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焰色反应属于什么变化?物理还是化学

焰色反应属于化学范畴,因为颜色反应属于化学反应,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提现出来的性质。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吗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它并未生成新物质,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焰色反应,也称作焰色测试及焰色试验,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反应。其原理是每种元素都有其个别的光谱。样本通常是粉或小块的形式。用一根清洁且较不活泼的金属丝(例如铂或镍铬合金)盛载样本,再放到无光焰(蓝色火焰)中。 在化学上,常用来测试某种金属是否存在于化合物。同时利用焰色反应,人们在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 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还有物质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微观粒子(电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都是物理变化。

焰色反应属于什么变化?物理还是化学?

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反应!因为它只是一种元素的特性而已!焰色反应之一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灼烧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时,原子核外的电子吸收一定的能量,从基态跃迁到具有较高能量的激发态,激发态的电子回到基态时,会以一定波长的光谱线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从焰色反应的实验里所看到的特殊焰色,就是光谱谱线的颜色.每种元素的光谱都有一些特征谱线,发出特征的颜色而使火焰着色,根据焰色可以判断某种元素的存在.如焰色洋红色含有锶元素,焰色玉绿色含有铜元素,焰色黄色含有钠元素等.焰色反应之二(1)定义: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热时使火焰呈特殊颜色.焰色反应用于检验某些微量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也可用于节日燃放焰火.(2)实验用品:铂丝,酒精灯(或煤气灯),浓盐酸,蓝色钴玻璃(检验钾时用).(3)操作过程:①将铂丝蘸浓盐酸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至无色;②蘸取试样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若检验钾要透过钴玻璃观察).③将铂丝再蘸浓盐酸灼烧至无色.(4)碱金属和其它一些金属及其相应离子所发生的焰色反应可用于分析物质的组成,进行有关物质的鉴别.如:钠或含有Na+的化合物焰色反应为黄色;钾或含K+的化合物焰色反应为浅紫色(透过钴玻璃).

焰色反应为什么是物理变化?

焰色反应的原理是原子中电子吸收能量跃迁时发出的光,是原子内部的变化,相关知识会在物理选修3-5第三章中学到。以下资料来自百度百科: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它并未生成新物质,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有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能使火焰呈特殊颜色。

爆竹.烟花的爆炸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化学物理变化都有的,不是物理变化只有一小点点.假如只有化学变化没物理变化就不会发生爆炸,只是燃烧.假如没有化学变化也就不会引起物理变化,我们放鞭炮所看到的都是物理变化,是包火药的纸张内部强大的压力发生分裂.与空气发生摩擦空气震动发出声音.再有空气传播到耳内,耳膜震荡听到声音.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

1、联系:化学变化里一定包含物理变化,物理变化里一定没有化学变化。2、区别(1)两者本质的区别在于有无新物质的生成。(2)物理变化只是在形态、性质等改变,而化学变化则有新的物质生成。物理变化例子:水蒸发和凝固、糖块融化、二氧化碳凝华为干冰、闻到酒香、湿衣服变干。化学变化的例子:氢氧化钠变质、植物光合作用、盐酸除锈、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蜡烛燃烧。扩展资料:燃烧必然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但是不一定有火焰。如果是可燃性气体燃烧,就会产生火焰,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的燃烧,硫磺和蜡烛在燃烧时会产生硫蒸气和石蜡蒸气,也有火焰;但是木炭在燃烧过程中始终是固态,不能产生可燃性蒸气,所以没有火焰。其中,爆炸较复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燃烧放热散不掉,在有限空间内体积膨胀产生的爆炸,它是化学变化,例如:H2与O2混合点燃爆炸,爆竹爆炸等;另一种是由于气压引起的爆炸,例如:气球爆炸,轮胎爆炸等,是物理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可通过反应条件判断。“点燃”为放热;“高温”为吸热。有些反应中条件还需“催化剂”才能进行,但不论什么反应,都必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基本三态变化,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NaOH等无机盐、碱的潮解,冰的融化,研碎胆矾等。如铁水铸成铁锅,其中涉及到碳元素和铁元素的结合新分子(一般生成Fe3C),并不算作物理变化,但是如果是百分百的纯铁,铸成铁锅则不发生化学变化,不生成新的相。查找浏览了相关资料我们还知道: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因为它变成了另外一种单质。但也有些同素异形体的转化是物理变化,如单斜硫和斜方硫。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组成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这类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聚集状态(间隔距离、运动速度等)发生了改变,导致物质的外形或状态随之改变。物理变化表现该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变化跟化学变化有着本质的区别。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

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反应还是化学反应

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反应。

焰色反应为什么是物理反应?

物理变化 因为是原子核外电子跃迁引起的,物质并没有改变也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焰色反应之一 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灼烧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时,原子核外的电子吸收一定的能量,从基态跃迁到具有较高能量的激发态,激发态的电子回到基态时,会以一定波长的光谱线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从焰色反应的实验里所看到的特殊焰色,就是光谱谱线的颜色.每种元素的光谱都有一些特征谱线,发出特征的颜色而使火焰着色,根据焰色可以判断某种元素的存在.如焰色洋红色含有锶元素,焰色玉绿色含有铜元素,焰色黄色含有钠元素等. 焰色反应之二 (1)定义: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热时使火焰呈特殊颜色. 焰色反应用于检验某些微量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也可用于节日燃放焰火. (2)实验用品:铂丝,酒精灯(或煤气灯),浓盐酸,蓝色钴玻璃(检验钾时用). (3)操作过程:①将铂丝蘸浓盐酸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至无色;②蘸取试样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若检验钾要透过钴玻璃观察).③将铂丝再蘸浓盐酸灼烧至无色. (4)碱金属和其它一些金属及其相应离子所发生的焰色反应可用于分析物质的组成,进行有关物质的鉴别.如:钠或含有Na+的化合物焰色反应为黄色;钾或含K+的化合物焰色反应为浅紫色(透过钴玻璃).

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是物理变化。蜡烛产生白烟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白烟是石蜡蒸汽形成的固体颗粒,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的概念介绍如下: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外形和状态方面发生了变化)实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本身不变,只是粒子之间的间隔运动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很多同学会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混淆,其实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如铜生成铜绿的过程就是化学变化)宏观: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分子原子之间的距离不变,物质形状大小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变物质的基本三态变化,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NaOH等无机盐、碱的潮解,冰的融化,研碎胆矾等。如铁水铸成铁锅,其中涉及到碳元素和铁元素的结合新分子(一般生成Fe3C),并不算作物理变化,但是如果是百分百的纯铁,铸成铁锅则不发生化学变化,不生成新的相。查找浏览了相关资料我们还知道: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因为它变成了另外一种单质。但也有些同素异形体的转化是物理变化,如单斜硫和斜方硫。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组成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这类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聚集状态(间隔距离、运动速度等)发生了改变,导致物质的外形或状态随之改变。物理变化表现该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变化跟化学变化有着本质的区别。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它并未生成新物质,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有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能使火焰呈特殊颜色。扩展资料:一、焰色反应原因当碱金属及其盐在火焰上灼烧时,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了能量,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但处于能量较高轨道上的电子是不稳定的,很快跃迁回能量较低的轨道,这时就将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而放出的光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波长为400nm~760nm),因而能使火焰呈现颜色。但由于碱金属的原子结构不同,电子跃迁时能量的变化就不相同,就发出不同波长的光,从焰色反应的实验里所看到的特殊焰色就是光谱谱线的颜色。每种元素的光谱都有一些特征谱线,发出特征的颜色而使火焰着色,根据焰色可以判断某种元素的存在.如焰色洋红色含有锶元素,焰色蓝绿色含有铜元素,焰色黄色含有钠元素,焰色紫色含有钾元素,砖红色则含有钙元素等。二、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对于未知液体,利用焰色反应检验离子,因为溶液中可能会含有其他有毒物质,加热后可能会挥发出来,或者加热时可能生成有毒物质,会可能会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焰色反应

焰色反应是物理还是化学变化

焰色反应,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1、钠的焰色为明亮的金黄色火焰。2、钾的焰色为紫色,应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3、钾的焰色为橙黄色4、钡的焰色为黄绿色钡焰。也称作焰色测试及焰色试验,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反应。其原理是每种元素都有其个别的光谱。样本通常是粉或小块的形式。用一根清洁且较不活泼的金属丝盛载样本,再放到无光焰中。在化学上,常用来测试某种金属是否存在于化合物。同时利用焰色反应,人们在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它并未生成新物质,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有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能使火焰呈特殊颜色。扩展资料焰色反应的原理:电子跃迁。当碱金属及其盐在火焰上灼烧时,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了能量,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但处于能量较高轨道上的电子是不稳定的,很快跃迁回能量较低的轨道,这时就将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而放出的光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波长为400nm~760nm),因而能使火焰呈现颜色。在化学上,常用来测试某种金属是否存在于化合物。同时利用焰色反应,人们在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焰色反应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焰色反应并不是金属元素本身燃烧而产生各种颜色火焰,它是金属原子或离子的外围电子受热时获得能量,使电子从低能级轨道被激发跃迁至高能级轨道,处在高能级轨道的这些电子极不稳定,瞬间又回迁到低能级轨道。 物理变化介绍 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还有物质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微观粒子(电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都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介绍 化学变化是指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 化学变化过程中总伴随着物理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有发光、放热、也有吸热现象等。按照原子碰撞理论,分子间发生化学变化是通过碰撞完成的,要完成碰撞发生反应的分子需满足两个条件:(1)具有足够的能量;(2)正确的取向。因为反应需克服一定的分子能垒,所以须具有较高的能量来克服分子能垒。两个相碰撞的分子须有正确的取向才能发生旧键断裂。

用焰色反应鉴别是化学方法还是物理方法

焰色反应是物理反应。 焰色反应:某些金属及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灼烧时,火焰呈现出不同颜色的现象称为焰色反应。 一般情况下,物质中的原子或离子处于能量最低的稳定状态。但当原子或离子受到外界能量激发时,则其核外的电子就要从稳定的基态跃迁到不稳定的激发态。此时,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受激原子或离子,其核外的电子又要从高能级的激发态跃回至低能级的基态,多余的能量就以可见光的形式辐射出来。由于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的不同,发出光的波长也不同,其焰色也就不同。 由此得出,焰色反应的基本原理是电子发生的能级跃迁,虽然在该过程中,原子或离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但原子或离子的结合方式并未因此而发生改变,即原子或离子的组成并未发生任何质变,所以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焰色反应属于什么变化?物理还是化学?

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反应!因为它只是一种元素的特性而已!焰色反应之一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灼烧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时,原子核外的电子吸收一定的能量,从基态跃迁到具有较高能量的激发态,激发态的电子回到基态时,会以一定波长的光谱线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从焰色反应的实验里所看到的特殊焰色,就是光谱谱线的颜色.每种元素的光谱都有一些特征谱线,发出特征的颜色而使火焰着色,根据焰色可以判断某种元素的存在.如焰色洋红色含有锶元素,焰色玉绿色含有铜元素,焰色黄色含有钠元素等.焰色反应之二(1)定义: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热时使火焰呈特殊颜色.焰色反应用于检验某些微量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也可用于节日燃放焰火.(2)实验用品:铂丝,酒精灯(或煤气灯),浓盐酸,蓝色钴玻璃(检验钾时用).(3)操作过程:①将铂丝蘸浓盐酸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至无色;②蘸取试样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若检验钾要透过钴玻璃观察).③将铂丝再蘸浓盐酸灼烧至无色.(4)碱金属和其它一些金属及其相应离子所发生的焰色反应可用于分析物质的组成,进行有关物质的鉴别.如:钠或含有Na+的化合物焰色反应为黄色;钾或含K+的化合物焰色反应为浅紫色(透过钴玻璃).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焰色反应属于什么变化

1、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2、焰色反应中,当碱金属及其盐在火焰上灼烧时,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了能量,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但处于能量较高轨道上的电子是不稳定的,很快跃迁回能量较低的轨道,这时就将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 3、而放出的光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波长为400nm~760nm),因而能使火焰呈现颜色。在焰色反应实验中,,不同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放出多种不同波长的光,在肉眼能感知的可见光范围内 ,因不同光的波长不同,呈现的颜色也就存在差异。在这一过程中,焰色反应并未生成新物质,因而是物理变化。

化学:焰色反应为什么是物理变化?详细!

金属元素的原子在接受火焰提供的能量时,其外层电子将会被激发到能量较高的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外层电子不稳定,又要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基态。不同元素原子的外层电子具有着不同能量的基态和激发态。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不同的波长的电磁波,如果这种电磁波的波长是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就会在火焰中观察到这种元素的特征颜色。由于在焰色反应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为物理变化

烟花燃放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占多数。火药的燃烧是化学变化;瞬间燃烧生成大量气体,使得外壳不能承受压力增加而“爆炸”、或将还在燃烧的火药粒子喷出是物理现象。化学变化过程中总伴随着物理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有发光、放热、也有吸热现象等。按照原子碰撞理论,分子间发生化学变化是通过碰撞完成的,要完成碰撞发生反应的分子需满足两个条件:(1)具有足够的能量;(2)正确的取向。因为反应需克服一定的分子能垒,所以须具有较高的能量来克服分子能垒。两个相碰撞的分子须有正确的取向才能发生旧键断裂。扩展资料:燃烧必然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但是不一定有火焰。如果是可燃性气体燃烧,就会产生火焰,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的燃烧,硫磺和蜡烛在燃烧时会产生硫蒸气和石蜡蒸气,也有火焰。但是木炭在燃烧过程中始终是固态,不能产生可燃性蒸气,所以没有火焰。其中,爆炸较复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燃烧放热散不掉,在有限空间内体积膨胀产生的爆炸,它是化学变化。例如:H2与O2混合点燃爆炸,爆竹爆炸等;另一种是由于气压引起的爆炸,例如:气球爆炸,轮胎爆炸等,是物理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可通过反应条件判断。“点燃”为放热;“高温”为吸热。有些反应中条件还需“催化剂”才能进行,但不论什么反应,都必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灼色反应是物理反应还是化学反应

是物理变化,我记得我学的时候是叫焰色反应的?一般情况下,物质中的原子或离子处于能量最低的稳定状态。但当原子或离子受到外界能量激发时,则其核外的电子就要从稳定的基态跃迁到不稳定的激发态。此时,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受激原子或离子,其核外的电子又要从高能级的激发态跃回至低能级的基态,多余的能量就以可见光的形式辐射出来。由于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的不同,发出光的波长也不同,其焰色也就不同。 由此可见,焰色反应的基本原理是电子发生的能级跃迁,虽然在该过程中,原子或离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但原子或离子的结合方式并未因此而发生改变,即原子或离子的组成并未发生任何质变,所以焰色反应应纳入物理变化的范畴。

电灯通电发光发热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电灯通电发光发热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新物质的产生。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电由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所以为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宏观来讲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微观来讲,是构成分子的原子之间的距离不变(化学键键长不变),物质形状大小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变。扩展资料: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铁水铸成铁锅,其中涉及到碳元素和铁元素的结合新分子(一般生成Fe3C),并不算作物理变化,但是如果是百分百的纯铁,铸成铁锅则不发生化学变化,不生成新的相。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因为它变成了另外一种单质。但也有些同素异形体的转化是物理变化,如单斜硫和斜方硫。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组成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3、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物理变化

颜色变了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不一定。举例说明啊,铁块是有金属光泽的,如果把铁磨成粉,就变成黑色的了。而酚酞等一些酸碱测试剂的变色则毫无疑问是化学反应。所以颜色变不一定是什么变化。酸碱指示剂变色是化学变化。酸碱指示剂事实上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它们在溶液中能部分电离成指示剂的离子和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当遇上酸性溶液中氢离子或碱性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时,它们会发生结构上的变化,它们的分子和离子具有不同的颜色,因而在pH不同的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所以酸碱指示剂变色是溶液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与指示剂发生了化学反应所致。扩展资料:化学变化是指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物质的基本三态变化,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NaOH等无机盐、碱的潮解,冰的融化,研碎胆矾等。如铁水铸成铁锅,其中涉及到碳元素和铁元素的结合新分子(一般生成Fe3C),并不算作物理变化,但是如果是百分百的纯铁,铸成铁锅则不发生化学变化,不生成新的相。氧化反应:还原剂(反应物)→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还原反应:氧化剂(反应物)→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物理变化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化学变化

霓虹灯发光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霓虹灯发光属于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还有物质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微观粒子(电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都是物理变化。定义: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外形和状态方面发生了变化)实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本身不变,只是粒子之间的间隔运动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很多同学会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混淆,其实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如铜生成铜绿的过程就是化学变化)宏观: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构成分子的原子之间的距离不变(化学键键长不变),物质形状大小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变。实例:物质的基本三态变化,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NaOH等无机盐、碱的潮解,冰的融化,研碎胆矾等。如铁水铸成铁锅,其中涉及到碳元素和铁元素的结合新分子(一般生成Fe3C),并不算作物理变化,但是如果是百分百的纯铁,铸成铁锅则不发生化学变化,不生成新的相。查找浏览了相关资料我们还知道: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因为它变成了另外一种单质。但也有些同素异形体的转化是物理变化,如单斜硫和斜方硫。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组成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这类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聚集状态(间隔距离、运动速度等)发生了改变。导致物质的外形或状态随之改变。物理变化表现该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变化跟化学变化有着本质的区别。色反应是物理变化。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

焰色试验是物理反应还是化学反应

焰色试验是物理变化。焰色反应中,当碱金属及其盐在火焰上灼烧时,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了能量,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但处于能量较高轨道上的电子是不稳定的很快跃迁回能量较低的轨道,这时就将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而放出的光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波长为400nm~760nm),因而能使火焰呈现颜色。在焰色反应实验中,不同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放出多种不同波长的光,在肉眼能感知的可见光范围内,因不同光的波长不同,呈现的颜色也就存在差异。焰色反应,也称作焰色测试及焰色试验,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反应,其原理是每种元素都有其个别的光谱,样本通常是粉或小块的形式。用一根清洁且较不活泼的金属丝(例如铂或镍铬合金)盛载样本,再放到无光焰蓝色火焰中。在化学上,常用来测试某种金属是否存在于化合物。同时利用焰色反应,人们在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常见的焰色反应的金属有:Na(黄色)、Li(紫红)、钾K(浅紫)(紫色)、钙Ca(砖红色)、Sr(洋红)、铜Cu(绿色)、Ba(黄绿)、艳Cs(紫红)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焰色试验的意义:1、鉴别物质:根据不同的金属离子在火焰中呈现的特征颜色,可以判断未知物质的成分。例如,钠元素在火焰中呈现黄色,钾元素在火焰中呈现紫色等。2、化学研究:焰色试验可以用于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例如,通过观察火焰颜色的变化,可以了解化学反应的进行情况。3、工业生产:在工业生产中,焰色试验可以用于检测原料的纯度和质量。例如,在制造烟花爆竹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烟花爆竹在燃烧时呈现的火焰颜色,可以判断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4、环境监测:在环境监测中,焰色试验可以用于检测空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例如,通过观察火焰颜色的变化,可以了解空气中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

250毫米等于多少米是一道物理题写过程

1米=1000毫米,250:1000=X:1,X=250*1/1000=0.25米所以250毫米等于0.25米.

求一氯甲烷的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具有醚样的微甜气味。   主要用途: 用作致冷剂、甲基化剂,还用于有机合成。   熔点: -97.7 3  沸点: -24.2  相对密度(水=1): 0.92   相对密度(空气=1): 1.78   密度 0.9159g/cm3  18C时溶解度280ml/水  饱和蒸汽压(kPa): 506.62/22℃   溶解性: 易溶于水、氯仿、丙酮 , 能溶于乙醇等。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腐蚀某些塑料、橡胶和涂料。易燃性(红色):4 反应活性(黄色):0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请问有机化学中各类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请归类

烃类:1、C越多,熔沸点越高。1~4个C,是气体,5~16C是液体,17C开始就是固体 2、C相同,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3、不溶于水,密度都比水小。 另外,烯无色,稍有甜味溴苯:不溶于水,棕色油状液体,密度比水大硝基苯: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易挥发苯磺酸:易溶于水,密度大于水,强酸卤代烃:1、不溶于水,液体,其中只有一氯甲烷是气体 2、密度:一氯代物,密度小于水,二氯及以上、溴代物密度均大于水。C越多,密度越小,熔沸点越高醇:无色,液体,特殊香味,密度小于水(羟基越多,C越少,更容易溶于水)酚: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固体,常温微溶于水,65摄氏度以上与水任意比互溶,密度大于水,在空气中氧化成粉红色物质,酚刺激皮肤时,用酒精冲洗。醛:溶于水,甲醛气体羧酸:无色,刺激气味,易挥发。油脂:饱和的是脂肪,固体。不饱和的是油,液体小结:溶于水的基团:羟基、醛基、羧基、氨基酸,硝基苯气态常见有机物:4C以下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烃类:1、C越多,熔沸点越高。1~4个C,是气体,5~16C是液体,17C开始就是固体 2、C相同,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3、不溶于水,密度都比水小。 另外,烯无色,稍有甜味溴苯:不溶于水,棕色油状液体,密度比水大硝基苯: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易挥发苯磺酸:易溶于水,密度大于水,强酸卤代烃:1、不溶于水,液体,其中只有一氯甲烷是气体 2、密度:一氯代物,密度小于水,二氯及以上、溴代物密度均大于水。C越多,密度越小,熔沸点越高醇:无色,液体,特殊香味,密度小于水(羟基越多,C越少,更容易溶于水)酚: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固体,常温微溶于水,65摄氏度以上与水任意比互溶,密度大于水,在空气中氧化成粉红色物质,酚刺激皮肤时,用酒精冲洗。醛:溶于水,甲醛气体羧酸:无色,刺激气味,易挥发。油脂:饱和的是脂肪,固体。不饱和的是油,液体小结:溶于水的基团:羟基、醛基、羧基、氨基酸,硝基苯气态常见有机物:4C以下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一氯甲烷的物理性质有什么

无色气体,可压缩成具有醚臭和甜味的无色液体。有麻醉作用。易燃。0℃时气体相对密度1.74(空气=1)。沸点-23.73℃,熔点-97.7℃。闪点(开杯)<0℃。爆炸极限8.1-17.2%(体积)。折射率:气体(n250)1.0007;液体(n-23.70)1.3712。微熔于水,溶于醇、苯、四氯化碳、与氯仿、乙醚和水醋酸混溶。 生产工艺:生产亚磷酸二甲酯的副产物氯甲烷,再经98%硫酸干燥后,加压进入液化器与冷冻盐水间接换热被液化成液态氯甲烷,进入氯甲烷储槽,再进行包装出售;或作为有机硅的原料。

10高一物理航天运动计算题题目

题目呢

一到高中物理题

对于很远的这颗卫星,不能忽略行星周围众多卫星的质量,按照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远卫星*(M行星+M周围众多卫星)/R2^2=M远卫星*(2*pi/T2)^2*R2第一问求了行星的质量M行星,M周围众多卫星 就知道了。

4月3日物理解析疑问10,一飞船在某行星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该行星飞行,认为行星是密度均匀的球体,

离心加速度引起的加速度重力:V 2 / R = GM / R 2 行星质量:ρ4/3πr3 =中号航天器运行周期的速度之间的关系:2πR/ T = V的谢:ρ=3π/(GT)所以选C。错了,这并不需要进行测量时,只需要测量T的。

高一物理高手帮帮忙!!!

T=2π/w=2πrad/(1rad/t)=2πtR=s/1rad=s米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m/R^2=mw^2R得M=s^3/G(m是人造卫星质量,R是人造卫星轨道半径,w是角速度)

高一物理题

很多公式都忘记了,以下计算不知对不对:由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Fn=mr4π^2/T^2 及万有引力公式F=GmM/r^2及地球的质量M=3pπr地^3/3及r=7r地 可得出1)Fn=mr4π^2/T^2=m7r地4π^2/T地^2=Gmp地π3r地^3/4(7r地)^22)Fn"=m"3.5r行4π^2/T行^2=Gm"p行π3r行^3/4(3.5r行)^2由此可得1)p地=7*4*4*7*7π/3GT地^2 2)p行=3.5*4*4*3.5*3.5π/3GT行^2其中p行=0.5p地代入可得T行=0.5T地而T地=24小时所以T行=12小时

高一物理题急急急

1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 2直接卫星向心力除以卫星质量即可 3 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一氧化碳物理性质有-- 一氧化碳化学性质有-- 一氧化碳的用途有--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常温下为气体,密度与空气接近化学性质: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可将三氧化二铁还原生成铁用途:可作燃料供日常使用,可用于工业冶炼钢铁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是什么性质(物理还化学)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有毒的气体,熔点—199℃,沸点—191.5℃。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为l.25g/L,和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1.293g/L相差很小,这也是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因素之一。它为中性气体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十2,能进一步被氧比成+4价,从而使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一氧化碳能够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CO+O22CO2 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因此一氧化碳可以作为气体燃料。 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高温时能将许多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因此常用于金属的冶炼。如: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金属铜,将氧化锌还原成金属锌: CO+CuOCu+CO2 CO+ZnOZn+CO2 在炼铁炉中可发生多步还原反应: CO+3Fe2O32Fe3O4+CO2 Fe3O4+CO3FeO+CO2 Fe+COFe+CO2 一氧化碳还有一个重要性质:在加热和加压的条件下,它能和一些金属单质发生反应,主成分子化合物。如Ni(CO)4(四羰基镍)、Fe(CO)5(五羰基铁)等,这些物质都不稳定,加热时立即分解成相应的金属和一氧化碳,这是提纯金属和制得纯一氧化碳的方法之一。

某卫星在靠近行星表面的轨道上运行,若要计算行星的质量,需测量的物理量是(  ) A.行星的半径 B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G Mm R 2 =mR( 2π T ) 2 得,M= 4 π 2 R 3 G T 2 ,知测量出行星的半径和卫星的运行周期,即可求出行星的质量.卫星属于环绕天体,质量被约去.故A、C正确.B、D错误.故选AC.

物理万有引力习题

万有引力练习(二)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卫星离地面的高度越高, ( ) A.速度越大 B.角速度越大 C.周期越大 D.向心加速度越大2.人造卫星在太空绕地球运行中,若天线偶然折断,天线将 ( ) A.继续和卫星一起沿轨道运行 B.做平抛运动,落向地球 C.由于惯性,沿轨道切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远离地球 D.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向地球3.人造卫星离地面距离等于地球半径R,卫星以速度v沿圆轨道运动,设地面的重力加速度 为g,则有 ( ) A.v = B.v = C.v = D.v= 4.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线速度为v,周期为T,若要使它周 期变为2T,可能的方法是 ( ) A.R不变,使线速度变为v/2 B.v不变,使轨道半径变为2R C.轨道半径变为 D.无法实现5.科学家设想在太空设立太阳能卫星电站,先用硅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再利 用微波—电能转换装置,将电能转换成微波向地面发送。卫星电站的最佳位置是在1100km 的赤道上空。此卫星电站的运行速度为 ( ) A.3.1km/s B.7.2km/s C.7.9km/s D.11.2km/s6.人造卫星在运行中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半径会慢慢减小, 在半径缓慢变化过程中,卫星的运动还可近似当作匀速圆周运动。当它在较大的轨道半径r1上时运行线速度为v1,周期为T1,后来在较小的轨道半径r2上时运行线速度为v2,周期为T2,则它们的关系是 A.v1<v2,T1<T2 B.v1>v2,T1>T2 C.v1<v2,T1>T2 D.v1>v2,T1<T2二、混编题(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7.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 B.它是人造地球卫星在圆形轨道上的最小运行速度 C.它是能使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小发射速度 D.它是人造卫星绕地球作椭圆轨道运行时在近地点的速度8.下列关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同步,但高度和速度可以选择,高度增大,速度减小 B.它的周期、高度、速度都是一定的 C.我们国家发射的同步通讯卫星定点在北京上空 D.我国发射的同步通讯卫星也定点在赤道上空9.人造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关于它运转的轨道平面,下列情况可能的有( ) A.运转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是重合的 B.轨道平面与某经线所在平面是重合的 C.轨道平面与赤道以外的某纬线所在平面是重合的 D.轨道平面通过地球球心,但平面与任一纬线和经线均不重合10.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月球的质量为m,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则月球绕地球运行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等于 ( ) A. B. C.G D. 三、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11.已知第一宇宙速度为7.9km/s,相应的卫星周期约84分钟,则实际任意一颗圆形轨道的人造卫星的线速度范围为________,周期范围为______________。12.在圆轨道上运行的质量为m的人造地球卫星,它到地面的距离等于地球半径R,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卫星运动的线速度为______________,加速度为______________,周期为_________________。角速度为__________。13.一颗以华人物理学家“吴健雄”命名的小行星,半径约为16㎞,密度与地球相近。若在此小行星上发射一颗绕其表面运行的人造卫星,它的发射速度约为_____________。14.已知地球质量是月球质量的81倍,地球半径约为月球半径的4倍,地球上发射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为7.9㎞/s,那么在月球上发射一艘靠近月球表面运行的宇宙飞船,它的环绕速度为___________。15.为了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速度,人造卫星发射时,火箭都是从 向_______ (填东、南、西、北)发射。考虑这个因素,火箭发射场应建在纬度较 (填高或低)的地方较好。参考答案1. .D 2.A 3.D 4.C 5.B 6.C 7AC 8BD 8ABD 10BD11.≤7.9km/s,≥8(4分) 12. 、g/4、 、 13.20m/s14.1.75m/s 15.西、东、低 16. (4分)

CO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分别是什么?

CO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有毒的气体,熔点—199℃,沸点—191.5℃。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为l.25g/L,和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1.293g/L相差很小,这也是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因素之一。它为中性气体。 分子结构:一氧化碳分子为极性分子,分子形状为直线形。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十2,能进一步被氧比成+4价,从而使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一氧化碳能够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CO+O2=2CO2 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因此一氧化碳可以作为气体燃料。 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高温时能将许多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因此常用于金属的冶炼。如: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金属铜,将氧化锌还原成金属锌: CO+CuO=Cu+CO2 CO+ZnO=Zn+CO2 在炼铁炉中可发生多步还原反应: CO+3 Fe2O3= 2 Fe3O4+CO2 Fe3O4+CO= 3 FeO+CO2 FeO+CO=Fe+CO2 一氧化碳还有一个重要性质: 在加热和加压的条件下,它能和一些金属单质发生反应,主成分子化合物。如Ni(CO)4(四羰基镍)、Fe(CO)5(五羰基铁)等,这些物质都不稳定,加热时立即分解成相应的金属和一氧化碳,这是提纯金属和制得纯一氧化碳的方法之一。 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亦称煤气中毒。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是因为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排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从面出现缺氧,这就是一氧中毒。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或液化气管道漏气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而致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轻度中毒 。 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达10%-20%。 二是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约在30%-40%。经及时抢救,可较快清醒,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三是重度中毒。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经抢救存活者可有严重合并症及后遗症。 一氧化碳的后遗症。 中、重度中毒病人有神经衰弱、震颤麻痹、偏瘫、偏盲、失语、吞咽困难、智力障碍、中毒性精神病或去大脑强直。部分患者可发生继发性脑病。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通常状态下为气体,密度与空气接近,为1.25克/升,化学性质:1、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可燃性 2、可以与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有还原性 3、有剧毒性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什么?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如下:1、三相点:15.3 kPa,数值-205.1;2、沸点:101.325 kPa,数值-191.5;3、比容:21.1℃,101.325 kPa,数值0.8615;4、黏度:101.325kPa,0℃,数值0.01662;5、在空气中的最低燃点:101.325kPa,数值630;6、性状:无色、无臭、无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能进一步被氧化成+4价,从而使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一氧化碳能够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因此一氧化碳可以作为气体燃料。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高温或加热时能将许多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因此常用于金属的冶炼。一氧化碳可以和氢气化合,生成简单的有机物,表现氧化性。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一氧化碳

物理单位换算中一兆等于十的多少次方?

1M=10^6采纳哦

物理单位换算中一兆等于十的多少次方?

1M=10^6

物理中1兆等于10的多少次方有一题里面让求光子的

你好:物理里的兆,意思是10的6次方1兆=1M=10的6次方M表示兆1MPa表示1兆帕斯卡=1000000帕斯卡=10的6次方帕斯卡

物理中1兆等于10的多少次方

一兆是10的6次方这些都是来自西方的习惯,用3表示一个间隔比如毫(m)表示-3次方,微(u)表示-6次方,纳(n)表示-9次方,皮(p)表示-12次方,千(k)表示3次方,兆表示6次方这些在英文文章中也可以看到,比如10,000,000.000,000都是三位,而且英文单词中也可看到,比如有thousand,million,billion他们分别是10的3次方,6次方,9次方。其余的英文都用几百个千或百万当然还有一些分米,厘米……这都是为了表示小一点的单位,就像要表示几十就不能用thousand。

物理中1兆等于10的多少次方

传统的1兆=10的6次方1亿=10的9次方用于计算机1兆=1024(2的10次方)*1024

氧气、乙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①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比空气略大(空气的密度是1.293g/L)。它不易溶于水,1L升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在压强为101kPa②时,氧气在约-183℃(90K)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约-218℃(55K)时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工业上使用的氧气,一般是加压贮存在钢瓶中。①标准状况指的是温度为0℃和压强为101.325kPa时的情况。②准确值应为101.325kPa,在本书中采用101kPa这个近似值纯乙炔为无色无味的易燃、有毒气体。而电石制的乙炔因混有硫化氢H2S、磷化氢PH3、砷化氢,而带有特殊的臭味有特殊的臭味。熔点(118.656kPa)-84℃,沸点-80.8℃,在空气中爆炸极限2.3%-72.3%

乙炔的物理性质

化学式是C2H2 ,结构简式HC≡CH,是最简单的炔烃。它的结构是每一个碳原子都连接一个氢原子,形成碳氢单键,两个碳原子之间是一个三键,这个三键可以和氢气、水或者氯素单质、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乙炔又被称电石气,十分的活泼,能起加成、氧化、聚合及金属取代等反应。纯净的乙炔是无色、无臭的气体,但用电石在一般情况下制取的乙炔,常带有一种令人极不愉快的恶臭,这是在电石中含有少量硫化钙、砷化钙、磷化钙等杂质的缘故。当这些杂质与水作用时,生成了带有特殊臭味的硫化氢、砷化氢和磷化氢气体。乙炔的物理性质: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易燃的气体,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它的分子量 为26.4 ,气体比重 0.91( Kg/m3), 火焰温度 3150 ℃, 热值12800 (千卡/m3) 在氧气中燃烧速度 7.5 ,纯乙炔在空气中燃烧2100度左右,在氧气中燃烧可达3600度。乙炔的应用:可燃烧用于照明;工业上用氧气和乙炔燃烧的氧炔焰(2000°高温)切割或焊接金属。乙炔是可燃物、危险品,达到一定浓度会爆炸,不能用于灭火。

乙炔物理性质

乙炔的部分物理性质:纯乙炔为无色芳香气味的易燃气体。而电石制的乙炔因混有硫化氢H2S、磷化氢PH3、砷化氢而有毒,并且带有特殊的臭味。熔点(118.656kPa)-80.8℃,沸点-84℃,相对密度0.6208(-82/4℃),折射率1.00051,折光率1.0005(0℃),闪点(开杯)-17.78℃,自燃点305℃。在空气中爆炸极限2.3%-72.3%(vol)。在液态和固态下或在气态和一定压力下有猛烈爆炸的危险,受热、震动、电火花等因素都可以引发爆炸,因此不能在加压液化后贮存或运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丙酮。在15℃和1.5MPa时,乙炔在丙酮中的溶解度为237g/L,溶液是稳定的。因此,工业上是在装满石棉等多孔物质的钢瓶中,使多孔物质吸收丙酮后将乙炔压入,以便贮存和运输。为了与其它气体区别,乙炔钢瓶的颜色一般为乳白色,橡胶气管一般为黑色,乙炔管道的螺纹一般为左旋螺纹(螺母上有径向的间断沟)。

乙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乙炔的性质 乙炔的物理性质:纯净的乙炔是没有颜色、没有臭味、比空气稍轻、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乙炔的化学性质:乙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发生①加成反应: CH≡CH+2Br2→CHBr2-CHBr2 1,1,2,2-四溴乙烷 ②氧化反应: a.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紫色褪去。  b.乙炔的可燃性:2C2H2+5O2→4CO2+2H2O其现象是:火焰明亮,同时冒浓烟,放热。 ③加聚反应利用乙炔使溴水或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来鉴别烷与乙炔,或者是除去烷中的杂质乙炔。乙炔与氯化氢的加成产物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它也能发生加聚反应:产物聚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树脂。 

乙炔的物理性质有什么

乙炔,俗称风煤、电石气,是炔烃化合物系列中体积最小的一员,主要作工业用途,特别是烧焊金属方面。乙炔在室温下是一种无色、极易燃的气体。纯乙炔是无臭的,但工业用乙炔由于含有硫化氢、磷化氢等杂质,而有一股大蒜的气味。纯乙炔为无色无味的易燃、有毒气体。而电石制的乙炔因混有硫化氢H2S、磷化氢PH3、砷化氢,而带 乙炔钢瓶有特殊的臭味。熔点(118.656kPa)-80.8℃,沸点-84℃,相对密度0.6208(-82/4℃),折射率1.00051,折光率1.0005(0℃),闪点(开杯)-17.78℃,自燃点305℃。在空气中爆炸极限2.3%-72.3%(vol)。在液态和固态下或在气态和一定压力下有猛烈爆炸的危险,受热、震动、电火花等因素都可以引发爆炸,因此不能在加压液化后贮存或运输。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苯、丙酮等有机溶剂。在15℃和1.5MPa时,乙炔在丙酮中的溶解度为237g/L,溶液是稳定的。因此,工业上是在装满石棉等多孔物质的钢瓶中,使多孔物质吸收丙酮后将乙炔压入,以便贮存和运输。为了与其它气体区别,乙炔钢瓶的颜色一般为白色,橡胶气管一般为黑色,乙炔管道的螺纹一般为左旋螺纹(螺母上有径向的间断沟)。

乙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点燃的现象是什么?

乙炔的物理性质:俗名电石气,纯乙炔是无色、无臭的气体。乙炔的密度是1.16g/L(标况),比空气稍轻,易溶于有机溶剂。点燃:乙炔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时发出明亮而有浓烟的火焰。http://hi.baidu.com/wanghe826

乙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分子式:C2H2分子量:26.040CAS号:74-86-2性质:纯乙炔为无色芳香气味的易燃、有毒气体。熔点(118.656kPa)-80.8℃,沸点-84℃,相对密度0.6208(-82/4℃),折射率1.00051,折光率1.0005(0℃),闪点(开杯)-17.78℃,自燃点305℃。在空气中爆炸极限2.3%-72.3%(vol)。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丙酮。在15℃和1.5MPa时,乙炔在丙酮中的溶解度为237g/L,溶液是稳定的。性质活泼,能发生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在氧气中燃烧可发生高温(3500℃)和强光。工业品乙炔带轻微大蒜臭。由碳化钙(电石)制备的乙炔因含磷化氢等杂质而有恶臭。制备方法:1.电石法 由电石(碳化钙)与水作用制得。2.天然气制乙炔法 预热到600-650℃的原料天然气和氧进入多管式烧嘴板乙炔炉,在1500℃下,甲烷裂解制得8%左右的稀乙炔,再用N-甲基吡咯烷酮提浓制得99%的乙炔成品。用途:乙炔在高温下分解为碳和氢,由此可制备乙炔炭黑。一定条件下乙炔聚合生成苯,甲苯,二甲苯,,萘,蒽,苯乙烯,茚等芳烃。通过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可生成一系列极有价值的产品。例如乙炔二聚生成乙烯基乙炔,进而与氯化氢进行加成反应得到氯丁二烯;乙炔直接水合制取乙醛;乙炔与氯化氢进行加成反应而制取氯乙烯;乙炔与乙酸反应制得乙酸乙烯;乙炔与氰化氢反应制取丙烯腈;乙炔与氨反应生成甲基吡啶和2-甲基-5-乙基吡啶;乙炔与甲苯反应生成二甲笨基乙烯,进一步催化剂裂化生成三种甲基苯乙烯的异构体:乙炔与一分子甲醛缩合为丙炔醇,与二分子甲醛缩合为丁炔二醇;乙炔与丙酮进行加成反应可制取甲基炔醇,进而反应生成异戊二烯;乙炔和一氧化碳及其他化合物(如水,醇,硫醇)等反应制取丙烯酸及其衍生物。

初中物理有关有用功的公式

初中物理公式物理量 计算公式 备注速度 υ= S / t 1m / s = 3.6 Km / h声速υ= 340m / s光速C = 3×108 m /s密度 ρ= m / V 1 g / c m3 = 103 Kg / m3合力 F = F1 - F2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压强 p = F / Sp =ρg h p = F / S适用于固、液、气p =ρg h适用于竖直固体柱p =ρg h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 1标准大气压 = 76 cmHg柱 = 1.01×105 Pa = 10.3 m水柱浮力 ① F浮 = G – F②漂浮、悬浮:F浮 = G③ F浮 = G排 =ρ液g V排④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 (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 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 ②F浮 =G(ρ液 =ρ物)悬浮③F浮 < G(ρ液 < ρ物)下沉杠杆平衡条件 F1 L1 = F2 L 2 杠杆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滑轮组 F = G / nF =(G动 + G物)/ nSF = n SG 理想滑轮组忽略轮轴间的摩擦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功 W = F S = P t 1J = 1N61m = 1W61s功率 P = W / t = Fυ 1KW = 103 W,1MW = 103KW有用功 W有用 = G h(竖直提升)= F S(水平移动)= W总 – W额 =ηW总额外功 W额 = W总 – W有 = G动 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总功 W总= W有用+ W额 = F S = W有用 / η机械效率 η= W有用 / W总η=G /(n F)= G物 /(G物 + G动) 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中考物理所有的公式特点或原理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时间:t t=t1=t2 t=t1=t2电流:I I = I 1= I 2 I = I 1+ I 2电压:U U = U 1+ U 2 U = U 1= U 2电荷量:Q电 Q电= Q电1= Q电2 Q电= Q电1+ Q电2电阻:R R = R 1= R 2 1/R=1/R1+1/R2 [R=R1R2/(R1+R2)]电功:W W = W 1+ W 2 W = W 1+ W 2电功率:P P = P 1+ P 2 P = P 1+ P 2电热:Q热 Q热= Q热1+ Q热 2 Q热= Q热1+ Q热 2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N) G=mg m:质量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 ρ= m:质量V:体积 合力F合(N) 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浮力F浮(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S=2 h G物:物体的重力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总功W总 W有=G物h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 ×100%功率P(w) P= W:功 t:时间 压强p(Pa) P= F:压力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 Q=mq m:质量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一.物理公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串联电路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电压U(V) U=U1=U2=…… 并联电路电阻R(Ω) = + +……欧姆定律 I=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电荷量(库仑)t:时间(S) 电功W(J) W=UIt=Pt U:电压 I:电流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R: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 C=λν 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λ:波长 ν:频率 二.知识点1. 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c.水的密度:1.0×103kg/m3 d.水的比热容:4.2×103J/(kg61℃)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2. 密度、比热容、热值它们是物质的特性,同一种物质这三个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变。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它们的的密度相同,比热容也是相同,3.平面镜成的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 关于平面镜对称。3.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4. 超声:频率高于2000的声音,例:蝙蝠,超声雷达;5. 次声:火山爆发,地震,风爆,海啸等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6.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7. 光发生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总是稍大些。看水中的物,看到的是变浅的虚像。8.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9.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在1倍 焦距之内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0.滑动摩擦大小与压力和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11.压强是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12.输送电压时,要采用高压输送电。原因是:可以减少电能在输送线路上的损失。13.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4.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话筒,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15.光纤是传输光的介质。 16.磁感应线是从磁体的N极发出,最后回到S极。

求初中物理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公式???

有用功:W有用=Gh(竖直提升)= F S(水平移动)= W总 – W额 =ηW总 额外功:W额 = W总 – W有 = G动 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 总功:W总= W有用+ W额 = F S = W有用 / η 机械效率 η= W有用 / W总 η=G /(n F) = G物 /(G物 + G动) 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物理,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公式

有用功公式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 总  斜面:W有用=Gh  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总功公式  W总=FS (S=nh) W总=W有/η W总= W有+W额 W总=P总t W(额外)=W(总)*(1-η)。η是效率。如果知道做额外功的力和做功距离,也可用定义来计算

求初中物理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公式? 是什么呀!

有用功:W有用=Gh(竖直提升)= F S(水平移动)= W总 – W额 =ηW总 额外功:W额 = W总 – W有 = G动 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 总功:W总= W有用+ W额 = F S = W有用 / η 机械效率 η= W有用 / W总 η=G /(n F) = G物 /(G物 + G动) 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求初二物理机械功 有用功 额外功 等等的公式

一机械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二功的定义物理学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力对物体作的功就越多。三功的计算1.功W等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力F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的乘积。W=Fs如果力和物体移动的距离相互垂直,也就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那么这个力就没有做功。2.功的单位——焦(耳)J1焦耳=1牛顿·米1J=1N·m四功率定义:把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1],功率是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做功的时间,则功率可表示为P=W÷t(功率等于功除以时间)在SI制中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1兆瓦=1000千瓦附:另一个功率单位:马力1马力=735瓦五机械效率1.有用功定义:人们利用机械提升重物时,做的功中用来提升重物所必须做的功。2.总功定义:人们使用机械实际用的力与这一力在机械上的作用点移动距离的乘积,即W总=Fs3.额外功定义:人们利用机械提升重物时所做的功中,用来克服摩擦阻力和机械自重而做的功。W额=W总-w有用4.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用η表示:η=w有用/w总功×100%。机械效率η永远小于1,它标志着一台机械性能的好坏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称为总功.总功=W有+W外=F拉.n.h

求初中物理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公式???

有用功:W有用=Gh(竖直提升)=FS(水平移动)=W总–W额=ηW总额外功:W额=W总–W有=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fL(斜面)总功:W总=W有用+W额=FS=W有用/η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η=G/(nF)=G物/(G物+G动)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初中物理关于功的计算公式

初中物理关于功的计算公式:1、功的公式:W=FS把物体举高时W=GhW=Pt2、功率公式:P=W/tP=W/t=Fs/t=Fv(v=P/F)3、有用功公式:举高W有=Gh水平W有=FsW有=W总-W额4、总功公式:W总=FS(S=nh)W总=W有/ηW总=W有+W额W总=P总t功,也叫机械功,是物理学中表示力对物体作用的空间的累积的物理量,功是标量,大小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国际单位制单位为焦耳。“功”一词最初是法国数学家贾斯帕-古斯塔夫·科里奥利创造的。

物理机械效率中有用功和总功怎么求? 要公式.

牵引力F,阻力f 有用功w1 无用功w2 总功W 位移s 合外力F-f n=(w1/W)×100% 总功W=Fs 有用功w1=(F-f)s 无用功w2=fs W=w1+w2

初中物理有用功和总功的公式

有用功得看具体情况,如果提升重物,那W有用=GH,如果拉动物体,W有用=fs,W总=FS.。

初三物理,有用功为什么是gh而不是fs?

你好!给你解释下有用功的概念吧。-定义简介有用功是指对人们需要的,有价值的功。而有用功的定义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解释。如在机械中:任何机械本身都受到力的作用,相对运动的零件间又存在摩擦,所以使用任何机械,除了做有用功外,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记作W额外。这时动力所做的总功等于有用功加额外功。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而我们需要的、有价值的功,叫做有用功,记作W有用。实验表明总功大于有用功。如在电机学中:总电功必须减去各种各样的损耗,例如铜耗、机械损耗等的额外功。最终才等于有用功。-举例如要把物体匀速举高H(不计空气阻力),由于举力等于重力G,必须对物体做GH的功,这个功是有用的。如果要使用其他机械完成此举,由于机械自身的重和机械的自身的摩擦等,所用的动力做的功要大于GH,此时动力做的功就是总功。所以有用功必然小于且不等于总功,这是因为机械本身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且机械在运行过程中,总存在着摩擦力,当我们使用机械做功时,就必须克服机械本身部件的重力和摩擦力等做一定量的功。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斜面:W有用=Gh

帮忙把初中物理的所有公式列出来

初中物理公式集锦 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 ×100% 功率P (w) P=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公式 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 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 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 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并联电路 电阻R(Ω) = + +…… 欧姆定律 I=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 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电荷量(库仑) t:时间(S) 电功W (J) 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 R: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 C=λν 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 ν:频率 二.知识点 1. 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 d.水的比热容:4.2×103J/(kgu2022℃) 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2. 密度、比热容、热值它们是物质的特性,同一种物质这三个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变。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它们的的密度相同,比热容也是相同, 3.平面镜成的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 关于平面镜对称。 3.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 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例:蝙蝠,超声雷达; 5. 次声:火山爆发,地震,风爆,海啸等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 6.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7. 光发生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总是稍大些。看水中的物,看到的是变浅的虚像。 8.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9.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在1倍 焦距之内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0.滑动摩擦大小与压力和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11.压强是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12.输送电压时,要采用高压输送电。原因是:可以减少电能在输送线路上的损失。 13.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 14.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话筒,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15.光纤是传输光的介质。 16.磁感应线是从磁体的N极发出,最后回到S极。 注意 :铭牌中有电压,电功率 时,先计算出R,(R= )另外,如果题目中有“正常工作 ”就隐含着条件。 由于篇幅有限,知识点就罗列了一些,剩下的自己去完成 好了!总算完成,你要说话算话呀!我也要中考,顺便祝我们一起成功咯!

物理中W=FS W是总功呢 还是有用功呢、? 还有S只能向上移动么?

W是表示功,F是表示力,S是表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通过的距离。S可以向很多方向,不是只能向上的。有用功:W有用=Gh G是物体的重量,h是物体通过的距离总共:W总=FS F是对物体做功用的力,S是对物体做功通过的距离W总>W有用 因为总是有W额外存在 W总=W有用+W额外效率=W有用/W总 因为W有用<W总 所以效率<1至于W=FS和质量有没有关要看情况,当对物体做功是水平方向的则和物体质量无关当对物体做功是树枝方向的,例如:用滑轮组提升物体,和物体质量有关,物体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就越大。写的还是比较粗略,希望对你有用!

高一物理宇宙第一第二第三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1](又称环绕速度):是指物体紧贴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的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大小为7.9km/s——计算方法是V=√(gR),即是V=sqrt(gR)(g是重力加速度,R是星球半径)第二宇宙速度(又称脱离速度):是指物体完全摆脱地球引力束缚,飞离地球的所需要的最小初始速度。大小为11.2km/s第三宇宙速度(又称逃逸速度):是指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摆脱太阳引力束缚,飞出太阳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其大小为16.7km/s。在摆脱地球束缚的过程中,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它并不是直线飞离地球,而是按抛物线飞行。脱离地球引力后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运行。若要摆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出太阳系,物体的运动速度必须达到16.7千米/秒。那时将按双曲线轨迹飞离地球,而相对太阳来说它将沿抛物线飞离太阳。

初二物理问题 物态变化

冬天,刚洗好的衣服,携带大量的水,温度比室外温度高,当把衣服拿到室外晾晒时,水的确会汽化为水蒸气,这个过程的确发生了,但眼睛是看不到的,因为水蒸气看不到。(比如:现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就有大量水蒸气,任何时间都有,但看不到)当我们看到“白气”时,是水蒸气遇到外界的低温环境后,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以,“看到”的“白气”就是液化了。完整的说法是,水先汽化为水蒸气,水蒸气再液化为小水珠。【俊狼猎英】团队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

高中一年级必修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设第t秒,这一秒内位移为14用位移算,前t秒位移减去前(t-1)秒位移等于14即14=12at方-12a(t-1)方t=4s

高一必修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与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移或时间段中,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称为速度,速度的大小直接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是一样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也是相等的,匀速运动的位移和时间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S=vt。作匀速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零。 我们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1](uniform rectilinear motion),也就是说该物体在任何时间段内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因此,千万不要从数学角度把该公式理解成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瞬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加速度为零,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并不常见,我们可以把一些运动近似地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如:滑冰运动员停止用力后的一段滑行,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的顾客的运动,等等。我们可用v=x/t求得他们的运动速度,式中, x为位移,v为速度,它为恒矢量,t为发生位移x所用的时间,由公式可以看出,位移是时间的一次函数,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变速直线运动 我们日常看到的直线运动,往往不是匀速直线运动。飞机起飞的时候,运动越来越快,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火车进站的时候,运动越来越慢,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也不相等。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不是直线,而是曲线。 速度公式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一般表示形式.它所表明瞬时速度与时刻 t 的对应关系.通常取初速度v0方向为正方向,加速度a可正可负(正、负表示方向),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a恒定.速度图象是对速度公式的直观体现.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位移公式:由平均速度的定义 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及速度公式 联立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加速度(Acceleration)是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是描述物体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a表示,单位是m/s^2(米/秒^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其方向表示速度改变的方向,其大小表示速度改变的大小。地球上各个地方的加速度都是不同的。牛顿运动学第二定律认为,a=F/m, F为物体所受合外力,m为物体的质量。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条件,而加速度则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加速度很大时,速度可以很小,速度很大时,加速度也可以很小。从微分的角度来看,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求导,是v-t图像中的斜率。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如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1](匀加速直线运动),简谐振动(变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变速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匀加速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变加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零时,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任何复杂的运动都可以看作是无数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运动的合成。我们还应用极限的思想去思考加速度的问题。

高中一年级必修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速度为14m/s的时间t=14/4=3.5秒,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第7秒内的平均速度为14m/s

物理:水蒸气变成云是什么物态变化?云是不是固体?

水蒸气变成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变成小水滴,就是雨云,是液态的。属于液化现象。还有就是变成小冰晶,就会降雪的云,这种云是固态的,属于凝华现象。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0t+21at2。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示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都相同。这样的运动是变速运动中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二、x=v0t+21at2公式解释其中,v0是初速度(即物体开始运动时的速度),a是加速度(即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t是时间(即物体运动的时间)。这个公式表示的是在给定的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情况下,物体在时间t内运动的距离。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学习方式:一、基本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是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时,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以定义为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二、公式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最核心公式是末速度与时间关系:Vt=Vo+at,以及位移与时间关系:x=Vot+at^2/2。其中,Vo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这些公式描述了物体在给定的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情况下,在时间t内物体的末速度和位移。三、解题方法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题目,一般需要先确定题目的条件和所求的问题,然后根据题目所给的公式进行求解。如果题目涉及到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常用的方法是先根据公式计算出加速度,再根据加速度、初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计算出位移。如果题目涉及到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常用的方法是先根据公式计算出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关系,再根据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计算出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高二物理重点知识点整理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用vt图象描述位移的方法。   2掌握匀变速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并运用(知道其推导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vt图象位移的求法,明确面积与位移的关系。   2通过图像问题,学会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的"方法和验证匀加速运动的平均速度求法。   3练习位移与时间公式的应用   知识点总结   位移——时间图象(s—t图)   (1)描述: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的图象,叫位移—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象。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坐标轴的含义: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位移。由图象可知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和发生某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   (1)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或某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倾斜直线则表示其作匀速直线运动。   (2)s—t图象中斜率(倾斜程度)大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斜率(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快。   (3)s—t图象中直线倾斜方式(方向)不同,意味着两直线运动方向相反。   (4)s—t图象中,两物体图象在某时刻相交表示在该时刻相遇。   (5)s—t图象若平行于t轴,则表示物体静止。   (6)s—t图象并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7)s—t图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表达式:v =(vt+vo)/2、x=vt、vt=v0+at、x = v0 + at2/2   常见考点考法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加速度a=5m/s2,问:10s后汽车走过的位移为多少?(汽车沿直线运动)   解:因为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   x = v0t + at2/2 x=250m   以上就是物理网高中频道为您整理的高中高二物理重点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欢迎大家进入高中频道了解2014年信息,帮助同学们学业有成!

急!!!高一物理必修一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将子弹的匀减速运动处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运动规律完全对称,对于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连续相等位移后的速度由v^2=2as可得比例关系为:1∶根号2∶根号3.于是依次射入三块木块时的速度v1、v2、v3之间满足关系:v1∶v2∶v3=根号3∶根号2∶1.用逆向思维去分析.假设“时间倒流”,子弹的运动可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它通过宽度相同的三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1∶(根号2-1)∶(根号3-根号2)

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v=v0+at。其中a为加速度,v0为初速度,v为末速度,t为该过程所用时间。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示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都相同,即速度(v)的变化量与对应时间(t)的变化量之比保持不变(加速度不变)这样的运动是变速运动中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设:汽车最大速度为V,前12秒加速度a1,后8秒减速度a2,加速位移s1,刹车位移s2V^2=2a1s1V^2=2a2s2联立:2a1s1=2a2s2 a1*12=a2*8 s1+s2=60联立解:s1=36m,s2=24mv*12/2=36v=6m/sa1=v/t=0.5m/s^2a2=0.75m/s^2

急!!!高一物理必修一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将子弹的匀减速运动处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运动规律完全对称,对于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连续相等位移后的速度由v^2=2as可得比例关系为:1∶根号2∶根号3.于是依次射入三块木块时的速度v1、v2、v3之间满足关系:v1∶v2∶v3=根号3∶根号2∶1.用逆向思维去分析.假设“时间倒流”,子弹的运动可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它通过宽度相同的三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1∶(根号2-1)∶(根号3-根号2)

一道高一物理题,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求讲解一下! 题和答案都有,中间那步x1=v1t1

汽车运动分两个过程:1,匀速过程位移为:v1t12,减速过程位移为:(10-t1)v1/2,这里用到了平均速度的公式:s=t*(v平均)=t*v1/2=(10-t1)v1/2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知识点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   〖使用条件〗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t、2t、···、nt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使用条件〗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3.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使用条件〗仅适用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t、2t、···、nt时间末的速度之比为:   〖使用条件〗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5.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是s、2s、···、ns时的速度之比为:   〖使用条件〗只适用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

从数学计算上看:设运动加速度为av=ats=1/2at^2得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而位移是总位移。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斜面上的物体加速下滑时位移随时间变化,比如说第一列中的数据,2.1 8.2=4*2.1 19=2.1*9 33.6=2.1*16 (要的是关系,所以不用对一些数据深研,差不多就行,毕竟在测算的时候由于人为或者机器的原因多少会有误差) 从而得出关系。

真空绝对介电常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介质在外加电场时会产生感应电荷而削弱电场,原外加电场与最终介质中电场比值即为介电常数,介电常数是物质相对于真空来说增加电容器电容能力的度量。

物理中ε0的值是多少?

真空介电常数,又称为真空电容率,或称电常数,是一个常见的电磁学物理常数,符号为 ε0。在国际单位制里,真空介电常数的数值为: ε0 = 8. 854187817 × 10^-12F/ m。(近似值)介电常数是反映压电智能材料电介质在静电场作用下介电性质或极化性质的主要参数,通常用ε来表示。不同用途的压电元件对压电智能材料的介电常数要求不同。当压电智能材料的形状,尺寸一定时,介电常数c通过测量压电智能材料的固有电容CP来确定。根据物质的介电常数可以判别高分子材料的极性大小。通常,相对介电常数大于3.6的物质为极性物质;相对介电常数在2.8~3.6范围内的物质为弱极性物质;相对介电常数小于2.8为非极性物质。“介电常数”在工具书中的解释:1、又称电容率或相对电容率,表征电介质或绝缘材料电性能的一个重要数据,常用ε表示。2、 介电常数是物质相对于真空来说增加电容器电容能力的度量。“介电常数”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1、介电常数是指物质保持电荷的能力,损耗因数是指由于物质的分散程度使能量损失的大小。2、其介质常数具有复数形式,实数部分称为介电常数,虚数部分称为损耗因子。3、介电常数是指在同一电容器中用某一物质为电介质与该电容器在真空中的电容的比值。4、为简单起见,后面将相对介电常数均称为介电常数。

大家在看

业财融合培训 业财融合培训 永高股份 钢铁 军工 股票 龙头股 概念股 数字货币 股票 股票停牌 货币 蓝筹股 股份 财务稽核 股改 同比增长率 Q1 同比增长率计算公式 什么是拐点 m1m2m3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