一系列的容器,容器中充了一些水银,他想水银在容器中移动有可能使转轮永远地转动,但是经过仔细研究之后,得出了否定的结论。他从许多类似的设计方案中认识到永动机的尝试是注定要失败的。他写道:“永恒运动的幻想家们!你们的探索何等徒劳无功!还是去做淘金者吧!” 然而,15世纪以后的好几百年里面,制造永动机的活动却从未停止过。例如: 17世纪,英国有一个被关在伦敦塔下叫马尔基斯的犯人,他做了一台可以转动的“永动机”,如图所示。转轮直径达4.3米,有40个各重23千克的钢球沿转轮辐翼外侧运动,使力矩加大,待转到高处时,钢球会自动地滚向中心。据说,他曾向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表演过这一装置。国王看了很是高兴,就特赦了他。其实这台机器是靠惯性来维持短时运动的。 软臂永动机 19世纪有人设计了一种特殊机构,如图所示。它的臂可以弯曲。臂上有槽,小球沿凹槽滚向伸长的臂端,使力矩增大。转到另一侧,软臂开始弯曲,向轴心靠拢。设计者认为这样可以使机器获得转矩。然而,他没有想到力臂虽然缩短了,阻力却增大了,转轮只能停止在原地。 阿基米得螺旋永动机 1681年,英国有一位著名的医生弗拉德提出一个建议,利用阿基米得螺旋(如图)把水池的水提到高处,再让升高的水推动水轮机,水轮机除了带动水磨做功以外,还可使阿基米得螺旋转不断提水,如此周而复始,不就可以无需担心天旱水枯了吗?一时间,响应他的人大有人在,形形色色的自动水轮机陆续提出,竟出现了热潮。 磁力永动机 大约在1570年,意大利有一位教授叫泰斯尼尔斯,提出用磁石的吸力可以实现永动机。 他的设计如图所示,A是一个磁石,铁球C受磁石吸引可沿斜面滚上去,滚到上端的E处,从小洞B落下,经曲面BFC返回,复又被磁石吸引,铁球就可以沿螺旋途径连续运动下去。大概他那时还没有建立库仑定律,不知道磁力大小是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变化的,只要认真想一想,其荒谬处就一目了然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这里就不详细描述了。我们只要列举一些名称,就足以说明这类徒劳无益的活动是如何广泛、诱人。例如:表面张力永动机、浮力永动机、永磁永动机、自动车、自动洗衣机,等等。 就在一些人热衷于制造永动机的同时,科学家们从力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中逐步认识到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继达·芬奇之后,斯蒂文于1568年写了一本《静力学基础》,其中讨论斜面上力的分解问题时,明确地提出了永动机不可能实现的观点。他所用的插图画在该书扉页上,见图,图的上方写着:“神奇其实并不神奇。”将14个等重的小球均匀地用线穿起组成首尾相连的球链,放在斜面上,他认为链的“运动没有尽头是荒谬的”,所以两侧应平衡。 1775年,法国科学家郑重通过了一项决议,拒绝审理永动机。在《法国科学院的历史》一书中有如下记载: “这一年科学院通过决议,决定拒绝审理有关下列问题的解答:倍立方,三等分角,求与圆等面积的正方形,以及表现永恒运动的任何机器。” 并且解释说: “永动机的建造是绝对不可能的,即使中间的摩擦和阻力不致最终破坏原来的动力,这个动力也不能产生等于原因的效果;再如设想动力可以连续起作用,其效果在一定时间之内也会是无限小。如果摩擦和阻力减小,初始的运动往往得以继续,但它不能与其他物体作用,在这种假设(自然界不可能存在)中,惟一可能的永恒运动对实现永动机建造者的目的将毫无用处。这些研究的缺点是费用极度昂贵,不止毁了一个家庭,本来可以为公众提供大量服务的技师们,往往为此浪费了他们的工具、时间和聪明才智。” 然而,就是在法国科学院如此明确的警告之下,创造永动机的各种活动仍然未见收敛。19世纪中叶,能量守恒定律已经确立。1861年,英国有一位工程师德尔克斯收集了大量资料,写成一本名为《17、18世纪的永动机》的书,告诫人们,切勿妄想从永恒运动的赐予中获取名声和好运。 可是,德尔克斯这部“警世恒言”却未能阻止永动机的继续泛滥。 19世纪末美国宾州有人想用磁铁代替钟摆的锤,企图用磁力做功代替发条,认为有可能无需发条而能自动维持摆动,结果是徒劳一场毫无成果。 进入20世纪,更加复杂的、似是而非的种种设计不断被提了出来。例如有人想“发明”自动车,有人“创造”自动洗衣机,有人想利用水中的“分子吸引力”制造“自动”泵,有人想单纯靠永久磁铁做成发电机,特别是在“能源危机”的刺激下,这类活动竟有增无减,层出不穷。 另一类永动机也常被人提出而且还很迷惑人。如19世纪80年代,美国华盛顿地区有一位发明家甘姆埃,设计了一种零度发动机(Zeromotor),用液态氨做工作物质,从周围环境中吸取热量,氨由液态变为气态,在0℃时产生4个大气压的压强,可以推动活塞做功,似乎这样就可以不需使用燃料。他还进一步解释说,氨气在驱动活塞后因膨胀而冷却,又会自动凝结于容器,于是就可循环地工作下去。1881年他的设计居然得到美国海军总工程师的支持,受到官方赞扬,甚至当时的美国总统也极有兴趣地观看了设计模型。他们也许认为,如果这种发动机真的成功,美国舰队就不需要加煤站,从汪洋大海中就可以取得无穷无尽的热能了。然而,只要科学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甘姆埃的设计是属于单热源的热机,它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这就是不可能实现的第二类永动机。 如果说永动机的“发明”对人类有点益处的话,那就是人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一切违背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等自然规律的“创造”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读了这些发明永动机的故事有什么感想?科学规律不容违反,违反了就要碰壁,大家千万不要做那种徒劳无功的事啊!

高一物理下册优秀说课稿范文

1.高一物理下册优秀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所讲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是动力学的基础问题。这节课学好了,学生建立了对运动和力关系的正确认识,就不容易从日常经验出发产生同历史前人产生过的相同的错误,也为学习动力学奠定了知识基础。   2.教材特点:   ①牛顿第一定律解决了几千年都含糊不清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理解。   ②伽利略理想实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理想实验,应充分引导学生探索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验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科学方法。   3.教材的重点、难点   ①重点:运用实验手段及微机模拟探索力和运动的本质关系,着重培养学生探索物理问题、分析物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②难点:如何用科学的观点来代替部分学生头脑中对运动和力关系的错误认识,即毁灭直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①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导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②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③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的惯性的现象。   2.能力方面   要求学生从实验现象推理,概括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   3.科学方法方面   ①通过伽利略理想实验推理过程的探索,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体会得出物理规律的一种方法。   ②让学生体会认识客观规律的一般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三、教学方法   1.采用以演示实验为主的引导探索式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教师有意识点拨,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得出物理规律。   2.采用操作快捷、方便、高效率的微机辅助教学手段,可加大课堂密度,节省授课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3.采用循环螺旋式的教学方法,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使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   教学中,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严格控制教学进度,努力实现教学的和谐美。 2.高一物理下册优秀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介   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比较丰富,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上,给出了什么叫平抛运动,提出了探究的问题: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探究的过程既有实验现象的观察。又有分析、推理的过程,还将实验现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探究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4.会用平抛运动解答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已知的直线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2.平抛物体探究实验中突出了“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际情景培养学生关注物理、关注生活的意识,并且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使学生爱物理、爱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抛物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平抛运动规律的得出过程。   二、学情分析   深入的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   (1)高一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物理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2)学生刚学习过直线运动规律,对直线运动的分析方法记忆犹新;并在上一节中刚学过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对这一分析曲线运动的方法并不陌生,这为本节课在方法上铺平了道路;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情景创设教学法   学法:以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教是为了不教,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作如下的教学设计。 3.高一物理下册优秀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2、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   3、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计算天体质量的公式。   2、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计算星体表面重力加速度和星体密度。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   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的规律来计算太阳的质量,由此迁移发散到各中天体质量的计算方法上。   突破方法:对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之一模型进行演变,类比到一星一绕的所有模型,启发学生利用先逐一对照再深刻体会的过程来掌握本节知识   ②难点:   在进行知识点迁移时,学生对准确抓住模型中的各个星体所担任的角色较为困难。此处应为本节的难点所在。   突破方法:在进行已有知识的迁移时应重点重复围绕和被绕的关系,让学生理清星体角色,并应用错误分析的方法,加强对认识的刺激   4、教材的处理   ①根据本课的内容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表达,有利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知识点,培养阅读、分析能力。   ②充分挖掘课本资源,并坚持一材料多用的原则。这样既直观,又能体现例子的典型性和精练性。   ③有针对性地穿插些探究性问题。由学生自主阅读材料,进行讨论,并联系已学的知识,提炼观点,这有利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懂得知识迁移,使教学更具启发性。   ④师生互动教学来分析相关的重难点,这样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上课的效率。   二、说教法   新课改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针对我校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将采用如下方法:   1.探究合作式   这正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体现新课改精神,能够培养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出同学的主体作用。   2.纠错返正式   就本节课的内容,同学容易犯被绕和环绕星体错位的错误,利用沿用错误方法而导致解题无果的这样一种方式来增强对同学思维的刺激,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阅读提炼式   由同学自己阅读教材提炼知识,总结方法,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三、说学生   学生通过前三节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有关天体运动的知识,对于规律的适用性也进行了不少的尝试,积累了一定的应用经验,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的迁移和发散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因此只要在课堂上加以一定的引导和启发,结合前面三节所掌握的知识,完全可以理解并应用本节的授课内容   四、说学法   教是导学是获,不同的学习方法获得的知识也是不同的,授之于鱼不如受之于渔,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学生将终生受益,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学法。   1、合作出真知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利用群体的力量来打开问题所在,获取知识,能让学生走上社会后能更快的发展。   2、知识迁移法   物理规律的美就在于他的普适性,很多知识本身就是相同的,学生学会这一点,处理问题就能举一反三,游刃有余   3、有效阅读法   这是为了克服以前那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不科学方法,让学生学会提取信息、构建模型。 4.高一物理下册优秀说课稿范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各种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知道在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   列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有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体会各种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通过讨论体会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物理规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通过学生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强调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定律.   教学难点: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计算一些物理习题;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对具体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说明能是怎样转化的.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物体的动能和热能,是由物体的机械能运动情况决定的能量,内能跟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物体的机械运动都是物质运动的形式,由于运动形式不同,与之相联系的能量也不相同。   二、进行新课   (1)自然界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能量。尽管各种能量我们还没有系统地学习,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所了解,如跟电现象相联系的电能,跟光现象有关的光能,跟原子核的变化有关的`核能,跟化学反应有关的化学能等。   (2)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和转移(列举学生所熟悉的事例,说明各种形式的能的转化和转移)。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转移到低温物体。运动的甲钢球碰击静止的乙钢球,甲球的机械能转移到乙球。在这种转移的过程中能量形式没有变。   在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也是普遍存在的。小朋友滑滑梯,由于摩擦而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气体膨胀做功的现象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水力发电中,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在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电流通过电热器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电流通过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有关能量转化的事例同学们一定能举出许多。   (3)在能量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大量事实证明,在普遍存在的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消耗多少某种形式的能量,就得到多少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多少热量(减少多少内能),低温物体就吸收多少热量(增加多少内能);克服摩擦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机械能转化为能量,但能量的总量不变。就是说某物体损失的能量等于几个物体得到几个物体得到的能量的总和。例如,把烧热的金属块,投到冷水中,冷水,盛水的容器以及周围的空气等,都要吸收热量,它们所吸收的热量总和跟金属块放出的热量相等。再如水电站里,水从高处流下,损失了机械能,一方面由于推动发电机转动而转化为电能,一方面水跟水轮机、管道摩擦而转化为内能。那么水的机械能的损失等于产生的电能和内能的总和。   以上规律是人类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直到19世纪,才确立了这个自然界最普遍的定律枣能量的转化守恒定律。通常把它表述为: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保持不变。   三、小结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1)能量守恒定律普遍适用。   (2)能量守恒定律反映了自然现象的普遍联系。   (3)能量守恒定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依据。   (4)能量守恒定律是人类利用自然的重要武器。   四、布置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5.高一物理下册优秀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高中物理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库仑定律   2、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教材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对电荷间的相互作,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通过库仑定律的教学还要求定量了解,但对库仑定律的解题应用,则只限于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些简单计算。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⑴点电荷的物理意义、   ⑵理解库仑定律及其适用条件,并能应用解决简单问题。   ⑶知道静电力常量k的物理意义和数值、单位。   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库仑定律及适用条件。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贯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原则,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6.高一物理下册优秀说课稿范文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动能和势能》。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动能和势能》是人教版第15单元第四个课题。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机械能以及功能转化课题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XX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b.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c.会比较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大小.   2.方法: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各和什么因素有关,并能利用相关的原理解释有关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将试验采用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更具生动直观,对实验方   法及过程逐步讲解,使学生实验了如指掌,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知识。期望学生能学会如何会去学,主动去学,因为学生在学习上迟早要独立。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1/4) 四川省2012年普通高 中学业水平考试 物理学科实验操作考查 试题(二) 研

四川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模拟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第Ⅰ卷得分 第Ⅱ卷得分 总 分 总分人第Ⅰ卷 (选择题 共54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由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本部分为所有考生必答题,共有18小题.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要求,请将其选出填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1.在物理学研究中,有时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乒乓球的旋转,可以把乒乓球看成质点 B.研究奥运冠军郭晶晶的优美跳水动作时,可把郭晶晶视为质点C.研究神舟七号飞船绕地球运动的周期时,飞船可视为质点D.研究车轮的转动,可以把车轮看成质点2.下列说法表示时刻的是( )A.第5s末 B.前5s内C.第5s内 D.从第3s末到第5s末3.下列物理量中是矢量的是( )A.重力势能 B.加速度C.路程 D.速率4.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一定是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B.它是加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C.它是加速度越来越小的直线运动D.它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5.若某一物体受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则该物体一定是( )A.静止的 B.做匀速直线运动C.各共点力的合力可能不为零 D.各共点力的合力为零6.若静止在平直铁道上的列车以恒定的功率启动,在启动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关于列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列车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不断增加C.列车的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D.列车做匀速运动7.如图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是A.垂直斜面向上B.沿斜面向上C.垂直斜面向下 D.沿斜面向下8.设某高速公路的水平弯道可看成半径是 的足够大圆形弯道,若汽车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那么关于汽车在此弯道上能安全转弯的速度,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于 B.一定等于 C.最好是小于 D.对转弯速度没有什么要求,驾驶员水平高,转弯速度可大些9.在电梯内,某人发现体重计上的示数比自己正常的体重减小了10%,则以下判断可能正确的是﹙g=10m/s2﹚ ( )A.电梯以9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B.电梯以1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C.电梯以1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D.电梯以9m/s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10.关于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可能作用在同一物体上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可能相同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11.将一个6N的力分解为两个力,下列各组值不可能的是( )A.1N,10N B.7N,11N C.10N,15N D.20N,20N12.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关于物体在0到t1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为0B.加速度不变且不为0C.加速度逐渐增大D.加速度逐渐减小13.肩负我国首次太空行走运载任务的神舟七号飞船,在绕地球五圈后成功地由椭圆轨道变成圆形轨道,在圆形轨道上飞船离地面的距离约为350km,绕行周期约为90min。设飞船在圆形轨道上的运动为匀速圆周运动,已知第一宇宙速度为7.9km/s,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飞船的轨道平面一定是垂直于地球自转轴的圆面B.飞船在圆形轨道上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一定大于7.9km/sC.飞船离开地面时的发射速度一定大于7.9km/sD.对于飞船来说,它离地面越高,其绕行速度一定越大14.两个相互垂直的力F1和F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使物体运动,如图所示,物体通过一段位移时,力F1对物体做功4J,力F2对物体做功3J,则力F1与F2的合力对物体做的功为( )A.7J B.2J C.5J D.3.5J15.下列关于机械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做匀速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B.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不守恒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D.物体只发生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16.如图所示,蜡块R可以在两端封闭、注满清水的竖直玻璃管中匀速上升。现若让蜡块R从竖直管底沿管匀速上升的同时,令竖直玻璃管沿水平方向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关于蜡块R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轨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条竖直线 B.是一条倾斜的直线C.是一条抛物线 D.是一条水平线17.关于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的关系有以下四种说法:①合力做正功,物体动能增加;②合力做正功,物体动能减少;③合力做负功,物体动能增加;④合力做负功,物体动能减少。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8.如图,物体在受到一水平拉力F=10N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已知,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0。2,物体质量m=5kg,则物体所受摩擦力为( )A 10N,水平向左 B 10N,水平向右C 20N,水平向左 D 20N,水平向右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6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各题的答案,用蓝、黑墨水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写在试卷上.(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各项填写清楚.题 号 一 二 总 分 总 分 人分 数 提示:第Ⅱ卷中包括《物理1(必修)》和《物理2(必修)》所有学生必答题,还包括《物理(选修1-1)》和《物理(选修3-1)》两个选修模块的选做试题,请选择一个模块试题作答.得分 评卷人一、填空题:(共5个小题,每空2分,每小题4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在下列题中的横线上.【下列第19-20题,为所有考生必答题】19.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平抛运动,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后,A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A、B两球同时开始运动,观察到两球________落地(填“同时”或“不同时”);改变打击的力度,重复这个实验,观察到两球________落地(填“同时”或“不同时”)。20.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它使用________(填“直流”或“交流”)电源。某同学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时,用手拉动纸带,所得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匀,则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下列第21—23题:供选修《物理(选修1-1)》的考生作答】21.把声音、图像等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的过程,称为 ,信号的调制方式有调幅信号和 两种方式. 22.某家用白炽灯标识为“220V,40W”,此白炽灯的额定电压为__流,在此额定电压下工作的额定功率为_____。 23.将长0.5m,通过4A电流的通电导线放在匀强磁场中,当导线和磁场方向垂直时,通电导线所受磁场力为0.3N,则匀强磁场的磁疗感应强度B大小为______T,若将通电导线中的电流减为2A, 导线受安培力为______N. 【下列第21—23题:供选修《物理(选修3-1)》的考生作答】21.电场中A、B两点的电势分别为φA=800V,φB=-200V。把q=1.5×10-8C的电荷由A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 J, 电势能变化了 J。22.在赤道附近的地磁场可看作是沿南北方向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是0.5×10-4T。如果赤道上有一根沿东西方向的直导线,长10m,通有从东向西的电流20A,问地磁场对这根导线的作用力为__________,方向为_________. 23.用伏安法测电阻,当对被测电阻的阻值一无所知而无法选择接法时,可以采用试接的方法,如图所示,让电压表的一端接A点,另一端先后接到B点和C点,若电流表示数有明显变化,而电压表示数无明显变化,说明待测电阻阻值 (选填“较大”或“较小”),应选择电流表 接电路.得分 评卷人二、计算题:(共3个小题,共26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下列第24-25题,为所有考生必答题】24.(8分)从某高度处以 15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物体,经时间 2s落地,g取10m/s2,求:(1)物体抛出时的高度 和物体抛出点与落地点间的水平距离 ;(2)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25.(8分)汽车在牵引力作用下在水平路面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汽车速度在10s内从5m/s增加到15m/s,汽车的质量为m=2×103kg,汽车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2,g取10 m/s2,试求: (1)汽车的加速度是多大? (2)汽车所受的牵引力是多大? (3)汽车在上述过程中的位移是多大?【下列第26题:供选修《物理(选修1-1)》的考生作答】26.(10分)在真空中A点有一正电荷 C,把检验电荷 C的负电荷置于B点,他们相距离 m,如图所示。求:(1)q受到的电场力;(2)q所在点的电场强度;(3)只将B处的检验电荷q移走,求此时B点的电场强度。【下列第26题:供选修《物理(选修3-1)》的考生作答】26.(10分)如图所示,圆形区域的半径为R,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B,磁场下面有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一质量为m、电量为 q的粒子(重力不计),粒子由静止开始从A运动到B,速度方向偏转了600。问:(1)粒子带何种电荷?(2)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多大?(3)加速电场两极间的电压U多大?参考答案与评分意见一、选择题(本题为所有考生必做.共有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C 2.A 3.B 4.D 5.D 6.C 7.B 8.C 9.B 10.D 11.A 12.B 13.C 14.A 15.D 16.C 17.D 18.A二、填空题:(共8个小题,每空2分,每小题4分,共20分)【下列第19-20题,为所有考生必答题】19.交流;较小 20.同时;同时 【下列第21—23题:供选修《物理(选修1-1)》的考生作答】21.调制 调频信号 22.220V交,40W 23.0.15T 0.15N【下列第21—23题:供选修《物理(选修3-1)》的考生作答】21.1.5×10-5J,1.5×10-5J 22.0.03N 向下 23.较大;内三、计算题:(共3个小题,共26分)【下列第24-25题,为所有考生必答题】24.(9分)解:(1)由平抛运动规律得物体抛出时的高度为 =20m (2分)水平距离为 30m (2分)(2)设物体的质量为 ,则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 (2分)代入数据可得 m/s (2分)25.(9分)解:(1) m/s2 (2分) (2)f=μmg=0.2×2×103×10=4×103N (2分) 因 F-f=ma ,故 F=f+ma=6×103N (2分) (3)因 故 m (2分)【下列第26题:供选修《物理(选修1-1)》的考生作答】26.(10分)解:(1)由库仑定律 (1分)得q受到的电场力大小 (1分)= (1分)方向沿着AB连线由B指向A。 (1分)(2)根据场强定义 (1分)得q所在点的电场强度大小 (1分)方向沿着AB连线由A指向B (1分)(3)电场强度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而与检验电荷无关,故移走检验电荷q后,该处的电场强度不变。即B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仍为 (2分)方向沿着AB连线由A指向B。 (1分)【下列第26题:供选修《物理(选修3-1)》的考生作答】26.(8分)(1)负电荷;(2) ;(3)

人教版8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 1.一些人,对声现象有如下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 A. 声速在各种介质中都不变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C.空气是一种传播声音的介质 D.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传播的 B.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D.光照射到衣服上会发生漫反射 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日食和月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 B.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 C.在湖边看到水中的小鱼和蓝天上的白云都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虚像 D.人们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产生的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在24节气中,只有冬至时,太阳光才垂直照射地球的南回归线,冬至这一天中午,在北京地区的水平线上,若竖直立一根1m长的直杆,它的影子应是(北京地区的纬度取北纬40°,南回归线的纬度取南纬23.5°,在有一锐角为63.5°的直角三角形中63.5°的对边与其邻接直角边之比约为2:1) ( ) A.0.5m B. 1m C. 2m D. 2.5m 5.“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站在岸边的人通过平静的水面,能看到“姑苏人家”中的倒影,该倒影是( ) A.光反射所成的虚像 B.光折射所成的虚像 C.光反射所成的实像 D.光折射所成的实像 6.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是沿直线单向传播的 B.声音向前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会反射形成回声 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障碍物可以绕过去 D.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7.如图中-1所示,a、b、c三条光线会聚于P点,若P点之前任意放一平面镜,则( ) A.三条反射光线可能相交于一点,也可能不相交于一点 B.三条反射光线一定不会相交于一点 C.三条反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 D.三条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交于镜后一点 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太阳光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其传播路径可能发生弯曲 D.平面镜可以成像,而且成的是放大的虚像 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发现,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时,凸透镜成正立的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时,成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cm时,成放大的实像 B.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时,成放大的实像 C.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3cm时,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7cm时,一定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10.蜜蜂载着花蜜飞行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蜜蜂是飞出去采花,还是采了蜜飞回家,养蜂人主要是根据什么特征来辩别的 ( )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飞行路线形状不同 D.飞行高低不同 二、填空题 11.如图中-2 分别为太阳两个端点射向月球方向的平行光束,观察日食时,不同的观察者可在地球表面的A、B、C、D和E处,还有在地球外空的F、G、H、I和J处观察,在上述10个区域的位置中,可以观察到日全食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观察到日环食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观察到日偏食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往暖水瓶里灌水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________。这声音是由瓶中的______________振动产生的。 13.睁开眼,伸出右手,四指并拢遮住你的眼对着太阳看,你一定会出现眼前一片红色,这说明红色的血液能透过或反射____________色色光。 14.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___________前后。 15.“猴子捞月一场空”猴子们捞月时,使水面产生了波澜,这时月光在水面发生了__________反射现象,因而水中的月亮就不见了。 16.在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色可见光中,波长最短的是_______色光,波长最长的是________色光。 17.正常人的眼睛“明视距离”是_______cm,小红想通过镜子仔细观察自己脸上皮肤,那么小镜子离她眼睛最合适的距离应在__________cm左右(小红视力正常)。 18.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住睡,丙同学到歌厅去要求将音量放小,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为甲是______,乙是_____,丙是_______. 19.如图中-3,这样站在高处对远处喊话,其目的是________. 20.如图中-4所示,人在a点看到b处似乎有一条鱼,如果他要在a处用手光电筒的光照亮水里的鱼则手电筒的光应朝向________处。(先填b、c、e、d) 三、实验探究题。 21.中-5三幅图,你能说明它们各自的声学原理吗? 四、作图题。 22.如图中-6所示,由点电源S发出的一束光AB射到镜面MN上,CD是由S发出的另一束入射光的反射光,请在图中画出点电源S的位置。 23.图中-7中MN是透镜的光轴, 是AB的像,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透镜并找出焦点的位置。 24.如图中-8把一凹透镜A放在一个凸透镜B前10cm处能使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两个透镜后会聚在蹑凸透镜15cm的光屏S上,如果把凹透镜拿走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这时把一个点光源C放在凸透镜的轴上距凸透镜30cm,也能使C点在光屏上成像。 试作出凹透镜的焦点F,并求其焦距f。 五、计算题。 25.如图中-9一束与地面成45°角斜向下射的光,被一对平行放置的平面镜中的一面阻挡,经多次反射到地面上,已知镜面垂直地面如图若入射点离地面高度为H,镜面间距离为a,经镜面多次反射后的总路径的长度为多少?反射的次数又为多少? 2006年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 一、 1.C 2.D 3.A 4.C 5.A 6. A 7.C 8.C 9. B 10.A 二、 11.H;C;B、D、G、I 12.高 空气柱 13.红 14.初一 15.漫反射 16.紫红 17.25;12.5 18.阻断噪声传播;在人耳处减弱;从声源处减弱 19.使声波集中传播,传得远 20.b(根据光的可逆性) 三、 21.A图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或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图说明了钢尺振动可以发声(或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C图说明回声定位原因 22.如图答-30 作CD的入射光线SC交AB于S,则S为点光源的位置 23.如图答-31 ①连 交MN于O,O为凸透镜中心,②过A作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线交凸透镜于C,连C 交MN于F,F为凸透镜焦点。 24.如图答-32 25. ① ②

初二下册物理期末题

卷(一)双基知识题部分(满分54分)一、填空题(本题满分25分,共有10小题,每空1分)1、 吸引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___________的物体,称为磁体。2、 把某条形磁铁吊起来,使它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静止时它的两端总是指向南北方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物理学上,我们把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___________的方向,规定为这一点磁场的方向。4、 历史上最早研究地磁偏角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最早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最早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5、 实验表明:电流具有磁效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___________有关。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的磁场性质与___________相似。6、 电磁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它的优点在于:可用___________来控制磁性的有无;用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控制磁性的强弱;用___________控制磁极的极性。7、 扬声器是把___________信号转化为声信号的一种装置,它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体、___________和锥形纸盆构成。8、 通电导体在磁场里的受力方向与___________方向以及___________方向有关。9、 电动机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它是把____能转化为____能的机器。发电机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它是把____能转化为____能的机器。10、我国电网以交流供电,频率为50赫兹,电流方向每秒改变__________次。二、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2分,共有6小题,每小题2分)11、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不正确说法是: ( ) A、磁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 B、所有磁体的周围存在磁场 C、磁感线上某一点方向,即该点磁场方向 D、磁感线在某些磁体的周围客观存在着12、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条形磁铁按图1-2-2所示一个挨一个连接起来,最后出现的磁极个数为: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13、如图1-2-3所示的四副图中,能正确地表示出通电螺线管极性和电流方向关系的是: ( )14、如图1-2-4所示,当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 ( ) A、悬挂磁铁的弹簧伸长 B、悬挂磁铁的弹簧缩短 C、悬挂磁铁的弹簧的长度不变 D、悬挂磁铁的弹簧可能伸长,可能缩短15、关于电磁继电器的衔铁的选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应选用软铁材料 B、应选用钢棒 C、以上两种材料都可以使用 D、以上两种材料都不行16、关于发电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发电机工作时,转子一定要其它物体来带动 B、发电机可以提供电路两端的电压 C、发电机工作时,总是不间断地产生感应电流 D、发电机是当代社会中最重要的电源三、作图题(本题满分8分,共有3小题,第16小题4分,第17、18小题各2分)17、请你在下图根据磁感线标出磁极极性,并画出小磁针在A点静止时的状态。18、请根据右图磁感线,确定磁极A的极性,并判断电源正负极。19、见右图,若闭合开关S后,弹簧变长,请标出条形磁铁B的S、N极。四、计算题(本题满分9分)20、某直流电动机,额定电压是220V,正常工作电流是25A,内部线圈电阻是0.4Ω。(1)请简单说明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4")(2)求:该电动机的额定功率。(2")(3)求:该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线圈的发热功率。(3")卷(二)探究性学习题部分(满分46分)一、生活探究题(本题满分16分,共有8小题,第3小题1分,第7小题3分,其他小题各2分)1、 2003年第一天我国第一列磁悬浮列车首次向上海市民开放。列车运行时在车厢和铁轨上分别安放磁体,利用__________________原理,使列车稍离开地面,目的是_______(“增大”或“减小”)阻力。2、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用的水雷,它是由一个可以绕轴转动的小磁针来控制起爆电路的,军舰被地磁场磁化后就变成一个浮动的磁体,当军舰接近磁性水雷时,就会引起水雷的爆炸,其依据是: ( )A、磁体的吸铁性 B、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C、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D、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原理3、 工厂里,很多精密的机械仪表通常存放在密封的钢盒中,主要是为了避免外界磁场对其产生影响。这说明铁磁性物质具有_____________的作用。4、 在航模大赛上,小松制作的小船能朝某一固定方向行驶。小明想知道里面到底是用什么控制小船。于是他让小松拆开小船,发现里面结构如图所示。该船应该朝______(填方向)行驶,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小明给自己的航模新配了一只小电动机,结果发现电源接通后,电动机不转。他检查了一下导线,没发现问题。请你帮他找出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A、线圈被卡住了 B、电源正负极不小心接反了C、线圈平面恰好在平衡位置 D、电池没电了6、 由于工作需要,要使电磁起重机中的电磁铁磁性增加,可以采用的改装方法或措施是: ( )A、将两只绕线不同的电磁铁串联接入电路B、利用变阻器使通过螺线管的电流变大C、减少螺线管的匝数D、改变电流的方向 7、 大型发电机发的电,电压很高、电流很强,一般采取线圈不动、磁极旋转的方式来发电,所以大型发电机的转子是____________。实际的发电机靠内燃机、水轮机、汽轮机等机械的带动,把燃料中的___________能或者是水库中水流的_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8、 生活中电梯一旦超载,它会自动报警。现将原理图借你观察。请你简单地解释它报警的原理。二、 实验探究题(本题满分14分,共有7小题,每小题2分)9、 为了确定电源的正负极,小明用了如右图的方法,则下面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若d端为南极,则电源a端为正极B、若c端为南极,则电源a端为正极C、若c端为南极,则电源b端为正极D、若d端为北极,则电源b端为正极10、小明做了一个这样的电磁铁,如图所示:电磁铁上线圈的中间接点与电源正极相连。当开关S与A闭合时,电磁铁右端的磁极是______极;当开关S与B闭合时,电磁铁右端的磁极是______极。11、如图2-2-2,是“研究电磁铁”实验的示意图,图中I1 = I2 > I3⑴、 比较图甲、图乙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比较图乙、图丙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老师在研究磁化时做了一个实验:用条形磁体吸住两根大头针的一端,发现情况如右图所示,请你用学过的知识作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某同学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实验装置如图。ab是一根直铜丝,通过导线接在量程为3A电流表的两接线柱上,电流表指针指零。当把ab迅速向右运动时,并未发现电流表指针明显偏转。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感应电流太小,无法使指针明显偏转B、铜丝太细,换用铜棒便能使指针明显偏转C、应把ab改为向左运动D、应把ab改为上下运动14、“磁生电”实验中,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方向如下图所示,则不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 <提示:v所指方向为导体运动方向>15、在实验室中同学们看到了两个模型,如图所示:甲图为___________机的模型,乙图为__________机的模型。.三、 创造能力题(本题满分16分,共有5小题,第20小题4分,其他小题各3分)16、把图2-3-1中的两个线圈串联起来,使接通电源后,两个线圈互相吸引。17、要求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2-3-2所示,请你设计左端螺线管的合理绕线。18、小明在操场上捡到一根钢条,他想知道这根钢条是否有磁性?请你帮他设计2套不同的判断方法。19、请你设计出用导线把电动机、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池组串联起来的电路图。并结合该图说明:如何实现电动机转动速度的加快?20、如左图所示,连接电路。要求:开关S断开时,电铃不响,电灯亮;开关S闭合时,电铃响,电灯不亮。

一些简单的物理题,求帮忙做。

一、填空题1.一个人从某地向东走了100m,反回头又向西走了80m。从出发点算起,他的位移大小是 20 m,位移方向 向东 ,他的路程是 180 m。2.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跟速度的方向 相同 ;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跟速度方向 相反 。3.物体只在 重力 作用下,从 静止 开始下落的运动称为自由落体运动。4.一质量为m的小球,当它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的合力大小是 0 ;当它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它受到的合力大小是 mg .二、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位移和路程的数值一定相同 B.路程就是位移C.在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中,路程和位移相同 D.位移的大小可能等于或小于路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地球是质点 B.地球不是质点C.在研究地球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 D.在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3.下列选项中,表示时刻的是( A )A.早晨6点 B.头3秒内 C.汽车运动了30分钟 D.第6秒内4.下列说法中不是瞬时速度的是( D )A.骑自行车经过某路牌时的速度是5m/s B.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800m/sC.火车起动后6s末的速度是2m/s D.汽车在5 min内的速度是10m/s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则它的加速度也大 B.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则它的速度也为零C.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为零,而它的速度可能很大 D.以上说法都错6.两个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相同,则( D )A.初速度大的位移一定大 B.末速度大的位移一定大C.加速度大的位移一定大 D. 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都不能单独决定位移的大小三、判断题1.只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大小就一定等于路程( 对 )2.宇宙内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对 )3.第8s末和第9s初不是同一时刻( 错 )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一定为零( 对 )5.物体向东运动,它的加速度方向可能向西( 对 )6.重的物体下落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快( 错 )7. 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外力的合力一定为零( 对 )8.马拉车运动了,说明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错 )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A、生石灰溶于水时,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氧化铜溶于稀盐酸时,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D、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溴的物理性质

溴是唯一在室温下呈现液态的非金属元素,并且是周期表上在室温或接近室温下为液体的六个元素之一,深红棕色发烟挥发性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其烟雾能强烈地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在空气中迅速挥发。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浓盐酸和溴化物水溶液,可溶于水。溴的熔点是-7.2 °C,而沸点是 58.8 °C。 原子序数35质子数  35中子数45摩尔质量80沸点58.76℃熔点-7.2℃密度3.119g/cm3原子化焓:kJ/mol@25℃ 111.7热容J/(mol·K)  75.69导热系数W/(m·K) 0.122熔化热(千焦/摩尔)5.286汽化热(千焦/摩尔)15.438晶体结构:晶胞为正交晶胞,晶胞参数: a=672.65pmα=90°b=464.51pmβ=90°c=870.23pmγ=90°

溴单质和碘单质分别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溴的物理性质:在常温下是液态的,棕红色液体。密度3.119g/㎝3。熔点-7.2℃。沸点58.76℃。碘的物理性质:紫黑色固体(液体是为紫色),密度为4.93g/cm3,熔点是113.5摄氏度,沸点是184.4摄氏度,易升华,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29g(100g水中).都易溶于有机溶剂。望采纳谢谢!你的采纳是我回答的动力!

溴物理性质的介绍

溴是唯一在室温下呈现液态的非金属元素,并且是周期表上在室温或接近室温下为液体的六个元素之一,深红棕色发烟挥发性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其烟雾能强烈地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在空气中迅速挥发。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浓盐酸和溴化物水溶液,可溶于水。溴的熔点是-7.2 °C,而沸点是 58.8 °C。 原子序数35质子数  35中子数45摩尔质量80沸点58.76℃熔点-7.2℃密度3.119g/cm3原子化焓:kJ/mol@25℃ 111.7热容J/(mol·K)  75.69导热系数W/(m·K) 0.122熔化热(千焦/摩尔)5.286汽化热(千焦/摩尔)15.438晶体结构:晶胞为正交晶胞,晶胞参数: a=672.65pmα=90°b=464.51pmβ=90°c=870.23pmγ=90°

溴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态下,溴是深红棕色的液体,是常温下唯一的非金属液态单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能腐蚀橡胶塑料和人的皮肤等。在水中的溶解度小,易溶于酒精、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初中物理公式的字母是什么意思

W=FS是功等于力乘以距离、P=W/t是功率等于瓦数除以时间、F=PS是力等于压力乘以作用面积、P=F/s是压力等于力除以作用面积、V=m/ρ是体积等于质量除以密度、P=ρgh是液体压强等于液体密度乘以万有引力常量乘以物体到液面的深度S=ab是面积等于相邻两边的乘积。

物理里的能量如何转化?

就是各种能量的分类啊1.光能→内能:晒东西会晒烫2.光能→机械能:太阳帆、用强光照射物体使之膨胀做功3.光能→电能:太阳能电池4.光能→化学能:光合作用5.机械能→内能:摩擦生热、钻木取火、内燃机的汽缸的压缩冲程、自行车骑久拉车胎发热、跑步可以使身体变暖、打气筒打气气筒变热6.机械能→光能:(暂时想不起来直接转换的)一个手摇发电机接导线连上小灯泡,就是机械能转化成光能、打火石、一种自行车,前轮上有个灯,当骑起来后靠灯和车圈的摩擦灯会亮。这就是机械能转化为了光能7.机械能→电能:水坝发电、风车发电8.机械能→化学能:(暂时想不起来直接转换的)在一个存在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用外力压缩容器,化学平衡向生成二氧化硫和氧气的方向移动。机械能转化为二氧化硫和氧气的化学能这个反应由机械能转化为化学能但是中间有环节-就是压缩气体时气体的内能增加从而为反应提供能量从而促使反映行,还要注意了,发生这个反映的正常情况是400-500度的高温而且还要有无氧化二钒作为催化剂。9.电能→内能:电热炉10.电能→光能:电灯11.电能→机械能:启动机、电动机工作12.电能→化学能:给蓄电池蓄电13.化学能→内能:浓硫酸稀释放热14.化学能→光能:镁燃烧发出强光、萤火虫发光15.化学能→机械能:炸药爆炸16.化学能→电能:电池放电17.内能→光能:电灯泡钨丝发热后会发光18.内能→机械能:火力发电、蒸汽机19.内能→电能:(暂时想不起来直接转换的)火力发电20.内能→化学能:(暂时想不起来直接转换的)Ba(OH)2+NH4Cl的反应(吸热)

求问下初中物理的热机那一个部分的4221是怎么回事,算法什么的,麻烦给详细点.

热机的工作原理:由内能通过做功转化为机械能 热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四冲程内燃机的吸气、压缩、做功、排气组成一个工作循环.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主要是做功冲程完成内能像机械能的转化,其他三个冲程考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转动2周,活塞往复运动2次,对外做工1次

八年级物理?

压强=压力/面积,p=F/S=G/S=mg/S=ρVg/S∝l(其中l是正方体的边长),所以:pA:pB=hA:hB=2:1?,把A放到B上,和B放到A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力是相同的,但面积是1:4,根据压强公式可得压强是4:1。压强是指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其用来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F/S(液体为p=ρgh),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物理的压力与压强计算

好的,,,我们也刚学完压强,,现在来说一下哈压力一般分为液体的压力和固体的压力 固体压力=重力=m(质量)g(9.8N/kg) 例如给你一个固体,,它的质量为8kg,,球它对地面的压力F(指压力)=8乘以9.8=78.4N有时候还会给你出这样的题,,例如木块的密度为0.5乘以10的三次方kg,它的体积为3立方米让你求它对地面的压力我们知道密度=质量m除以体积 计算时体积大小要用国际单位立方米,若不是立方米,要化成立方米已知密度大小,,求质量m=0.5乘以10的三次方乘以3=1500N固体压强=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也就是接触面面积 在告诉你一点,,,求固体压强时先求压力,,再求压强 液体压力=压强乘以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公式=液体密度乘以g(9.8N/kg)乘以高 这里的高是指物体与水面的距离 求液体压力时要先求压强,在求压力,,这样不容易出错额。。。我的回答还可以吧,,满意的话请采纳一下吧

焓的物理意义具体是指什么?

焓的定义是: H = U + pV 其中H表示焓,U表示内能。内能来自于热能-以分子不规则运动为依据(动能,旋转动能,振动能),化学能和原子核的势能。此外还有偶极子的电磁转换。焓由系统温度的提高而成比例增大,在绝对零度时为零点能量。在这里体积功直接视为对压强("p")引起体系体积(V)变化 ΔV 而形成的功。焓,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系统能量的一个重要状态参量,常用符号H表示。对一定质量的物质,焓定义为H=U+pV,式中U为物质的内能,p为压力,V为体积。单位质量物质的焓称为比焓,表示为h=u+p/ρ,u为单位质量物质的内能(称为比内能),ρ为密度,1/ρ为单位质量物质的体积。焓具有能量的量纲,一定质量的物质按定压可逆过程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焓的增量便等于在此过程中吸入的热量。

物理问题 能量转化:压缩冲程,什么转化为什么:做功冲程,什么转化为什么

压缩冲程:动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动能。

物理中4个冲程分别是哪四个冲程?分别是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怎么区分它们?

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简单物理〕汽油机四大冲程分别由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做功冲程--燃料燃烧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动能),排气、吸气、和压缩冲程均是由飞轮贮存的动能克服阻力做功(也可以说靠飞轮的惯性做功)。

在物理中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都存在着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1.做功冲程带动其它三个冲程2.吸气冲程,压缩冲程,排气冲程都是靠飞轮的惯性完成的.3.压缩冲程中是飞轮的机械能转化为燃气的内能做功冲程中是燃气的化学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至于吸气冲程,排气冲程中能量没有转化(或者说是活塞的机械能和飞轮的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

物理吸气冲程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1)物理吸气冲程无能量转化(2)在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只有两个冲程完成了能量转化。做功冲程是利用内能来做功的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是燃料混合物被压缩,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机械能→内能。

初中物理,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分别是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急,秒赞。

压缩冲程中是飞轮的机械能转化为燃气的内能做功冲程中是燃气的化学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至于吸气冲程,排气冲程中能量没有转化(或者说是活塞的机械能和飞轮的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望采纳

四冲程汽油机四个冲程分别都是---能转换为----能。求详解,50分高悬赏,高手进 ps:物理题

发动机完成一个循环的四个冲程:进气/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吸气冲程时进气阀开启,排气阀关闭,此时依靠飞轮的惯性做功使活塞向下运动,吸入滤清空气和汽油或柴油将动并使空气和汽油或柴油在此充分混合。将动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时,进气、排气阀同时关闭,飞轮依靠惯性运动通过曲轴和连杆带动活塞向上运动,使燃烧室内的空气和汽油或柴油的混合气体被压缩升温。将动能转化为机械能做功冲程是唯一一个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一次冲程,空气和汽油或柴油的混合气体被压缩升温到燃点,并被引燃,燃烧室压强急剧增大,活塞被迫急速向下运动,带动飞轮转动对外做功。本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而其他三个冲程都是靠飞轮惯性完成。;排气冲程,排气门打开,进气门关闭,将燃烧室内废气冲排气阀门排出。此冲程依靠惯性完成,也是动能转化为机械能。

盐酸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腐蚀性。为氯化氢的水溶液(工业用盐酸会因有杂质三价铁盐而略显黄色)。在化学上人们把盐酸和硫酸、硝酸、氢溴酸、氢碘酸、高氯酸合称为六大无机强酸。有刺激性气味。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作用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会看到酸雾。   主要成分:氯化氢,水。   含量:分析纯浓度约36%-38%。   一般实验室使用的盐酸为0.1mol/LpH=1   一般使用的盐酸pH在2~3左右(呈强酸性)   pKa值:-7   熔点(℃):-114.8(纯HCl)   沸点(℃):108.6(20%恒沸溶液)   相对密度(水=1):1.2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26   饱和蒸气压(kPa):30.66(21℃)   溶解性:与水混溶,浓盐酸溶于水有热量放出。溶于碱液并与碱液发生中和反应。能与乙醇任意混溶,氯化氢能溶于苯。

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电灯通电发光属于物理变化。因为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电由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的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所以电灯通电发光属于物理变化。从微观来讲,物理变化是构成分子的原子之间的距离不变(化学键键长不变),物质形状大小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变。从宏观来讲,物理变化就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基本三态变化,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NaOH等无机盐、碱的潮解,冰的融化,研碎胆矾等。如铁水铸成铁锅,其中涉及到碳元素和铁元素的结合新分子(一般生成Fe3C),并不算作物理变化,但是如果是百分百的纯铁,铸成铁锅则不发生化学变化,不生成新的相。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

焰色反应为什么是物理变化? 燃烧金属,生成了新物质,应该是化学变化啊

燃烧金属生成了新物质,确实是化学变化。但这与颜色反应无关,不是颜色反应产生的原因颜色反应的原因是电子跃迁,属于物理变化

怎么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判断是否是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在于有无新物质的生成。物理变化只是在形态、性质等改变,而化学变化则有新的物质生成。例如,水从液态变成固态是物理变化,因为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分子间的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而烧煤炭变成焦炭是化学变化,因为煤炭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焦炭 。

焰色反应为什么是物理反应?

物理变化因为是原子核外电子跃迁引起的,物质并没有改变也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焰色反应之一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灼烧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时,原子核外的电子吸收一定的能量,从基态跃迁到具有较高能量的激发态,激发态的电子回到基态时,会以一定波长的光谱线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从焰色反应的实验里所看到的特殊焰色,就是光谱谱线的颜色.每种元素的光谱都有一些特征谱线,发出特征的颜色而使火焰着色,根据焰色可以判断某种元素的存在.如焰色洋红色含有锶元素,焰色玉绿色含有铜元素,焰色黄色含有钠元素等.焰色反应之二(1)定义: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热时使火焰呈特殊颜色.焰色反应用于检验某些微量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也可用于节日燃放焰火.(2)实验用品:铂丝,酒精灯(或煤气灯),浓盐酸,蓝色钴玻璃(检验钾时用).(3)操作过程:①将铂丝蘸浓盐酸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至无色;②蘸取试样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若检验钾要透过钴玻璃观察).③将铂丝再蘸浓盐酸灼烧至无色.(4)碱金属和其它一些金属及其相应离子所发生的焰色反应可用于分析物质的组成,进行有关物质的鉴别.如:钠或含有Na+的化合物焰色反应为黄色;钾或含K+的化合物焰色反应为浅紫色(透过钴玻璃).

火树银花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是化学变化。火树银花大多用来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发生了燃烧,所以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从微观上可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没有变化,仅仅是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例如对于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就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物质的化学性质需要通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可以利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来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制取新的物质。扩展资料:化学变化常伴有光、热、气体、沉淀产生或颜色气味改变等表现现象发生,可以参照这些现象来判断有无化学反应发生。但要注意跟物理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也常伴有发光(电灯)、放热(摩擦)、放出气体(启开汽水瓶盖)、颜色变化(氧气变成液氧)、产生沉淀物(明矾净水)等,只是没有新物质生成,这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种类不同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4种基本类型。也可以从其他角度给化学反应分类,如分成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等。物体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化学变化里一定包含物理变化,物理变化里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白炽灯通电发热发光,属于什么变化?物理,化学,还是?

白炽灯通电发热发光,属于物理变化。因为整个过程中,灯丝没有变成其它的物质,也就是这个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普通灯泡发光是电流热效应的表现,即高温灯丝达到“白炽”状态而发光。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还有物质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微观粒子(电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都是物理变化。扩展资料:物质变化的实例:物质的基本三态变化,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NaOH等无机盐、碱的潮解,冰的融化,研碎胆矾等。如铁水铸成铁锅,其中涉及到碳元素和铁元素的结合新分子(一般生成Fe3C),并不算作物理变化,但是如果是百分百的纯铁,铸成铁锅则不发生化学变化,不生成新的相。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因为它变成了另外一种单质。但也有些同素异形体的转化是物理变化,如单斜硫和斜方硫。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组成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这类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聚集状态(间隔距离、运动速度等)发生了改变,导致物质的外形或状态随之改变。物理变化表现该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变化跟化学变化有着本质的区别。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理变化

用焰色反应鉴别是化学方法还是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某些金属及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灼烧时,火焰呈现出不同颜色的现象称为焰色反应。 一般情况下,物质中的原子或离子处于能量最低的稳定状态。但当原子或离子受到外界能量激发时,则其核外的电子就要从稳定的基态跃迁到不稳定的激发态。此时,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受激原子或离子,其核外的电子又要从高能级的激发态跃回至低能级的基态,多余的能量就以可见光的形式辐射出来。由于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的不同,发出光的波长也不同,其焰色也就不同。 由此可见,焰色反应的基本原理是电子发生的能级跃迁,虽然在该过程中,原子或离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但原子或离子的结合方式并未因此而发生改变,即原子或离子的组成并未发生任何质变,所以焰色反应应纳入物理变化的范畴。总之,发光发热的现象不一定都属于化学变化。

颜色变了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不一定。举例说明啊,铁块是有金属光泽的,如果把铁磨成粉,就变成黑色的了。而酚酞等一些酸碱测试剂的变色则毫无疑问是化学反应。所以颜色变不一定是什么变化。酸碱指示剂变色是化学变化。酸碱指示剂事实上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它们在溶液中能部分电离成指示剂的离子和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当遇上酸性溶液中氢离子或碱性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时,它们会发生结构上的变化,它们的分子和离子具有不同的颜色,因而在pH不同的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所以酸碱指示剂变色是溶液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与指示剂发生了化学反应所致。扩展资料:化学变化是指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物质的基本三态变化,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NaOH等无机盐、碱的潮解,冰的融化,研碎胆矾等。如铁水铸成铁锅,其中涉及到碳元素和铁元素的结合新分子(一般生成Fe3C),并不算作物理变化,但是如果是百分百的纯铁,铸成铁锅则不发生化学变化,不生成新的相。氧化反应:还原剂(反应物)→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还原反应:氧化剂(反应物)→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物理变化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化学变化

钠在氧气中点燃是不是焰色反应焰色反应是物理反应这个

钠在氧气中点燃,属于化学变化,不是焰色反应。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它并未生成新物质,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有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能使火焰呈特殊颜色。

白炽灯通电发热发光,属于什么变化…物理,化学,还是…

白炽灯通电发热发光,属于物理变化。因为整个过程中,灯丝没有变成其它的物质,也就是这个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普通灯泡发光是电流热效应的表现,即高温灯丝达到“白炽”状态而发光。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还有物质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微观粒子(电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都是物理变化。扩展资料:物质变化的实例:物质的基本三态变化,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NaOH等无机盐、碱的潮解,冰的融化,研碎胆矾等。如铁水铸成铁锅,其中涉及到碳元素和铁元素的结合新分子(一般生成Fe3C),并不算作物理变化,但是如果是百分百的纯铁,铸成铁锅则不发生化学变化,不生成新的相。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因为它变成了另外一种单质。但也有些同素异形体的转化是物理变化,如单斜硫和斜方硫。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组成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这类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聚集状态(间隔距离、运动速度等)发生了改变,导致物质的外形或状态随之改变。物理变化表现该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变化跟化学变化有着本质的区别。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有哪些?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里为大家整理部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及一些拓展知识。请大家收起小桌板聆听吧。1、物理变化1.1NaOH等无机盐、碱的潮解潮解指的是某些物质(多指固体)从空气中吸收或者吸附水分,使得表面逐渐变得潮湿、滑润,最后物质就会从固体变为该物质的溶液的现象。1.2冰的融化融化,指冰或者是雪由于温度或者是太阳光的照射使它化成水。或者是一句话温暖了一个人的心。1.3焰色反应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它并未生成新物质,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有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能使火焰呈特殊颜色。再比如:衣服由湿变干、云层化雨、玻璃由整块变成小块、酒香不怕巷子深、气球爆炸、轮胎爆炸、冰融化成水,水气化成水蒸汽,大石块被风化成小沙砾,铁被炼成铁水,蔗糖融解在水中等等都是物理量变化。2、化学变化2.1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成分都是碳(C),称“同素异形体”。从这种称呼可以知道它们具有相同的“质”,但“形”或“性”却不同,且有天壤之别,金刚石是目前最硬的物质,而石墨却是最软的物质之一。2.2金属的氧化氧化,狭义的意思为氧元素与其他的物质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单元过程。广义的氧化,指物质失电子(氧化数升高)的过程。2.3物体的燃烧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其反应过程极其复杂,游离基的链锁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再比如: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铁遇水生锈、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用醋去水垢、洁厕灵、苏打发面、治胃酸的药是小苏打、食物变坏(微生物作用但也是化学变化在其中)等都为化学变化。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小常识3.1物理变化是指状和状态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本质没有变化,即没有生成其它新物质。3.2化学变化是指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化学变化过程中总伴随着物理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有发光、放热、也有吸热现象等。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数量进行划分,可以把化学变化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1)化合反应:S+O2=点燃=SO2;(2)分解反应:2H2O=通电=2H2↑+O2↑;(3)置换反应:H2+CuO=高温=Cu+H2O;(4)复分解反应:HCl+AgNO3=AgCl↓+HNO3。所以,掌握好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就能轻松判断一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

焰色反应为什么是物理变化

当金属再火焰上灼烧时,原子内的电子吸收了能量,跑到离核较远的地方,然后电子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并以光的形式放出能量(这叫做能级跃迁),只涉及核外电子的状态,没有生成新物质(核电荷数没变)所以是物理变化。这与燃烧是两码事,例如细铜丝在空气中不燃烧(与氧气反应)但在灼烧时能发生焰色反应(颜色为绿色)

电灯通电发光发热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电灯通电发光发热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新物质的产生。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电由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所以为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宏观来讲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微观来讲,是构成分子的原子之间的距离不变(化学键键长不变),物质形状大小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变。扩展资料: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铁水铸成铁锅,其中涉及到碳元素和铁元素的结合新分子(一般生成Fe3C),并不算作物理变化,但是如果是百分百的纯铁,铸成铁锅则不发生化学变化,不生成新的相。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因为它变成了另外一种单质。但也有些同素异形体的转化是物理变化,如单斜硫和斜方硫。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组成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3、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物理变化

颜色反应与显色反应有什麽区别? 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是永久还是暂时?焰色反应是两者之中还是独立的

说实话这三个名词,是三个不同学科的范畴,要分开来看待;颜色反应一般来说是生物学的概念,但是其本质属于化学变化,比如DNA遇二苯胺显蓝色反应;而显色反应这个词,属于化学范畴,常见如PH试纸的显色反应,常使用显色试剂的中和反应,以及漂白时候的显色反应;颜色反应一般是永久的,显色反应一般是可逆的,经过人工处理是可以恢复的,比如用SO2漂白时可以从白色恢复到原色;但是有的漂白反应也是不可逆的,这取决与氧化剂的氧化性的强弱,太强的如CL2,经过它的漂白一般是永久性的变化;最后,焰色反应属于物理范畴,但是这一名词是在高中化学的课本上讲卤素的章节提到的,本质上它是一种独立的物理性变化;我这样说你现在清楚了吗?

物理变化是什么(概念)

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即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没有发生变化。例如:位置、形状、状态、导热、导电、密度、磁性、溶解、挥发、吸水受潮、吸附、焰色反应、原子弹与氢弹爆炸等。举例:1、物质的三态(固、液、气)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水结成冰,冰化成水,水变成水蒸气,在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组成他们的成分没有发生变化,都是水分子(H2O),没有生成新的物质。2、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焰色反应是指一些金属离子在火焰灼烧下,由于原子中的电子发生能级变化,而产生不同的颜色,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扩展资料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例如:燃烧、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酿酒、食物发霉变质、食物发酵、铁生锈、蜡烛燃烧、金属冶炼等。举例:1、燃烧: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新的物质,如碳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蜡烛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产生。2、光合作用:空气中的水与二氧化碳在光照和叶绿素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有新的物质产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理变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例子有哪些

一、物理变化1、水蒸发蒸发是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的一种方式。水由很多的水分子组成,液态水的分子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的移动,由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水的表面有一些分子会跑到空气中。这些跑到空气中的水分子完全失去了束缚,变成了水蒸气。2、金属熔化金属是晶体,晶体熔化的条件有两个:一、温度达到其熔点(冰的熔点是0摄氏度);二、继续吸热。只要冰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就会逐渐升高到熔点,然后继续吸热,就能熔化。3、焰色反应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它并未生成新物质,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4、二氧化碳凝华成干冰把二氧化碳冷凝成无色的液体,再在低压下迅速凝固可以得到干冰。在二氧化碳凝华成干冰的过程中,只是相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产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5、蔗糖溶解蔗糖固体溶于水后,蔗糖分子进入水分子中去了, 蔗糖分子在水中不断运动,不断扩散到水分子中的过程。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虽然蔗糖分子与水分子混合,但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二、化学变化1、食物发霉霉变过程里的主要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细胞内进行的,新物质主要是霉菌的代谢产物。,食物霉变不是简单的化学反应,而是有生物参与的由酶催化的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2、铁生锈生锈是一种化学反应,本质上是金属的氧化反应。最常见的生锈现象是铁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和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或者是被水中的氧元素侵蚀成为氧化物。3、火柴燃烧火柴头上深色物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钾、二氧化锰和硫化锑;火柴盒侧面涂有红褐色物质,主要成分是红磷和玻璃粉.划火柴时,借助摩擦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氧气和热量,使可燃物燃烧,产生新物质。4、大米酿酒粮食酿酒多以含淀粉物质为原料,如高粱、玉米、大麦、小麦、大米、碗豆等,其酿造过程大体分为两步:首先是用米曲霉、黑曲霉、黄曲霉等将淀粉分解成糖类,称为糖化过程;第二步由酵母菌再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5、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会发生化学反应,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变质是因为石灰水中的溶质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理变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变化

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是物理变化.焰色反应是电子跃迁后能量以光能散失的结果,其中不涉及新物质的生成.因此是物理变化.很高兴为您解答 满意请采纳(给好评)~~

焰色反应为什么不是化学反应而是物理反应?

化学反应是要生成新物质的反应。是分子的属性。焰色反应是元素的属性。是原子的属性。所以是物理反应

电灯通电后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电灯通电发光属于物理变化。因为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电由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的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所以电灯通电发光属于物理变化。从微观来讲,物理变化是构成分子的原子之间的距离不变(化学键键长不变),物质形状大小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变。从宏观来讲,物理变化就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基本三态变化,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NaOH等无机盐、碱的潮解,冰的融化,研碎胆矾等。如铁水铸成铁锅,其中涉及到碳元素和铁元素的结合新分子(一般生成Fe3C),并不算作物理变化,但是如果是百分百的纯铁,铸成铁锅则不发生化学变化,不生成新的相。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

化学:焰色反应为什么是物理变化

焰色反应的原理是原子中电子吸收能量跃迁时发出的光,是原子内部的变化,相关知识会在物理选修3-5第三章中学到。以下资料来自百度百科: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它并未生成新物质,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有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能使火焰呈特殊颜色。

金属的焰色反应是物理反应还是化学反应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焰色反应实质上是金属中核外电子跃迁释放出光子,从而出现颜色,不同的金属释放出不同频率的光子,因此不同的元素焰色反应不同。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光子可以看成能量),因此并不是化学变化而是物理变化

焰色反应为啥是物理变化(焰色反应是一种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因为它并未生成新物质,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 2.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 3.有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能使火焰呈特殊颜色。

焰色反应含义是什么 焰色反应是物理反应吗

1、焰色反应,也称作焰色测试及焰色试验,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反应。其原理是每种元素都有其个别的光谱。样本通常是粉或小块的形式。用一根清洁且较不活泼的金属丝(例如铂或镍铬合金)盛载样本,再放到无光焰(蓝色火焰)中。在化学上,常用来测试某种金属是否存在于化合物。同时利用焰色反应,人们在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 2、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它并未生成新物质,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有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能使火焰呈特殊颜色。

焰色反应为什么是物理变化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的原因是它并未生成新物质,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   在化学上,焰色反应常用来测试某种金属是否存在于化合物。同时利用焰色反应,人们在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

焰色反应为什么是物理变化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的原因如下: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它并未生成新物质,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焰色反应的概念是某些金属或其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燃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颜色的反应。一些金属或其化合物在燃烧时会赋予火焰一种特殊的颜色。发生焰色反应的原因1、当碱金属及其盐类在火焰上燃烧时,原子中的电子吸收能量并从低能轨道跳到高能轨道,但高能轨道中的电子不稳定,会迅速跳回低能轨道。能量轨道,此时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发射光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波长为400nm到760nm),所以火焰可以着色。2、由于碱金属的原子结构不同,电子跃迁时的能量变化不一样,会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焰色反应实验中看到的特殊火焰颜色就是光谱线的颜色。每种元素的光谱都有一些特征谱线,发出特征颜色,为火焰着色。根据火焰的颜色,可以判断出某种元素的存在。

焰色反应为什么是物理反应?

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在化学上,常用来测试某种金属是否存在在于化合物。焰色反应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焰色反应中,当碱金属及其盐在火焰上灼烧时,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了能量,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但处于能量较高轨道上的电子是不稳定的,很快跃迁回能量较低的轨道,这时就将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而放出的光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波长为400nm~760nm),因而能使火焰呈现颜色。在焰色反应实验中,,不同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放出多种不同波长的光 ,在肉眼能感知的可见光范围内 ,因不同光的波长不同,呈现的颜色也就存在差异 。在这一过程中,焰色反应并未生成新物质,因而是物理变化。扩展资料:焰色反应的应用:1、利用焰色反应可检验某些用常规化学方法不能鉴定的金属元素。2、不同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对应不同的焰色反应且颜色艳丽多彩,因此可用于制作节日燃放的烟花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焰色反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理反应

焰色反应是物理反应还是化学反应

焰色反应是物理反应。焰色反应中,当碱金属及其盐在火焰上灼烧时,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了能量,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但处于能量较高轨道上的电子是不稳定的,很快跃迁回能量较低的轨道,这时就将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而放出的光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波长为400nm ~760nm),因而能使火焰呈现颜色。在焰色反应实验中,,不同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放出多种不同波长的光,在肉眼能感知的可见光范围内,因不同光的波长不同,呈现的颜色也就存在差异。在这一过程中,焰色反应并未生成新物质,因而是物理变化。焰色反应,也称作焰色测试及焰色试验,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反应。其原理是每种元素都有其个别的光谱,样本通常是粉或小块的形式,用一根清洁且较不活泼的金属丝(例如铂或镍铬合金)盛载样本,再放到无光焰(蓝色火焰)中。在化学上,常用来测试某种金属是否存在于化合物。当碱金属及其盐在火焰上灼烧时,焰色反应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了能量,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但处于能量较高轨道上的电子是不稳定的,很快跃迁回能量较低的轨道,这时就将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如下: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1、焰色反应中,当碱金属及其盐在火焰上灼烧时,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了能量,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但处于能量较高轨道上的电子是不稳定的,很快跃迁回能量较低的轨道,这时就将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2、而放出的光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波长为400nm~760nm),因而能使火焰呈现颜色。在焰色反应实验中,,不同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放出多种不同波长的光,在肉眼能感知的可见光范围内,因不同光的波长不同,呈现的颜色也就存在差异。3、在这一过程中,焰色反应并未生成新物质,因而是物理变化。焰色反应的应用:1、利用焰色反应可检验某些用常规化学方法不能鉴定的金属元素。2、不同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对应不同的焰色反应且颜色艳丽多彩,因此可用于制作节日燃放的烟花等。物理变化介绍:1、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2、还有物质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微观粒子(电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都是物理变化。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焰色反应,也称作焰色测试及焰色试验,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其原理是每种元素都有其个别的光谱。样本通常是粉或小块的形式。以一条清洁且对化学惰性的金属线(例如铂或镍铬合金)盛载样本,再放到无光焰(蓝色火焰)中。在化学上,常用来测试某种金属是否存在在于化合物。同时利用焰色反应,人们在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它并未生成新物质,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有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能使火焰呈特殊颜色。  进行焰色反应应使用铂丝(镍丝)。把嵌在玻璃棒上的铂丝在稀盐酸里蘸洗后,(这是因为金属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物在灼烧时易气化而挥发;若用硫酸,由于生成的硫酸盐的沸点很高,少量杂质不易被除去而干扰火焰的颜色)放在酒精灯的火焰(最好是煤气灯,因为它的火焰颜色浅、温度高,若无的话用酒精喷灯也可以)里灼烧,直到跟原来的火焰的颜色一样时,再用铂丝蘸被检验溶液,然后放在火焰上,这时就可以看到被检验溶液里所含元素的特征焰色。  

焰色反应属于什么反应?属于物理变化吗?

焰色反应,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1、钠的焰色为明亮的金黄色火焰。2、钾的焰色为紫色,应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3、钾的焰色为橙黄色4、钡的焰色为黄绿色钡焰。也称作焰色测试及焰色试验,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反应。其原理是每种元素都有其个别的光谱。样本通常是粉或小块的形式。用一根清洁且较不活泼的金属丝盛载样本,再放到无光焰中。在化学上,常用来测试某种金属是否存在于化合物。同时利用焰色反应,人们在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它并未生成新物质,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有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能使火焰呈特殊颜色。扩展资料焰色反应的原理:电子跃迁。当碱金属及其盐在火焰上灼烧时,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了能量,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但处于能量较高轨道上的电子是不稳定的,很快跃迁回能量较低的轨道,这时就将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而放出的光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波长为400nm~760nm),因而能使火焰呈现颜色。在化学上,常用来测试某种金属是否存在于化合物。同时利用焰色反应,人们在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焰色反应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它并未生成新物质,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有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能使火焰呈特殊颜色。焰色反应的原因:焰色反应主要是根据某些金属或者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会呈现出不同颜色的火焰, 而对这些金属离子进行检验的一种化学实验方法, 从而可以判断物质中是否含有这些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当碱金属及其盐在火焰上灼烧时,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了能量,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但处于能量较高轨道上的电子是不稳定的,很快跃迁回能量较低的轨道,这时就将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而放出的光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波长为400nm~760nm),因而能使火焰呈现颜色。在焰色反应实验中,不同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放出多种不同波长的光 ,在肉眼能感知的可见光范围内 ,因不同光的波长不同,呈现的颜色也就存在差异 。但由于碱金属的原子结构不同,电子跃迁时能量的变化就不相同,就发出不同波长的光,从焰色反应的实验里所看到的特殊焰色就是光谱谱线的颜色。每种元素的光谱都有一些特征谱线,发出特征的颜色而使火焰着色,根据焰色可以判断某种元素的存在。如焰色洋红色含有锶元素,焰色蓝绿色含有铜元素,焰色黄色含有钠元素,焰色紫色含有钾元素,砖红色则含有钙元素等。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焰色反应属于什么变化

1、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2、焰色反应中,当碱金属及其盐在火焰上灼烧时,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了能量,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但处于能量较高轨道上的电子是不稳定的,很快跃迁回能量较低的轨道,这时就将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 3、而放出的光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波长为400nm~760nm),因而能使火焰呈现颜色。在焰色反应实验中,,不同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放出多种不同波长的光,在肉眼能感知的可见光范围内 ,因不同光的波长不同,呈现的颜色也就存在差异。在这一过程中,焰色反应并未生成新物质,因而是物理变化。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焰色反应,也称作焰色测试及焰色试验,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其原理是每种元素都有其个别的光谱。样本通常是粉或小块的形式。以一条清洁且对化学惰性的金属线(例如铂或镍铬合金)盛载样本,再放到无光焰(蓝色火焰)中。在化学上,常用来测试某种金属是否存在在于化合物。同时利用焰色反应,人们在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它并未生成新物质,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有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能使火焰呈特殊颜色。  进行焰色反应应使用铂丝(镍丝)。把嵌在玻璃棒上的铂丝在稀盐酸里蘸洗后,(这是因为金属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物在灼烧时易气化而挥发;若用硫酸,由于生成的硫酸盐的沸点很高,少量杂质不易被除去而干扰火焰的颜色)放在酒精灯的火焰(最好是煤气灯,因为它的火焰颜色浅、温度高,若无的话用酒精喷灯也可以)里灼烧,直到跟原来的火焰的颜色一样时,再用铂丝蘸被检验溶液,然后放在火焰上,这时就可以看到被检验溶液里所含元素的特征焰色。  

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焰色反应,也称作焰色测试及焰色试验,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其原理是每种元素都有其个别的光谱。样本通常是粉或小块的形式。以一条清洁且对化学惰性的金属线(例如铂或镍铬合金)盛载样本,再放到无光焰(蓝色火焰)中。在化学上,常用来测试某种金属是否存在在于化合物。同时利用焰色反应,人们在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它并未生成新物质,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有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能使火焰呈特殊颜色。  进行焰色反应应使用铂丝(镍丝)。把嵌在玻璃棒上的铂丝在稀盐酸里蘸洗后,(这是因为金属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物在灼烧时易气化而挥发;若用硫酸,由于生成的硫酸盐的沸点很高,少量杂质不易被除去而干扰火焰的颜色)放在酒精灯的火焰(最好是煤气灯,因为它的火焰颜色浅、温度高,若无的话用酒精喷灯也可以)里灼烧,直到跟原来的火焰的颜色一样时,再用铂丝蘸被检验溶液,然后放在火焰上,这时就可以看到被检验溶液里所含元素的特征焰色。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焰色反应,也称作焰色测试及焰色试验,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其原理是每种元素都有其个别的光谱。样本通常是粉或小块的形式。以一条清洁且对化学惰性的金属线(例如铂或镍铬合金)盛载样本,再放到无光焰(蓝色火焰)中。在化学上,常用来测试某种金属是否存在在于化合物。同时利用焰色反应,人们在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它并未生成新物质,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有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能使火焰呈特殊颜色。  进行焰色反应应使用铂丝(镍丝)。把嵌在玻璃棒上的铂丝在稀盐酸里蘸洗后,(这是因为金属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物在灼烧时易气化而挥发;若用硫酸,由于生成的硫酸盐的沸点很高,少量杂质不易被除去而干扰火焰的颜色)放在酒精灯的火焰(最好是煤气灯,因为它的火焰颜色浅、温度高,若无的话用酒精喷灯也可以)里灼烧,直到跟原来的火焰的颜色一样时,再用铂丝蘸被检验溶液,然后放在火焰上,这时就可以看到被检验溶液里所含元素的特征焰色。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焰色反拆御嫌应是物理变化。  焰色反应,也称作焰色测试及焰色试验,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其原理是每种元素都有其个别的光谱。样本通常是粉或小块的形式。以一条清洁且对化学惰性的金属线(例如铂或镍铬合金)盛载样本,再放到无光焰(蓝色火焰)中。在化学上,常用来测试某种金属是否存在在于化合物。同时利用焰色反应,人们在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它并未生成新物质,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有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能使火焰呈特殊颜色。  进行焰色反应应使用铂丝(镍丝)。把嵌在玻璃棒上的铂丝在稀盐酸里蘸洗后,(这是因为金属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物在灼旅手烧时易气化而挥发;若用硫酸,由于生成的硫酸盐的沸点很高,少量杂质不易被除去而干扰火焰的颜色)放在酒精灯的火焰(最好是煤气灯,因为它的火焰颜色浅、温度高,若拆锋无的话用酒精喷灯也可以)里灼烧,直到跟原来的火焰的颜色一样时,再用铂丝蘸被检验溶液,然后放在火焰上,这时就可以看到被检验溶液里所含元素的特征焰色。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钠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焰色反应,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1、钠的焰色为明亮的金黄色火焰。2、钾的焰色为紫色,应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3、钾的焰色为橙黄色4、钡的焰色为黄绿色钡焰。也称作焰色测试及焰色试验,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反应。其原理是每种元素都有其个别的光谱。样本通常是粉或小块的形式。用一根清洁且较不活泼的金属丝盛载样本,再放到无光焰中。在化学上,常用来测试某种金属是否存在于化合物。同时利用焰色反应,人们在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它并未生成新物质,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有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能使火焰呈特殊颜色。扩展资料焰色反应的原理:电子跃迁。当碱金属及其盐在火焰上灼烧时,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了能量,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但处于能量较高轨道上的电子是不稳定的,很快跃迁回能量较低的轨道,这时就将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而放出的光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波长为400nm~760nm),因而能使火焰呈现颜色。在化学上,常用来测试某种金属是否存在于化合物。同时利用焰色反应,人们在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焰色反应

大家在看

业财融合培训 业财融合培训 永高股份 钢铁 军工 股票 龙头股 概念股 数字货币 股票 股票停牌 货币 蓝筹股 股份 财务稽核 股改 同比增长率 Q1 同比增长率计算公式 什么是拐点 m1m2m3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