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

三个国际货币体系的异同

1、概念不同固定汇率制是以本位货币本身或法定含金量作为确定汇率的基准,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制在一定幅度之内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是一国货币当局不再规定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比价和汇率波动的幅度,货币当局也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而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变化自由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2、特点不同固定汇率制特点是: 决定各国货币汇率的基础是各国金铸币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市场汇率随外汇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汇率的波动受黄金输送点的制约,相对稳定;汇率的形成是自发的,各国没有专门制订和管理汇率的机构,国际间对于汇率也没有统一的安排和规定。浮动汇率制(1)汇率波动频繁且幅度变化剧烈(2)有管理的浮动是共性。(3)单独浮动是主体。(4)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扩展资料:三个要点浮动汇率制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浮动,发挥汇率的价格信号作用;二是根据经常项目主要是贸易平衡状况动态调节汇率浮动幅度,发挥“有管理”的优势;三是参考一篮子货币,即从一篮子货币的角度看汇率,不片面地关注人民币与某个单一货币的双边汇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定汇率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浮动汇率制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有什么特点?

特点一共有三个1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2汇率制度多样化3国际收支调节方式多样化布雷顿森林体系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各国货币比价的挂钩。即汇率的规定与调整原则,主要规定如下:1.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元居于等同黄金的地位,其他国家的货币则不能兑换黄金。2.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一、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确认193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2.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于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若会员国法定汇率的变动超过10%,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1971年12月,这种即期汇率变动的幅度扩大为上下2.25%的范围,而决定“平价”的标准,也由黄金改为特别提款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汇率制度被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二、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协定”规定了各国货币自由兑换的原则:任何会员国对其他会员国在经常项目往来中积存的本国货币,若对方为支付经常项货币换回本国货币。考虑到各国的实际情况,“协定”又作了“过渡期”,的规定。“协定”还规定了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会员国未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得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协定”中关于货币平价的规定,使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份额的25%以黄金或可兑换成黄金的货币缴纳其余则以本国货币缴纳。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按规定程序购买(即借贷)一定数额的外汇,并在规定时间内以购回本国货币的方式偿还借款。会员国所认缴的份额越大,得到的贷款也越多。贷款只限于会员国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即用于经常项目的支付。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永久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大特色。“协定”确定了IMF的宗旨:①建立IMF机构,促进国际货币合作。②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均衡发展,提高会员国的就业和实际收入水平,扩大生产能力。③促进汇率稳定,维护正常汇兑关系,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④建立多边支付体系,设法消除外汇管制。⑤为会员国提供资金融通,纠正国际收支失衡。⑥缩小或减少国际收支赤字或盈余的扩大。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实行什么样的汇率制度?

交易家认为1、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3、浮动汇率制度下面是详细的!汇率制度是指各国普遍采用的确定本国货币与其它货币汇率的体系。汇率制度在汇率的确定,汇率的变动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因此,汇率制度对各国汇率的决定有重大影响。回顾和了解汇率制度,可以使我们对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的波动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国际金融史上,一共出现了三种汇率制度,即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1、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1880-1914年的35年间,主要西方国家通行金本位制,即各国在流通中使用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币作为货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自由输出入。在金本位体系下,两国之间货币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例如一个英镑的含金量为113.0015格林,而一个美元的含金量为23.22格林,则: 1英镑=113.0015/23.22=4.8665美元 只要两国货币的含金量不变,两国货币的汇率就保持稳定。当然,这种固定汇率也要受外汇供求、国际收支的影响,但是汇率的波动仅限于黄金输送点(Gold Point)。黄金输送点是指汇价波动而引起黄金从一国输出或输入的界限。汇率波动的最高界限是铸币平价加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出点(Gold Export Point);汇率波动的最低界限是铸币平价减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入点(Gold Import Point)。 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外汇汇率上涨超过黄金输出点,将引起黄金外流,货币流通量减少,通货紧缩,物价下降,从而提高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输出增加,输入减少,导致国际收支恢复平衡;反之,当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时,外汇汇率下跌低于黄金输入点,将引起黄金流入,货币流通量增加,物价上涨,输出减少,输入增加,最后导致国际收支恢复平衡。由于黄金输送点和物价的机能作用,把汇率波动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的作用,从而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35年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汇率从未发生过升贬值波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停止黄金输出入,金本位体系即告解体。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各国货币基本上没有遵守一个普遍的汇率规则,处于混乱的各行其是的状态。金本位体系的35年是自由资本主义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固定汇率制保障了国际贸易和信贷的安全,方便生产成本的核算,避免了国际投资的汇率风险,推动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但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使各国难以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执行有利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制约。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也可以说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胜利的前夕,二战中的45个同盟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的布雷顿森林(Bretton Woods)村召开了“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美国财长助理怀特提出的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此开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国际货币合作机构(1945年12月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规定了各国必须遵守的汇率制度以及解决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措施,从而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概括起来就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它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制度。具体内容是:美国公布美元的含金量,1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比例为1盎司黄金=35美元。其它货币按各自的含金量与美元挂钩,确定其与美元的汇率。这就意味着其他国家货币都钉住美元,美元成了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平价上下各1%的限度内波动,1971年12月后调整为平价上下2.25%波动,超过这个限度,各国中央银行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保持汇率的稳定。只有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不平衡”时,才允许贬值或升值。各会员国如需变更平价,必须事先通知基金组织,如果变动的幅度在旧平价的10%以下,基金组织应无异议;若超过10%,须取得基金组织同意后才能变更。如果在基金组织反对的情况下,会员国擅自变更货币平价,基金组织有权停止该会员国向基金组织借款的权利。 综上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实质上是一种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它兼有固定汇率与弹性汇率的特点,即在短期内汇率要保持稳定,这类似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但它又允许在一国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不平衡时可以随时调整,这类似弹性汇率。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贬值和美元停兑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崩溃,尽管1971年12月十国集团达成了《史密森协议》,宣布美元贬值,由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调整到38美元,汇兑平价的幅度由1%扩大到2.5%,但到1973年2月,美元第二次贬值,欧洲国家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退出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彻底瓦解。 固定汇率制解体的原因主要是美元供求与黄金储备之间的矛盾造成的。货币间的汇兑平价只是战后初期世界经济形势的反映,美国依靠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黄金储备,高估美元,低估黄金,而随着日本和西欧经济复苏和迅速发展,美国的霸权地位不断下降,美元灾加剧了黄金供求状况的恶化,特别是美国为发展国内经济及对付越南战争造成的国际收支逆差,又不断增加货币发行,这使美元远远低于金平价,使黄金官价越来越成为买方一相情愿的价格。加之国际市场上投机者抓住固定汇率制的瓦解趋势推波助澜,大肆借美元对黄金下赌注,进一步增加了美元的超额供应和对黄金的超额需求,最终美国黄金储备面临枯竭的危机,不得不放弃美元金本位,导致固定汇率制彻底崩溃。 3、浮动汇率制度 一般讲,全球金融体系自1973年3月以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就不复存在,而被浮动汇率制度所代替。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大都是世界主要工业国,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其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然实行钉住的汇率制度,其货币大都钉住美元、日元、法国法郎等。 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后,各国原规定的货币法定含金量或与其他国家订立纸币的黄金平价,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因此,国家汇率体系趋向复杂化、市场化。 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不再规定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中央银行也不再承担维持波动上下限的义务,各国汇率是根据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求状况,自行浮动和调整的结果。同时,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所引起的外汇供求变化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国际收支顺差的国家,外汇供给增加,外国货币价格下跌、汇率下浮;国际收支逆差的国家,对外汇的需求增加,外国货币价格上涨、汇率上浮。汇率上下波动是外汇市场的正常现象,一国货币汇率上浮,就是货币升值,下浮就是贬值。 应该说,浮动汇率制是对固定汇率制的进步。随着全球国际货币制度的不断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78年4月1日修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条文并正式生效,实行所谓“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由于新的汇率协议使各国在汇率制度的选择上具有很强的自由度,所以现在各国实行的汇率制度多种多样,有单独浮动、钉住浮动、弹性浮动、联合浮动等待。 (1).单独浮动(Single Float)。指一国货币不与其它任何货币固定汇率,其汇率根据市场外汇供求关系来决定,目前,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在内的三十多个国家实行单独浮动。 (2).钉住浮动(Pegged Float)。指一国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保持固定汇率,随后者的浮动而浮动。一般地,通货不稳定的国家可以通过钉住一种稳定的货币来约束本国的通货膨胀,提高货币信誉。当然,采用钉住浮动方式,也会使本国的经济发展受制于被钉住国的经济状况,从而蒙受损失。目前全世界约有一百多多个国家或地区采用钉住浮动方式。 (3).弹性浮动(Elastic Float)。指一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对钉住汇率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可自由浮动,或按一整套经济指标对汇率进行调整,从而避免钉住浮动汇率的缺陷,获得外汇管理、货币政策方面更多的自主权。目前,巴西、智利、阿根廷、阿富汗、巴林等十几个国家采用弹性浮动方式。 (4).联合浮动(Joint Float)。指国家集团对成员国内部货币实行固定汇率,对集团外货币则实行联合的浮动汇率。欧盟(欧共体)11国1979年成立了欧洲货币体系,设立了欧洲货币单位(ECU),各国货币与之挂钩建立汇兑平价,并构成平价网,各国货币的波动必须保持在规定的幅度之内,一旦超过汇率波动预警线,有关各国要共同干预外汇市场。1991年欧盟签定了《马斯赫特里特条约》,制定了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表,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欧洲货币一体化得以实现,欧盟这样的区域性的货币集团已经出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过去美元在国际金融的一统天下,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国际货币体系将向各国汇率自由浮动、国际储备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趋势发展

国际货币体系的体系改革

背景 随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瓦解,改革国际货币制度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1972年7月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决议,成立一个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参加的国际货币制度和有关问题委员会(即二十国委员会,在十国集团外增加了澳大利亚、印度、巴西、摩洛哥、埃塞俄比亚、阿根廷、墨西哥、扎伊尔、印度尼西亚和伊拉克),讨论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问题。但在如何制止由于美元泛滥而造成的国际货币动荡局势,以及如何取代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等问题上,美国和西欧国家之间矛盾重重。西欧国家要求美国恢复美元兑换黄金,以清偿美元债务;而美国则坚持要等其国际收支状况改善后再解决,主张创立一种由国际机构管理的固定的国际货币,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具有世界中央银行的地位和作用。西欧国家尤其是法国主张用黄金取代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认为现阶段黄金仍是政府间办理清算的重要手段,而美国则主张减少黄金的货币作用,实现黄金非货币化,使之成为一种金属商品。由于各方意见分歧,使二十国委员会成立时原定在两年内提出货币改革方案的计划无法实现。1974年6月委员会提出了一个原则性的“改革大纲”便结束了工作。同时成立了一个临时委员会代替二十国委员会继续就国际货币制度改革问题进行研究,并于1976年1月就取消固定汇率制、肯定浮动汇率制、各成员国可自行选择汇率制度、废除黄金官价、取消有关基金份额中的25%须以黄金缴付的规定,以及扩大特别提款权的使用范围等问题达成协议,即《牙买加协定》。但这些改革与发展中国家要求根本改革国际货币制度的愿望相差甚远。1968~1987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的南斯拉夫等77个发展中国家(即七十七国集团)先后举行过 6次部长级会议,提出了改革国际货币制度的行动纲领,通过了《哈瓦那宣言》。其主要内容是:制定一个解决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的新战略,把债务的偿还额同实际偿债力挂钩;增加多边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免除较穷发展中国家所欠官方发展援助项下的债务;通过各种渠道如官方发展援助、出口信贷和直接投资等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流入量;稳定货币汇率;增加特别提款权的分配,大幅度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设立一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参加的部长代表委员会,审议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等问题。这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货币多边谈判提供了一个较为统一而完整的指导方针。但这些建议由于遭到发达国家反对,一直未能实现。改革创造超主权储备货币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使我们再次面对一个古老而悬而未决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的银本位、金本位、金汇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都是解决该问题的不同制度安排,这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的宗旨之一。但此次金融危机表明,这一问题不仅远未解决,由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反而愈演愈烈。理论上讲,国际储备货币的币值首先应有一个稳定的基准和明确的发行规则以保证供给的有序;其次,其供给总量还可及时、灵活地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增减调节;第三,这种调节必须是超脱于任何一国的经济状况和利益。当前以主权信用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是历史上少有的特例。此次危机再次警示我们,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一、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对于储备货币发行国而言,国内货币政策目标与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经常产生矛盾。货币当局既不能忽视本国货币的国际职能而单纯考虑国内目标,又无法同时兼顾国内外的不同目标。既可能因抑制本国通胀的需要而无法充分满足全球经济不断增长的需求,也可能因过分刺激国内需求而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理论上特里芬难题仍然存在,即储备货币发行国无法在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确保币值的稳定。当一国货币成为全世界初级产品定价货币、贸易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后,该国对经济失衡的汇率调整是无效的,因为多数国家货币都以该国货币为参照。经济全球化既受益于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储备货币,又为发行这种货币的制度缺陷所害。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来看,全世界为现行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会超出从中的收益。不仅储备货币的使用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发行国也在付出日益增大的代价。危机未必是储备货币发行当局的故意,但却是制度性缺陷的必然。二、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1、超主权储备货币的主张虽然由来以久,但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上世纪四十年代凯恩斯就曾提出采用30种有代表性的商品作为定值基础建立国际货币单位“Bancor”的设想,遗憾的是未能实施,而其后以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显示凯恩斯的方案可能更有远见。早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暴露之初,基金组织就于1969年创设了特别提款权(下称SDR),以缓解主权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风险。遗憾的是由于分配机制和使用范围上的限制,SDR的作用至今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但SDR的存在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一线希望。2、超主权储备货币不仅克服了主权信用货币的内在风险,也为调节全球流动性提供了可能。由一个全球性机构管理的国际储备货币将使全球流动性的创造和调控成为可能,当一国主权货币不再做为全球贸易的尺度和参照基准时,该国汇率政策对失衡的调节效果会大大增强。这些能极大地降低未来危机发生的风险、增强危机处理的能力。三、改革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循序渐进,寻求共赢重建具有稳定的定值基准并为各国所接受的新储备货币可能是个长期内才能实现的目标。建立凯恩斯设想的国际货币单位更是人类的大胆设想,并需要各国政治家拿出超凡的远见和勇气。而在短期内,国际社会特别是基金组织至少应当承认并正视现行体制所造成的风险,对其不断监测、评估并及时预警。同时还应特别考虑充分发挥SDR的作用。SDR具有超主权储备货币的特征和潜力。同时它的扩大发行有利于基金组织克服在经费、话语权和代表权改革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因此,应当着力推动SDR的分配。这需要各成员国政治上的积极配合,特别是应尽快通过1997年第四次章程修订及相应的SDR分配决议,以使1981年后加入的成员国也能享受到SDR的好处。在此基础上考虑进一步扩大SDR的发行。SDR的使用范围需要拓宽,从而能真正满足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建立起SDR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清算关系。改变当前SDR只能用于政府或国际组织之间国际结算的现状,使其能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公认的支付手段。●积极推动在国际贸易、大宗商品定价、投资和企业记账中使用SDR计价。不仅有利于加强SDR的作用,也能有效减少因使用主权储备货币计价而造成的资产价格波动和相关风险。●积极推动创立SDR计值的资产,增强其吸引力。基金组织正在研究SDR计值的有价证券,如果推行将是一个好的开端。●进一步完善SDR的定值和发行方式。SDR定值的篮子货币范围应扩大到世界主要经济大国,也可将GDP作为权重考虑因素之一。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市场对其币值的信心,SDR的发行也可从人为计算币值向有以实际资产支持的方式转变,可以考虑吸收各国现有的储备货币以作为其发行准备。四、由基金组织集中管理成员国的部分储备,不仅有利于增强国际社会应对危机、维护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稳定的能力,更是加强SDR作用的有力手段1、由一个值得信任的国际机构将全球储备资金的一部分集中起来管理,并提供合理的回报率吸引各国参与,将比各国的分散使用、各自为战更能有效地发挥储备资金的作用,对投机和市场恐慌起到更强的威慑与稳定效果。对于参与各国而言,也有利于减少所需的储备,节省资金用于发展和增长。基金组织成员众多,同时也是全球唯一以维护货币和金融稳定为职责,并能对成员国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监督的国际机构,具备相应的专业特长,由其管理成员国储备具有天然的优势。2、基金组织集中管理成员国储备,也将是推动SDR作为储备货币发挥更大作用的有力手段。基金组织可考虑按市场化模式形成开放式基金,将成员国以现有储备货币积累的储备集中管理,设定以SDR计值的基金单位,允许各投资者使用现有储备货币自由认购,需要时再赎回所需的储备货币,既推动了SDR计值资产的发展,也部分实现了对现有储备货币全球流动性的调控,甚至可以作为增加SDR发行、逐步替换现有储备货币的基础。

简述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阶段。

(1)国际货币体系是指由习惯、历史沿革和一系列国际闻磋商而形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它包括有关国际货币金融问题所确定的原则、协议、采取的措施以及建立的国际金融组织。(2)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货币体系三个阶段。国际金本位制从1870年前后主要国家都实行这一制度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结束。布雷顿森林体系从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协定开始,到l973年终止。牙买加货币体系是指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逐渐形成的国际货币关系新格局,其标志是l976年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各成员达成的《牙买加协定》,l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

国际货币体系的体系特点

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各国相继实施了自由化的经济政策和浮动汇率,直接加速了资本的跨境流动并推动了金融全球化的进程。金融资本在高速的流动中迅速增值与膨胀,并部分表现出与现实的脱离。而美国则凭借美元在货币金字塔中的顶端位置,成为“惟一完全可以根据国内目标(就业、外贸出口)而不论美元汇率的浮动情况如何来推行某种国内政策的国家”,因此,与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相联系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也一直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资本的全球化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也使得全球区域经济协调与合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使得金融全球化、金融资本与现实的脱离、汇率不稳定、美元为中心与国际收支不平衡、区域货币合作成为这一时期国际货币体系的显著特征。资本的跨国流动与金融全球化资本的逐利本性是实现资本全球扩张的动力,而浮动汇率的实施与伴随之的西方各国金融自由化政策,则进一步推动了金融资本的全球化。一位拥护在法国建立养老基金的议员在《世界报》上清楚的描述了向国外进行金融投资的重要意义,“养老基金的真正益处在于能够部分地分享别国经济增长的利益。”金融全球化首先表现为资本跨国流动的规模快速扩张。伴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管制的放松,资本流动规模快速扩张,流动速度显著提高,流动方向也出现巨大调整,逐渐由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改为发达国家之间的流动,资本流动无论从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都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尤其是短期资本的流动成为这一时期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形式。而美国则逐渐由资本输出国转变为资本输入国家,在资本的跨国流动中,美国凭借发达的资本市场为本国的公共赤字和个人赤字提供融资。其次,资本的跨国流动还引起了各个国家金融市场的逐渐统一。这种市场的统一,一方面表现为作为资本价格的利率的波动,在不同国家的金融市场逐渐呈现出明显的联动性,西方主要国家央行的决策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主要国家利率的每一次调整都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快速响应,不同国家的利率差距缩小。另一方面也表现为金融监管、金融制度等交易规则的逐渐趋同,即金融资本“逐渐在相同的游戏规则下,采用相同的金融工具,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投资者和筹资者”。最后,金融全球化具有明显的等级之分。在金融市场逐渐统一,利率联动性加强,金融制度逐渐趋同过程中,哪个国家的利率变动在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中具有主导作用,采用谁的金融制度和“游戏规则”也使得金融全球化有了等级之分。美国的金融体系支配着其他国家的金融体系,这是由美元的地位和美国债券和股票市场的规模所决定的。金融全球化并没有否定各国之间的竞争和发展不平衡,上世纪90年代后新兴市场国家加入金融全球化的进程,既标志着金融全球化的范围得以扩大,也标志着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竞争与发展不平衡。尽管人们对于全球化是否会发生逆转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革命已经将爆发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可能性有所降低。两次全球化大潮的涨落带来了19世纪以英国霸权为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和20世纪以美国霸权为基础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大变化,表现为国际经济秩序更迭下由扩张走向停滞再到危机然后再周而复始的过程的变化。在这过程中,世界贸易与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的升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轮全球化更表现出深度与广度远非1914年前的全球化可比,而以政府磋商代替战争的协商机制,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国际经济秩序的更迭也必定会以一种相对温和与持久的方式进行。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的脱离货币作为公共产品,其价值的稳定为我们提供了重大的社会效益,但货币又始终具有固有的私人商品特性,货币的这种矛盾性必然要求对货币进行谨慎的管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前,货币与黄金储备保持着一定比例的关系,迫使经济主体执行某种货币纪律。“信用货币属于社会生产过程的最高阶段,受完全不同的法则所支配”。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意味着货币与黄金储备的脱钩,各国发行的纸币从此再也不用与实物之间保持某种转换关系,国际货币体制进入信用货币时代。这也为金融资本的膨胀,尤其是国际金融资本的膨胀提供了前提条件。自由化经济政策的实施为金融资本的膨胀提供了强大的现实基础。首先是经济自由化的政策带来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这就产生了对衍生金融产品的需求。其次是自由化的经济政策带来偏高的利率,高利率使生产资本也向金融资本转变,从而引起金融资本的膨胀。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2007年外汇市场日交易额就达到3.2万亿美元,而与之对应的“现实”国际贸易日交易额只有774亿美元,占日外汇交易额的2.4%。伴随着放松管制和金融创新的发展,新的金融工具不断出现,各国金融数量急剧膨胀,进入20世纪90年代,几乎所有国家的金融资产数量也都大大超过了这些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清算银行2008年3月份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金融衍生商品总值从2002年的100万亿美元已暴增到2007年末的516万亿美元,为全球GDP总额48万亿美元的十多倍。其中,一半以上即近300万亿在美国。这样,国际金融的发展是根据自身的逻辑,与世界经济中的贸易和生产性投资不再有直接的联系,政府债券成为投机性金融的主要支柱。汇率的不稳定性由于国际金融的发展是根据自身的逻辑,与世界经济中的贸易和生产性投资不再有直接的联系,汇率的不稳定就成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后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弗里德曼是1970年代金融自由化和浮动汇率的鼓吹者和支持者,在论述汇率问题时,弗里德曼曾经将汇率与夏令时——起做比较,认为“实行可变汇率的理由与实行夏令时的理由几乎是非常相同的……即使所有的人都希望改变其对时钟的反应模式,但改变指导所有人的时钟要比让每个人分别地改变其对时钟的反应模式要简单得多。在外汇市场上情况也完全如此。让一种价格发生变动,也就是说让外汇的价格发生变动,要比依赖于构成国内价格体系的众多价格的变动简单得多”。实行浮动汇率所要达到的目标,一个是“汇率在自由变动的同时,事实上是高度稳定的;汇率之不稳定,是作为基础的经济结构不稳定的征兆”。并且弗里德曼认为,“通过对汇率的冻结管理来消除这一征兆,不会解决任何根本性困难,而只会使这些困难所作的调整更为痛苦”。而实行浮动汇率的一个前提就是“不受限制的多边贸易,在这种制度中,不存在对进口或出口的直接数量控制;在这种制度中,关税及出口补助金是相当稳定的和非歧视性的,而不会受到操纵从而影响收支平衡;在这种制度中,国际贸易的相当大一部分是处于私人的(非政府的)控制之下”。这也就是说,实行浮动汇率必须存在的两个前提,一是汇率的波动必须反应经济基础的变化,二是现行的国际贸易体制是完全自由的贸易体制,不存在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而实行浮动汇率不仅能够保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国际货币合作,达到货币稳定之目的。但是实行浮动汇率之后,不仅发展中国家的汇率波动性远远大于弗里德曼所认为的“反应基础的经济结构不稳定”,作为国际交易中占主导地位的硬通货美元、欧元、日元之间的汇率也极其不稳定。同时,1985年美国因巨额国际收支赤字迫使日本签定《广场协议》日元升值,《广场协议》是国际货币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人们不再相信浮动汇率可以自动达到所希望的均衡”。克鲁格曼通过对沉淀成本模型的分析,揭示了汇率与贸易的隔离,而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会使汇率远离合理的水平。克鲁格曼认为汇率是如此重要的—个价格,不能完全将它交给外汇市场。因此政府策应该为汇率预期确立一个中心,并保卫这个中心,甚至不惜以货币政策的一定变化为代价。“世界经济的不完全—体化既是汇率不稳定的根源,又是汇率不稳定的结果”。正是由于资本自由流动并在相互依赖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集中,导致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而仍然处于分割状态的不同国家的货币依然存在,成为汇率不稳定的真正根源。

现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向在哪儿

现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是储备货币多元化。 国际货币体系中,在国际金本位制度时期,英镑是各国的主要国际储备;实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后,英镑被美元取而代之。但当前国际储备货币制度安排仍然存在新特里芬难题,即美元作为国际关键货币职能与国家货币职能间存在冲突。在美元替代英镑成为各国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后,受美国政治经济波动的影响,单一国际储备货币并不利于整个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一种过渡性的不健全的体系,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 储备货币多元化才能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存在非对称性、非公平性等不足,美元资产的持有者和发行者都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不满。在当前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各国的国际储备除了美元、马克、日元外,还有英镑、法国法郎、瑞士法郎、荷兰盾等,已经出现了储备货币多元化的格局。 多元化国际储备货币的结构为国际经济提供了多种清偿货币,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对美元的过分依赖;多样化的汇率安排适应了多样化的、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需要,为各国维持经济发展提供了灵活性与独立性;灵活多样的调节机制,使国际收支的调节更为有效与及时。 多元国际货币体系的优点,还包括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选择,有利于分散风险;不同储备货币间可以形成竞争和制衡,对储备货币发行国形成市场纪律约束;可增加国际储备资产供给。所以,以多元储备货币取代单一储备货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评价

现行货币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代崩溃后不断演化的产物,学术界也称之为牙买加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步入漫漫长途。1976年IMF通过《牙买加协定》,确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浮动汇率的合法性,继续维持全球多边自由支付原则。虽然美元的国际本位和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遭到削弱,但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和国际储备货币职能仍得以延续,IMF原组织机构和职能也得以续存。但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五个基本内容所决定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准则与规范却支离破碎。因此现存国际货币体系被人们戏称为“无体系的体系”,规则弱化导致重重矛盾。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引发金融市场全球化趋势在90年代进一步加强时,该体系所固有的诸多矛盾日益凸现。现行货币体系下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优劣(一)固定汇率制目前的固定汇率制主要表现为钉住汇率制。它是指一国采取使本国货币同某外国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关系的做法。这种钉住不同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钉住美元的做法,因为那时美元是与黄金挂钩的,而美元的金平价又是固定的。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一些国家所钉住的货币本身的汇率却是浮动的。因此目前的固定汇率制本质上应该是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制的优缺点:1、优点:(1)有利于经济稳定发展(2)有利于国际贸易、国际信贷和国际投资的经济主体进行成本利润的核算,避免了汇率波动风险。2、缺点:(1)汇率基本不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2)为维护固定汇率制将破坏内部经济平衡。比如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时,本币汇率将下跌,成为软币,为不使本币贬值,就需要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但这种会使国内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失业增加。(3)引起国际汇率制度的动荡和混乱。东南亚货币金融危机就是一例。(二)浮动汇率制1、优点:(1)简便易行(2)汇率基本可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且具有连续的调节能力。(3)保证了国内政策的自主性,不会产生以牺牲内部平衡来换取外部平衡。(4)可避免通货膨胀的国际传播。(6)减少了官方对国际储备的需要和依赖。2、缺点:(1)浮动汇率调节国际收支的能力是有限的(2)不利于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因为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存在很大风险。助长了外汇投机活动,会加剧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与混乱。

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的区别

  后者含义更广泛  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  国际货币体系就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  [编辑本段]  国际货币体系的具体内容:  1、确定世界及各国货币的汇率制度。  2、确定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调机制或建立有关协调和监督机构。  3、确定资金融通机制。  4、确定主导货币或国际储备货币。  国际金融体系(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是指调节各国货币在国际支付、结算、汇兑与转移等方面所确定的规则、惯例、政策、机制和组织机构安排的总称。国际金融体系是国际货币关系的集中反映,它构成了国际金融活动的总体框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国之间的货币金融交往,都要受到国际金融体系的约束。  国际金融体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从广义上讲,其构成要素几乎包括了整个国际金融领域,包括:国际汇率体系、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体系、国别经济政策与国际间经济政策的协调等。但从狭义上讲,国际金融体系主要指国际间的货币安排,具体包括:国际汇率体系、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体系、国别经济政策与国际间经济政策的协调。  [编辑本段]  国际金融体系的形成  国际金融体系是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不断扩大而产生与发展的。由于各国之间商品劳务往来、资本转移日趋频繁,速度也日益加快,这些活动最终都要通过货币在国际间进行结算、支付,因此,就产生了在国际范围内协调各国货币关系的要求。国际金融体系正是在协调众多国家货币制度、法律制度及经济制度这一协调的基础上形成的。  [编辑本段]  国际金融体系的主要内容  国际收支及其调节机制  即有效地帮助与促进国际收支出现严重失衡的国家通过各种措施进行调节,使其在国际范围能公平地承担国际收支调节的责任和义务。  汇率制度的安排  由于汇率变动可直接地影响到各国之间经济利益的再分配,因此,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为各国共同遵守的国际间汇率安排,成为国际金融体系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一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汇率如何决定与维持,一国货币能否成为自由兑换货币,是采取固定汇率制度,还是采取浮动汇率制度,或是采取其他汇率制度,等等,都是国际金融体系的主要内容。  国际储备资产的选择与确定  即采用什么货币作为国际间的支付货币;在一个特定时期中心储备货币如何确定,以维护整个储备体系的运行;世界各国的储备资产又如何选择,以满足各种经济交易的要求。  国际间金融事务的协调与管理  各国实行的金融货币政策,会对相互交往的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经济产生影响,因此如何协调各国与国际金融活动有关的金融货币政策,通过国际金融机构制定若干为各成员国所认同与遵守的规则、惯例和制度,也构成了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内容。  [编辑本段]  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与作用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现代国际金融体系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均有一定特点的主体金融体系。  第一阶段是国际金本位制时期  从1816年英国实行金本位制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结束。  第二阶段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起始于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终止于1973年。  第三阶段是牙买加货币体系时期  始于1976年1月IMF临时委员会的牙买加协议的正式签订日。  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际金融体系的背景和作用  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际金融体系,有它产生的背景,同时也有它重要的作用:  1.确定了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与各国可遵守的调节政策,为各国纠正国际收支失衡状况提供了基础;  2.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汇率机制,很大程度上防止了不公平的货币竞争性贬值;  3.创造了多元化的储备资产,为国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清偿力,同时借此抵御区域性或全球性金融危机;  4.促进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在统一的国际金融体系框架内,各国都要遵守一定的共同准则,任何损人利己的行为都会遭到国际间的指责,因而各国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得到协调与相互谅解。当然任何一个国际金融体系都有它的缺陷,因此,国际金融体系仍然需要改革,在此基础上寻求发展。  5、确定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收支及履约束机制。  [编辑本段]  国际货币体系的目标和作用  国际货币体系的目标和作用  目标:保障国家贸易、世界经济的稳定、有序地发展,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  作用:建立汇率机制,防止循环的恶性贬值;为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提供有利手段和解决途径;促进各国的经济政策协调。

如何理解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一、如何理解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国际上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案:(一)回归新金本位制坚持回归新金本位制的经济学家认为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已经构成倒金字塔的结构,全球所有国家应该同时加入金本位制国家联盟,来一致确定或同时变更其货币相对于黄金的稳定关系,这样既保留了目前金融全球化可能带来的全球福利增进又克服了资本积累和世界经济的虚拟化。(二)重建新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改革方案是德国席勒研究所与高克斯国际劳工委员会在瑞斯顿通过的紧急呼吁书中提出来的。它们认为在目前全球金融投机泛滥和国际金融秩序混乱的情况下,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已不能稳定各国经济,世界各个主权国家需要联合采取行动,建立新的国际金融秩序,进行全球性债务重组和恢复固定货币汇率制度。而持有类似于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观点的,还包括美国的Lyndon.Larouche、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的阿莱等,其中莫里斯·阿莱的改革方案被称为“彻底改革方案”,方案有七个要点:一是完全放弃浮动汇率制;二是实行可确保国际收支平衡的汇率制;三是禁止货币竞相贬值的做法;四是在国际上完全放弃以美元为结算货币、汇兑货币 和储备货币的记帐单位;五是将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合并为一个组织;六是禁止各大银行为了自身利益在汇兑、股票和衍生品方面从事投机活动;七是通过适当的指数化在国际上逐步实行共同的记帐单位。(三)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对于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埃及经济学家萨米尔阿明提出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的观点,它认为应当将IMF转变为拥有真实的世界货币发行权的世界中央银行,把世界银行变成一种基金,使它能够从德国和日本等国吸收国际资本,并注入到发展中国家,而不是美国。同时重建联合国体系,使之成为政治和经济谈判的场所,以便于把世界主要地区的金融活动和货币政策协调机制建立起来。(四)建立单一世界货币及世界中央银行建立世界中央银行并让其发行统一货币的思想,最早源于哈耶克1937年出版的《货币的民族主义和国际稳定》一书。该观点提议,各国至少将其国际储备的一部分存入世界中央银行,由世界中央银行印发世界货币来作为控制世界货币供给的一种手段,各国都实行绝对的固定汇率制。如果货币长期地按固定汇率挂钩在一起, 那么走向共同货币就变得非常容易。其最终目标就是建立一个世界范围的货币区。(五)中国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观点1、创建超主权国际货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基础上创立“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改革方案受到广泛关注。指出应该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规避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而这种“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改革方案与之前学者提出的建立世界中央银行并让其发行统一货币的思想是相似的。周小川认为超主权储备货币不仅克服了主权信用货币的内在风险,也为调节全球流动性提供了可能。由一个全球性机构管理的国际储备货币将使全球流动性的创造和调控成为可能,当一国主权货币不再作为全球贸易的尺度和参照基准时,该国汇率政策对失衡的调节效果会大大增强。这能极大地降低未来危机发生的风险、增强危机处理的能力。 2、建立世界金融组织中国学者陈志球、虞群娥认为牙买加体系是针对当时世界经济现实做出的客观选择,已经不适应当前国际环境。发展中国家经济在国际金融体制中的影响日益增强, 仍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现行货币体系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它们主张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功能,进一步扩大其防范和支持当事国化解金融危机的能力,协调成员国的货币政策。建立一个诸如“世界金融组织”的机构,制定新的规则和宗旨,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以国际清算银行为中心,建立国际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提高国际金融预防风险的能力。二、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缺陷总体上适应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但也存在许多缺陷:1、以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是牙买加体系的根本缺陷。黄金非货币化后,信用货币充当本位货币,受储备货币国的经济影响大,基础不稳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的地位虽有下降,但仍处于核心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走向虚拟化,国际收支长期大量逆差,“特里芬难题”引发的“美元悖论”开始显现,这都给现行体系的运行机制造成冲击。由于美元的发行没有了黄金准备的约束,货币发行量完全取决于美联储的操纵,加上货币发行调控机制的缺失,美国货币超发导致了美元泛滥,加剧了现行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2、汇率体系不稳定。现行体系下各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汇率制度自由作出安排,多种汇率制度并存加剧了汇率体系运行的复杂性。汇率波动和汇率战不断爆发,助长了国际金融投机活动,金融危机风险大增。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健全,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对称,广大发展中国家中的逆差国成为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调节者,导致国际收支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4、还有缺乏有效的储备货币发行调控机制和国际合作协调机制,国际金融组织话语权问题等。三、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的建议1、中国提出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即“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2、重建具有稳定的定值基准并为各国所接受的新储备货币,这一目标可能要长期内才能实现;但短期内,国际社会,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至少应当承认并正视现行体制所造成的风险,对其不断监测、评估并及时预警。3、从SDR到“超主权储备货币”(1)建立起SDR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清算关系。改变当前SDR只能用于政府或国际组织之间国际结算的现状,使其能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公认的支付手段。(2)积极推动在国际贸易、大宗商品定价、投资和企业记账中使用SDR计价。这不仅有利于加强SDR的作用,也能有效减少因使用主权储备货币计价而造成的资产价格波动和相关风险。(3)积极推动创立SDR计值的资产,增强其吸引力。IMF正在研究SDR计值的有价证券,如果推行将是一个好的开端。(4)进一步完善SDR的定值和发行方式。SDR定值的篮子货币范围应扩大到世界主要经济大国,也可将GDP作为权重考虑因素之一。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市场对其币值的信心,SDR的发行也可从人为计算币值向有以实际资产支持的方式转变,可以考虑吸收各国现有的储备货币以作为其发行准备。4、建议IMF代管储备具体的操作方案是按市场化模式形成开放式基金,将成员国以现有储备货币积累的储备集中管理,设定以SDR计值的基金单位,允许各投资者使用现有储备货币自由认购,需要时再赎回所需的储备货币。

5.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涉及哪些重要内容?

1.确定关键货币作为国际货币。   关键货币是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充当基础性价值换算工具的货币,它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要素。因为一国对外收支不能使用本国货币,而必须使用各国普遍接受的货币即关键货币。 只有确定了关键货币,才能进而确定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汇率的调整以及国际储备构成等。因此,确定关键货币,即确定货币由何种材料担当、货币的质量及单位、该货币在货币体系内的地位,便构成了国际货币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2.确定各国货币的比价。   由于国际交往而产生国际支付的需要,货币在执行世界货币职能时,各国之间的货币—定要确定一个比价,也即汇率。围绕汇率的确定,各国政府一般还规定:货币比价确定的依据,货币比价波动的界限,货币比价的调整,维持货币比价所采取的措施,对同一货币是否采取多元比价,等等。    3.货币的兑换性和对国际支付所采取的措施。   可兑换是指一国在对外支付上是否进行限制与管制。如果没有各种限制或管制,该国货币即为全面可兑换货币,或自由兑换货币。有些国家对某些项的国外支付加以限制,对另外一些项目的支付则不加限制;有些国家则对国外一切项目的支付都加以限制。 各国政府一般还颁布金融法令,规定本国货币能否对外兑换和对外支付是否进行限制等。 4.国际结算的原则。   一国的对外债权债务,或者定期进行结算,并实行限制的双边结算;或者立即进行结算,并在国际结算中实行自由的多边结算。    5.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为保证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必须保持一定的国际储备,保存一定数量的、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国际储备资产,是构成国际货币体系的一项主要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储备资产主要是黄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黄金和外汇储备在国际储备资产中起同等重要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时期,美元和黄金是主要

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货币体系是

布雷顿森林体系(英语:Bretton Woods system)是1944年7月至1973年间,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加入以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中心的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协定对各国就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之措施及相应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该协定源自1944年7月,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公园内的华盛顿山旅馆(Mount Washington Hotel)召开联合国和盟国货币金融会议,其会议称为“布雷顿森林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协议最后决议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英语:Bretton Woods Agreements,或译为布雷顿伍兹协定、布雷顿伍德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形成,但却因为多次爆发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制度本身不可解决的矛盾性,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73年宣告结束。体系瓦解20世纪70年代初,在日本,西欧崛起的同时,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元汇率的责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相继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美元地位下降。在巴黎,出租车上挂着“不再接受美元”的牌子,甚至乞丐也在自己帽子上写着“不要美元”。美元失去霸主地位,但迄今为止仍然是最重要的国际货币。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意味着美元与黄金脱钩,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两大支柱之一已经倒塌。1973年3月,伦敦黄金市场的价格一度涨到每盎司96美元。美元终止了兑换黄金,各国纷纷放弃了对美元的固定比价,而采用浮动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金融形势更加动荡不安,国际货币体系再次陷入了无秩序状态,1976年1月,“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通过了修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协议,即《牙买加协定》。1978年4月,《牙买加协定》正式生效,标志着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开始形成。这一新国际货币体系被称为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下,国际货币关系仍然困难重重。庞大的国际收支逆差国与顺差国的贸易冲突不断,大规模的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多次爆发,引发了人们对牙买加体系进行改革的思考。改革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恢复金本位制度;二是建立特别提款权本位制;三是建立世界中央银行;四是设立汇率目标区等。这将是一个漫长而困难的过程。当今货币体系两大趋势:世界货币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并且出现货币区域一体化的倾向。

金本位制下国际货币体系具有哪些特征

金本位制下国际货币体系具有哪些特征;A、黄金充当世界货币B、两种货币兑换以铸币平价为;C、外汇收支具有自动调节机制D、汇率波动以黄金输送点为限答案:ABCD

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中,两种相邻的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区别?

国际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指国际间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世界各国为了解决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中对于国际支付手段和国际储备资产的需要,对涉及到国际货币流通的各个方面,包括各国货币的兑换性、汇率制度、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国际结算制度、国际储备体系、国际货币关系及其他国际金融事务,在国际范围内自发地或通过政府间协商安排而确立的一整套系统的原则、办法、规章制度和机构。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以 美元 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在美国经济实力雄厚,国际收支保有大量顺差,黄金外汇储备比较充足,而其他国家普遍存在“ 美元荒 ”的情况下建立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转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美国国际收支必须顺差,美元对外价值才能稳定;2、美国的 黄金储备 充足;3、黄金必须维持在官价水平。国际货币体系就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它一、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各国货币比价即汇率的确定2、各国货币的兑换性和对国际支付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对经常项目、资本金融项目管制与否的规定,国际结算原则的规定3、国际收支的调节4、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5、黄金外汇的流动与转移是否自由等二、现行货币体系现行货币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代崩溃后不断演化的产物,学术界也称之为牙买加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国际货币体系改步入漫漫长途。1976年IMF通过 《牙买加协定》,确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浮动汇率制的合法性,继续维持全球多边自由支付原则。虽然美元的国际本位和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遭到削弱,但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和国际储备货币职能仍得以延续, IMF原组织机构和职能也得以续存。但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五个基本内容所决定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准则与规范却支离破碎。因此现存国际货币体系被人们戏称为“无体系的体系”,规则弱化导致重重矛盾。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弓发金融市场全球化趋势在90年代进一步加强时, 该体系所固有的诸多矛盾日益凸现。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问题及其对世界经济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和机构,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一是确定世界及各国货币的汇率制度;二是确定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调机制或建立有关协调和监督机构;三是确定资金融通机制;四是确定主导货币或国际储备货币;五是确定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收支及履约束机制。  国际货币体系最显著的特征:首先表现为资本跨国流动的规模快速扩张;其次,资本的跨国流动还引起了各个国家金融市场的逐渐统一;最后,金融全球化具有明显的等级之分。  当前,资本的全球化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也使得全球区域经济协调与合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使得金融全球化、金融资本与现实的脱离、汇率不稳定、美元为中心与国际收支不平衡、区域货币合作成为这一时期国际货币体系的显著特征。

金本位制下国际货币体系具有哪些特征

金本位制下国际货币体系具有哪些特征;A、黄金充当世界货币B、两种货币兑换以铸币平价为;C、外汇收支具有自动调节机制D、汇率波动以黄金输送点为限答案:ABCD

国际货币体系的要素是什么

  国际货币体系,就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  国际货币体系的要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是确定世界及各国货币的汇率制度; 二是确定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调机制或建立有关协调和监督机构;三是确定资金融通机制;四是确定主导货币或国际储备货币;五是确定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收支及履约束机制。

1944年7月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 )。A.牙买加体系B.日内瓦体系

【答案】:D布雷顿森林体系是1944年7月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故D项入选。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什么?其主要内容,及特征?

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浮动汇率合法化 2.黄金非货币化 3.提高SDR的国际储备地位 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5.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牙买加体系的特点有:1.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 2.多元化的汇率制度安排 3.多样化的国际收支调节手段

牙买加体系是一种怎样的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72年7月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具体研究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问题。委员会于 1974的6月提出一份“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纲要”,对黄金、汇率、储备资产、国际收支调节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为以后的货币改革奠定了基础。直至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经过激烈的争论,签定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内容如下:1、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牙买加协议正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同时IMF继续对各国货币汇率政策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促进金融稳定,缩小汇率波动范围。2、推行黄金非货币化。协议作出了逐步使黄金退出国际货币的决定。并规定:废除黄金条款,取消黄金官价,成员国中央银行可按市价自由进行黄金交易;取消成员国相互之间以及成员国与IMF之间须用黄金清算债权债务的规定,IMF逐步处理其持有的黄金。3、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扩大其在IMF一般业务中的使用范围,并适时修订特别提款权的有关条款。 规定参加特别提款权账户的国家可以来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使用特别提款权作为偿还债务的担保,各参加国也可用特别提款权进行借贷。4、增加成员国基金份额。成员国的基金份额从原来的292亿特别提款权增加至390亿特别提款权,增幅达33.6%。5、扩大信贷额度,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缺陷?

牙买加体系从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代崩溃后沿用至今。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1976年IMF通过《牙买加协定》,确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浮动汇率的合法性,继续维持全球多边自由支付原则。虽然美元的国际本位和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遭到削弱,但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和国际储备货币职能仍得以延续,IMF原组织机构和职能也得以续存。但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五个基本内容所决定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准则与规范却支离破碎。因此现存国际货币体系被人们戏称为“无体系的体系”,规则弱化导致重重矛盾。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引发金融市场全球化趋势在90年代进一步加强时,该体系所固有的矛盾日益凸现。 国际货币体系具体内容   (1)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与各国货币彻底脱钩,不再是汇价的基础。   (2)国际储备多元化:美元、欧元、英镑、日元、黄金、特别提款权等。   (3)浮动汇率制合法化:单独浮动、联合浮动、盯住浮动制、管理浮动制。   (4)货币调解机制多样化:汇率调节、利率调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干预和贷款调节。   优点    (1)国际储备多元化:摆脱对单一货币依赖,货币供应和使用更加方便灵活,并解决了“特里芬难题”。   (2)浮动汇率制在灵敏反应各国经济动态的基础上是相对经济的调节。 国际货币体系(3)货币调解机制多样化:各种调节机制相互补充,避免了布雷顿体系下调节失灵的尴尬。   缺点:(1)国际储备多元化:国际货币格局不稳定、管理调节复杂性强、难度高。   (2)浮动汇率制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和体系的动荡和混乱,套汇、套利等短线投机活动大量泛滥,先后引发多次金融危机。汇率变化难以预测也不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   (3)调解机制多样化不能根本上改变国际收支失衡的矛盾。亚洲金融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几次干预失败就是例证。

简述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主要内容有哪些。

国际货币体系(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是指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和机构,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  (一)国际支付原则   一国对外支付是否受到限制,一国货币可否自由兑换成支付货币,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如何确定   (二)国际收支调节方式   各国政府用什么方式弥补国际收支缺口   (三)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的确定   用什么货币作为支付货币,一国政府应持有何种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的资产作为储备资产具体内容  1、确定世界及各国货币的汇率制度。 国际货币体系2、确定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调机制或建立有关协调和监督机构。   3、确定资金融通机制。   4、确定主导货币或国际储备货币。   5、确定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收支及履约束机制。

国际货币制度和国际货币体系各是什么?求定义

国际货币制度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主要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安排;③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InternationalCurrencySystem国际货币体系就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

如何看待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强势地位

四个方面正面影响:1、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国际货币,是美国、欧盟、日本经济实力强大和国际信用地位较高的充分体现。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同时,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改变目前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减少国际货币体制对中国的不利影响。2、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外贸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由于货币敞口风险较大,汇价波动会对经营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对外贸易和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和结算,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随之减小,这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的发展。同时,也会促进人民币计价的债券等金融市场的发展。3、进一步促进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边境贸易和旅游等实体经济发生的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推动和扩大了双边经贸往来,加快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另外,不少周边国家是自然资源丰富、市场供应短缺的国家,与中国情况形成鲜明对照。人民币流出境外,这对于缓解中国自然资源短缺、市场供应过剩有利。4、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后最直接、最大的收益就是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铸币税是指发行者凭借发行货币的特权所获得的纸币发行面额与纸币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在本国发行纸币,取之于本国用之于本国。而发行世界货币则相当于从别国征收铸币税,这种收益基本是无成本的。中国拥有数额较大的外汇储备,实际是相当于对外国的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担通货膨胀税。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不仅可以减少因使用外汇引起的财富流失,还可以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为中国利用资金开辟一条新的渠道。三方面的负面影响:1、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中国经济金融产生一定影响。2、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3、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对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的监测难度较大,将会加大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的难度。一方面会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反假币、反洗钱工作的困难。尽管一国货币国际化会给该国带来种种消极影响,但长远看,国际化带来的利益整体上远远大于成本。美元、欧元等货币的国际化现实说明,拥有了国际货币发行权,就意味着制定或修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国际货币体系包含以下内容:(1)国际交往中使用什么样的货币----金币还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2)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安排,是钉住某一种货币,还是允许汇率随市场供求自由变动;(3)各国外汇收支不平衡如何进行调节。

欧元的诞生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有什么挑战?

欧元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调能力的挑战从历史上看,IMF在协调其成员国缓解1973年与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危害、救援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结构性改革并促进其经济稳定增长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协调能力。但在特别提款权问题、南北货币关系问题、以及IMF的贷款条件等问题上,其协调能力却引人质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欧洲货币联盟作为同样的跨主权国家的国际货币机构,尽管它也将面临许多困难,但在保证欧元稳定方面将发挥出更完善的协调能力。另一方面,在货币问题上以一个声音说话的欧洲,将会代替原发达国家内部美、日、德三极上德国的位置,并将大大增强这一极的力量,从而使IMF在协调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立场的问题上难度更大。2、对国际储备体系的挑战现有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可以概括为美元主导下的美元、日元、马克、SDRs及其他硬货币并存的体系。欧元的产生与运作,对美元在国际储备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及SDRs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无疑将带来严峻的挑战。从经济实力来看,统一货币后的欧盟国家GDP在1996年占经合组织的38.3%,而美国只占32.5%,日本则占20.5%。因此,以这种经济实力为基础的欧元,在一定时期内有望在国际储备体系中挤占美元所占的一部分份额,并可能在中长期内动摇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主导地位,从而形成未来国际储备体系中非对称三级(美、欧两极强,日本一极弱)的局面。同欧元一样,SDRs也是一种国际清偿力,但SDRs天生就有缺陷。同样作为信用货币,欧元却在天然禀赋上优于SDRs。这是因为:①从货币的价值尺度的角度考察,虽然作为篮子货币的SDRs的价值也很稳定,但从作为信用货币其价值所必须依靠的信用源泉来讲,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的作用,显然要比IMF在国际储备货币创造上的作用大得多。②从货币的流通手段的角度考察,在非官方结算之中,SDRs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而欧元则不一样,它不但可作非官方结算货币,而且还可作区域内统一的流通货币,可以预见,欧元被非官方欢迎的程度将是SDRs无法比拟的。也可以预见,至今未达到在其创立之初所设想的成为世界主要清偿力目标的SDRs,在欧元的挑战之下将会更加暴露出其内在缺陷性,从而动摇其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3、挑战目前的所谓“非体系”,为世界货币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汇率制度安排多样化、黄金非货币化以及国际政策协调艰难,是目前牙买加体系之所以被称为“非体系”的重要原因。欧元将以其汇率稳定、跨国界的协调及统一的中央银行对这一“非体系”直接提出挑战。并且统一的欧元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用于非官方结算的跨国界信用本位货币的一种创造,它的诞生及其后的发展,将为未来统一世界货币的创造提供宝贵的经验,也将为其他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货币一体化起到示范作用。许多学者已经预言,世界货币最终的统一将建立在几大区域性国际货币基础之上,并在广泛的国际协调上与制度框架内执行其世界货币的职能。我们认为,未来IMF货币的改革进程将和区域内国际货币-体化发展进程相交织,并最终创造出一种完善的世界货币。尽管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这或许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演化的趋势。扩展资料:欧元的特点:1999年1月1日起欧元正式启动,并于2002年6月30日之后成为欧洲货币联盟范围内唯一合法通货的欧元,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1)跨主权国家创造的信用本位货币。其信用将来自于人们对欧洲货币联盟内高效率的协调能力、其经济实力和经济增长潜力所赋予的信心。(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分离造成欧元的缺陷。一国范围内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有矛盾情形的,该矛盾对于具有第一个特点的欧元来讲显得更加突出,因为其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与分离的各国主权政府之间,并不能保证在必要时能够完全协调一致。因此分离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可能从内部动摇欧元的生命所在——币值稳定。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知网-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的挑战

一个良好运作的国际货币体系应该具有什么特征

  1)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调节机制,纠正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这要求: ——全部调节损失最小 ——各国公平合理地承担调节责任  2)国际储备的供应要在国际控制之下,随世界生产和国际贸易的增长相应增 加;  3) 拥有稳定的国际货币发行基础,对国际储备货币具有信心。

欧元的启动,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了哪些影响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提出改革以美元为主导的全球货币体系的建议。日前,有些国家已付诸实践。  值得关注的是,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地位明显下降,与此相对应的是欧元等货币比重上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9月30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美元在全球货币储备中的比重已经降至十年以来最低水平的62.8%,而欧元所占比重则创下历史新高的27%。这表明在美元汇率不断走低的状况下,各国央行已经开始了货币储备多元化的进程。  9月20日,伊朗政府宣布,该国将使用欧元取代美元成为外汇储备货币。伊朗中央银行已经调整了外汇储备资产结构,大幅减少了美元资产。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也纷纷表示,减少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份额。  另外,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地位也遭到“脱钩”的挑战。拉丁美洲左翼联盟“玻利瓦尔美洲国家联盟”的九个成员国10月16日在玻利维亚开会,同意创立地区货币“苏克雷”,作区内贸易之用,从而逐渐减少使用美元。  为推动我国和周边国家地区经贸关系发展,规避汇率风险,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中国率先开展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而近日在中俄经济贸易对话中,双方还讨论扩大贸易结算中本国货币的使用份额。  “弱”美元的背后推手  尽管美国财长多次强调“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但美元下行已令美元地位遭遇挑战。  分析人士指出,美元“避险需求”减弱、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及美国“双赤字”问题,都制约美元走强。更需注意的是,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政府为稳定经济注入的大量资金增加了政府财政赤字,其造成的宽松政策缺乏有效退出机制,目前正成为美元贬值的背后推手。   套利交易也严重打击美元,加大其贬值压力。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指出,从全球资金流动角度来看,危机之后,部分短期国际资本将撤离美国国债市场,重新流入风险资产市场。美元套利交易的勃兴,自然加大美元贬值的压力。  不过从维护美元世界储备地位和维持美元购买力的角度考虑,美元持续大幅下挫的可能性也不大。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认为,大幅贬值对美元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无异于毁灭性打击,但是趋势性、有节奏、小幅的贬值既能达到削减真实债务的目的,又保持了美元自我调整的主动性,实现了美国“经济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多极货币与美元的博弈  对于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法国总统萨科齐、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都纷纷表示,多极化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迟早要在货币层面上得以体现,多极化的世界不能建立在单一国际货币的基础上,未来将有更多货币成为美元的替代选择。  不过分析人士也指出,国际储备货币格局的嬗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某种货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稳定的币值、较低的交易费用和较高的透明度。眼下除了美元,没有更为切实的主导性货币选择。  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协会常务理事谭雅玲认为,美元短期价格波折是一种策略和技术运用,并不代表美元投资长期价值的消失。美国式金融危机将强化美元主导货币地位,美元一直独霸趋势将难以改变,并将继续持续。美元危机论将滞后发生,并非短期或中期来临。未来10-20年的美元市场机制、份额比例以及作用影响难以根本消除和替代。

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包括

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包括:建立汇率机制,稳定汇率调节国际收支维持国际贸易支付清算和国际金融活动的正常运行监督和协调国际货币金融事务

国际货币体系是否合理

周小川的一些思路供你参考: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使我们再次面对一个古老而悬而未决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的银本位、金本位、金汇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都是解决该问题的不同制度安排,这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的宗旨之一。但此次金融危机表明,这一问题不仅远未解决,由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反而愈演愈烈。  理论上讲,国际储备货币的币值首先应有一个稳定的基准和明确的发行规则以保证供给的有序;其次,其供给总量还可及时、灵活地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增减调节;第三,这种调节必须是超脱于任何一国的经济状况和利益。当前以主权信用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是历史上少有的特例。此次危机再次警示我们,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一、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  对于储备货币发行国而言,国内货币政策目标与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经常产生矛盾。货币当局既不能忽视本国货币的国际职能而单纯考虑国内目标,又无法同时兼顾国内外的不同目标。既可能因抑制本国通胀的需要而无法充分满足全球经济不断增长的需求,也可能因过分刺激国内需求而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理论上特里芬难题仍然存在,即储备货币发行国无法在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确保币值的稳定。  当一国货币成为全世界初级产品定价货币、贸易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后,该国对经济失衡的汇率调整是无效的,因为多数国家货币都以该国货币为参照。经济全球化既受益于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储备货币,又为发行这种货币的制度缺陷所害。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来看,全世界为现行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会超出从中的收益。不仅储备货币的使用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发行国也在付出日益增大的代价。危机未必是储备货币发行当局的故意,但却是制度性缺陷的必然。  二、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1、超主权储备货币的主张虽然由来以久,但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上世纪四十年代凯恩斯就曾提出采用30种有代表性的商品作为定值基础建立国际货币单位“Bancor”的设想,遗憾的是未能实施,而其后以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显示凯恩斯的方案可能更有远见。早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暴露之初,基金组织就于1969年创设了特别提款权(下称SDR),以缓解主权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风险。遗憾的是由于分配机制和使用范围上的限制,SDR的作用至今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但SDR的存在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一线希望。  2、超主权储备货币不仅克服了主权信用货币的内在风险,也为调节全球流动性提供了可能。由一个全球性机构管理的国际储备货币将使全球流动性的创造和调控成为可能,当一国主权货币不再做为全球贸易的尺度和参照基准时,该国汇率政策对失衡的调节效果会大大增强。这些能极大地降低未来危机发生的风险、增强危机处理的能力。  三、改革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循序渐进,寻求共赢  重建具有稳定的定值基准并为各国所接受的新储备货币可能是个长期内才能实现的目标。建立凯恩斯设想的国际货币单位更是人类的大胆设想,并需要各国政治家拿出超凡的远见和勇气。而在短期内,国际社会特别是基金组织至少应当承认并正视现行体制所造成的风险,对其不断监测、评估并及时预警。  同时还应特别考虑充分发挥SDR的作用。SDR具有超主权储备货币的特征和潜力。同时它的扩大发行有利于基金组织克服在经费、话语权和代表权改革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因此,应当着力推动SDR的分配。这需要各成员国政治上的积极配合,特别是应尽快通过1997年第四次章程修订及相应的SDR分配决议,以使1981年后加入的成员国也能享受到SDR的好处。在此基础上考虑进一步扩大SDR的发行。  SDR的使用范围需要拓宽,从而能真正满足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  ●建立起SDR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清算关系。改变当前SDR只能用于政府或国际组织之间国际结算的现状,使其能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公认的支付手段。  ●积极推动在国际贸易、大宗商品定价、投资和企业记账中使用SDR计价。不仅有利于加强SDR的作用,也能有效减少因使用主权储备货币计价而造成的资产价格波动和相关风险。  ●积极推动创立SDR计值的资产,增强其吸引力。基金组织正在研究SDR计值的有价证券,如果推行将是一个好的开端。  ●进一步完善SDR的定值和发行方式。SDR定值的篮子货币范围应扩大到世界主要经济大国,也可将GDP作为权重考虑因素之一。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市场对其币值的信心,SDR的发行也可从人为计算币值向有以实际资产支持的方式转变,可以考虑吸收各国现有的储备货币以作为其发行准备。  四、由基金组织集中管理成员国的部分储备,不仅有利于增强国际社会应对危机、维护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稳定的能力,更是加强SDR作用的有力手段  1、由一个值得信任的国际机构将全球储备资金的一部分集中起来管理,并提供合理的回报率吸引各国参与,将比各国的分散使用、各自为战更能有效地发挥储备资金的作用,对投机和市场恐慌起到更强的威慑与稳定效果。对于参与各国而言,也有利于减少所需的储备,节省资金用于发展和增长。基金组织成员众多,同时也是全球唯一以维护货币和金融稳定为职责,并能对成员国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监督的国际机构,具备相应的专业特长,由其管理成员国储备具有天然的优势。  2、基金组织集中管理成员国储备,也将是推动SDR作为储备货币发挥更大作用的有力手段。基金组织可考虑按市场化模式形成开放式基金,将成员国以现有储备货币积累的储备集中管理,设定以SDR计值的基金单位,允许各投资者使用现有储备货币自由认购,需要时再赎回所需的储备货币,既推动了SDR 计值资产的发展,也部分实现了对现有储备货币全球流动性的调控,甚至可以作为增加SDR发行、逐步替换现有储备货币的基础。

为什么要改革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就是在20世纪40年代所确立的布雷德森林体系,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之所以会确定美元的中心地位是由于二战后美国的强国地位,经济实力远超遭遇二战的英国(布雷德森林体系之前,英镑是国际结算货币)。20世纪60,70年代,由于美元是世界各国的结算货币,各国都需要储备大量美元来保持贸易的正常进行,以及债权债务的结算。因此美元大量外流美国,美联储只能印制更多。而美国也由于其他国家对美元的需求,进口大于出口,导致国际收支逆差,美元走弱。美元走弱严重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美元储备的价值,因此西方国家联合起来计划对抗美国,迫使美国在1973年放开汇率管制,宣布放弃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比例,从而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从布雷德森林体系的产生到结束,验证了特里芬难题。国际结算货币必须具备很高的信用和保值能力,国际收支应该出于顺差,这个条件与美国的逆差相矛盾。

国际货币体系需要什么改革方案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当前以浮动汇率和多元化储备货币为核心的牙买加体系的缺陷进一步暴露,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再次高涨。总的来看,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立场形成了两种观点:一派认为,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很多缺陷,主张要抓住机遇进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另一派认为,影响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现阶段还不存在能够颠覆或挑战美国霸权的国家,主张维系现行体系;中国学者则提倡大力发挥人民币的作用。就我个人看来,尽管现存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很多缺陷,但从短期来看国际货币体系不会也不应发生根本的变革。 首先,国际体系的改革存在以下制约因素:1、从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发展来看,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与经济霸权力量的转移和世界经济格局的转变是分不开的,而现阶段尽管美国霸权在衰落,但欧洲、日本等最接近美国实力的力量也在衰落,所以不存在能对美国霸权构成挑战的势力,美元霸权仍将存在;2、成本因素阻碍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只有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收益大于改革的成本时,改革才会发生。对美国来说,维持现存货币体系利大于弊;对其他国家来说,一方面没有改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不愿冒改革的风险,所以改革时机尚不成熟; 其次,目前仍未构建出可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当前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回归“金本位制”,这一设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无法避免金本位制的固有缺陷:全球经济增长是无限的,而任何事物资产充当货币本位(如黄金)都会因量的固定而稀缺,,无法维持世界经济不断上涨而对货币不断增加的需求,最终将走向崩溃;2、“调整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仿效原体系中的双挂钩制度,但将美元转换为多个国家的货币,及选出几种国家货币,让它们共同维持与黄金的比价,而其他国家的货币可以选择盯住其中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这种想法貌似合理,既保留了固定汇率制的稳定又避免了美国一国承担汇率稳定的责任。实际上其可行性仍较低:首先,美国必然不愿失去美元的霸主地位,其次,它仍未能解决主权国家货币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缺陷。只要以主权国家的货币作为国际本位货币,都难免“特里芬困境”,都会走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结局,只是时间长短而已;3、建立超主权货币,IMF创设的特别提款权可以说是超主权货币的雏形用以缓解主权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风险,不过作用不大。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指出,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实际上建立一个超主权货币至少在今后很长时间里是不现实的,最大的问题在于是否存在一个具有公信力的组织来发行这种“超主权国家货币”,从目前来看,发行特别提款权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不具备这种公信力,因为在世界各国都拥有自己利益的情况下,这样一个超脱于各国利益至上的组织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意味着,寄希望于有这个组织发行超主权货币是不可行的;4、完全的浮动汇率制。这一制度确实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首先,在这样的汇率制度下,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汇率上下波动幅度,也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而是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的变化自由浮动;其次实施浮动汇率制度可以保证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帮助减缓外部冲击;再次,一国也不需要为了随时调整国际收支平衡而维持巨额的外汇储备。但这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往往会出现大幅波动,可能不利于贸易和投资;其次,汇率的自由浮动就给人们进行投机活动带来了可能;再次浮动汇率制度对一国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金融市场的发展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当前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案都难以跨越两个“悖论”:一是三元悖论,即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与独立货币政策三者不可能同时实现,只能选择其二;二是特里芬困境即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国际结算和主要储备货币的体系存在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也就是说目前所能涉及的国际货币体系总是存在缺陷,这是经济全球化的代价,所以根本的是选择代价最小的方案。 总之,由于美国的霸权地位加上改革的成本过高以及目前没有可行的替代方案,所以短期内在目前的国际体系下要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可能性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行国际体系的缺陷如多边汇率体系的不稳定、汇率制度的不均衡、、国际收支调节的不对称、IMF的功能缺陷及缺乏有效的协调合作机制等将不断扩大,维护现有货币体系的成本将会越来越大,最终势必将走向改革。另外关于人民币国家化问题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一方面我国经济实力迅速壮大为人民币国家化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我国充足的外汇储备和硬通货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信用保证,而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也需要人民币国际化。去年12月15日,人民币对卢布交易在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挂牌上市,揭开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序幕。

金本位制下国际货币体系具有哪些特征

  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  金币本位制下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实施,实施国货币必须具有较为稳定的含金量支撑,能够在国际上获得良好的声誉,保持币值的坚挺。在实施金本位的同时,如果该国的经济体具备一定的规模,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交往,那么该国的货币就能够逐步提高或稳固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被其他国家储备持有,从而成为流通范围广,币值坚挺的国际货币。  金本位制下国际货币体系的特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黄金充当世界货币;二是两种货币兑换以铸币平价为;三是外汇收支具有自动调节机制;四是汇率波动以黄金输送点为限。

三个国际货币体系的异同

1、概念不同固定汇率制是以本位货币本身或法定含金量作为确定汇率的基准,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制在一定幅度之内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是一国货币当局不再规定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比价和汇率波动的幅度,货币当局也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而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变化自由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2、特点不同固定汇率制特点是: 决定各国货币汇率的基础是各国金铸币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市场汇率随外汇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汇率的波动受黄金输送点的制约,相对稳定;汇率的形成是自发的,各国没有专门制订和管理汇率的机构,国际间对于汇率也没有统一的安排和规定。浮动汇率制(1)汇率波动频繁且幅度变化剧烈(2)有管理的浮动是共性。(3)单独浮动是主体。(4)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扩展资料:三个要点浮动汇率制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浮动,发挥汇率的价格信号作用;二是根据经常项目主要是贸易平衡状况动态调节汇率浮动幅度,发挥“有管理”的优势;三是参考一篮子货币,即从一篮子货币的角度看汇率,不片面地关注人民币与某个单一货币的双边汇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定汇率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浮动汇率制

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

国际货币体系一般包括( )。

【答案】:A、B、C、D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①确定国际储备资产,即使用何种货币作为国际间的支付手段,一国政府应持有何种国际储备资产,以满足国际支付和国际收支调节的需要;②确定汇率制度,即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应如何决定,是采取固定汇率制还是浮动汇率制,货币能否自由兑换等;③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方式,即当国际收支出现失衡时,各国政府应采取何种措施加以调节,各国之间的政策如何协调等。

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机构是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机构,其宗旨:促进国际货币领域的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促进汇率的稳定。保持成员方之间的有秩序的汇率安排等。2、世界银行集团。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12月,是世界银行集团中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机构,其宗旨:对生产性投资提供便利,协助成员方的经济复兴以及生产和资源的开发。促进私人对外贷款和投资。鼓励国际投资,开发成员方的生产资源,促进国际贸易长期均衡发展,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等。3、国际清算银行。国际清算银行是各国中央银行理想的合作场所,在每年的行长会议上,各国中央银行行长齐聚巴赛尔,商讨世界经济形势指定宏观经济政策,为各国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其宗旨:促进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合作,为国际金融活动提供额外的便利,并在国际清算中充当受托人或代理人。

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影响国际支付的原则、惯例、安排以及组织机构的总和,它包含的主要内容有:(1)国际结算制度,即国际交往中使用什么样的货币--金币还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2)汇率制度: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的安排,是钉住某一种货币,还是允许汇率随市场供求自由变动;(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各国外汇收支不平衡如何进行调节;(4)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是什么

第一个国际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是国际上以黄金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一种货币制度。在这种制度下,黄金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是: 黄金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输入;由于各国对黄金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规定的原则与采取的措施大都不同,这个国际货币制度是统一的;同时,因为这个金本位制的形成并没有在一个公共国际组织的领导与监督下拟定出要求各国共同遵守的规章,所以这个国际制度又是松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起了金本位制;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金本位制瓦解,取而代之的是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是一种虚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

国际货币体系三个阶段

国际货币体系三个阶段分别是什么?第一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二战即将结束之际,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代表齐聚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战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架构。这次会议决定成立IMF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前身)两大国际机构,建立以黄金为基础、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也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阶段: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但SDR的诞生并不能解决美元的“特里芬难题”,1971年美国政府被迫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1973年主要国家货币与美元脱钩,转向浮动汇率制度,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解体。第三阶段: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初露端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并在全球迅速蔓延,再次凸显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国际社会要求改革货币体系的呼声日益强烈。危机之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和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日益上升,也要求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享有更多话语权,国际货币体系开始向多元化方向转变。什么是货币?货币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2、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3、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4、购买力的暂栖处;5、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6、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货币从形式上,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可分为实物货币和形式货币,实物货币本身是一种特殊商品,包含价值量,如羊,贵金属等;而形式货币本身没有价值量,价值是契约约定的,只有契约价值。

FRM考试知识点:国际货币体系

FRM考试当中,国际货币体系是其重要考点,主要考查其概念、主要内容以及划分标准,具体跟着深空网一起来学习下吧!国际货币体系是什么国际货币体系(InternationalMonetarySystem)是指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和机构,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国际货币体系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的需要,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等所作的安排或确定的原则,以及为此而建立的组织形式等的总称。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是:①各国货币比价的确定,包括汇率确定的原则,波动的界限,调整的幅度等。②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对国际收支所采取的措施,如本国货币能否对外兑换以及是否限制对外支付等。③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以及储备资产的供应方式。④国际收支的调节方法,包括逆差国和顺差国承担的责任。⑤国际金融事务的协调、磋商和有关的管理工作。2022年FRM最新备考资料下载>>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金本位制。当时,黄金在国际间的支付原则、结算制度与运动规律都是统一的,从而形成了国际金本位制。(一)国际支付原则一国对外支付是否受到限制,一国货币可否自由兑换成支付货币,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如何确定(二)国际收支调节方式各国政府用什么方式弥补国际收支缺口(三)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的确定用什么货币作为支付货币,一国政府应持有何种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的资产作为储备资产目标:保障国家贸易、世界经济的稳定、有序地发展,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作用:建立汇率机制,防止循环的恶性贬值;为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提供有利手段和解决途径;促进各国的经济政策协调。国际货币体系的划分标准1、货币本位从货币本位看,国际货币体系可以分为纯粹商品本位如金本位,纯粹信用本位如不兑换纸币本位,混合本位如金汇兑本位。2、汇率制度从汇率制度看,国际货币体系可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

所谓国际货币体系(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是指为协调国际货币关系而建立的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金融机构以及由习惯和历史沿革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它既包括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关于货币国际关系的规章和制度,也包括具有传统约束力的各国已经在实践中共同遵守的某些规则和做法,还包括在国际货币关系中起协调监督作用的国际金融机构。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什么?其主要内容,及特征?

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浮动汇率合法化 2.黄金非货币化 3.提高SDR的国际储备地位 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5.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牙买加体系的特点有:1.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 2.多元化的汇率制度安排 3.多样化的国际收支调节手段

国际货币体系三个阶段是什么?

1、第一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7月二战结束时,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的代表齐聚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讨论战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结构。会议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的前身),建立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又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而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黄金可以以每盎司35美元的官方价格兑换到美国,并实行可调节的固定汇率制度。这一制度对战后全球经济复苏和国际贸易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内部存在无法克服的矛盾和缺陷。 为适应全球贸易的发展,美国需要通过维持长期贸易逆差来出口美元,但美元供应量的持续增长将难以维持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汇率关系,影响美元的价值和声誉;为了维持美元的稳定,美国需要保持长期的贸易顺差。这种确保流动性供应和货币稳定之间的矛盾被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发现,因此被称为“特里芬问题”。 1960年代,随着美国从货物贸易顺差转为逆差,全球美元相对于黄金出现顺差,美元信任危机爆发。各国向美国出售美元换取黄金,导致美国黄金储备大量流出。美国政府用黄金兑换美元的压力与日俱增为缓解美国黄金流出压力,弥补国际储备资产短缺,确保发展中的全球贸易和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设立了特别提款权(SDR)。2、第二阶段: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然而,SDR的诞生并不能解决美元的“特里芬问题”。 1971年,美国政府被迫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 1973年,主要国家货币与美元脱钩,转向浮动汇率制。此时,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瓦解。自 1974 年 7 月起,SDR 的价值由当时 16 个最大贸易国的货币组成的货币篮子决定。为了简化和方便定价,到1981年1月,SDR由美元、德国马克、法国法郎、英镑和日元五种货币的篮子确定,每5种货币调整一次篮子中每种货币的权重。 1999年1月欧元诞生后,欧元取代了德国马克和法国法郎在SDR中的地位和权重。 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但特别提款权并未成为主要的储备资产。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SDR仅占全球国际储备的0.5%,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这与美国经济总量庞大、美元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的主要结算货币、美元长期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惯性密切相关。 3、第三阶段: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出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并迅速在全球蔓延,再次凸显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国际社会对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危机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及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加,也要求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获得更多话语权,国际货币体系开始向多元化转变。

国际货币体系包括

国际货币体系包括国际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1、国际金本位制度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或国际本位货币的国际货币制度。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本位制度,它大约形成于1880年末,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结束。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具有货币的全部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于1821年前后采用了金本位制度。19世纪70年代,欧洲和美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先后在国内实行了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度才大致形成了。2、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因为此次会议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所以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1年8月15日被尼克松政府宣告结束。3、牙买加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72年7月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具体研究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问题。委员会于1974年6月提出一份“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纲要”,对黄金、汇率、储备资产、国际收支调节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为以后的货币改革奠定了基础。直至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经过激烈的争论,签定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名词解释

国际货币体系名词解释: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的需要,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等所作的安排或确定的原则,以及为此而建立的组织形式等的总称。国际货币体系(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和机构)各国货币比价的确定,包括汇率确定的原则,波动的界限,调整的幅度等。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对国际收支所采取的措施,如本国货币能否对外兑换以及是否限制对外支付等。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以及储备资产的供应方式。国际收支的调节方法,包括逆差国和顺差国承担的责任。国际金融事务的协调、磋商和有关的管理工作。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1、确定国际储备资产,即使用何种货币作为国际支付手段;2、确定汇率制度,即各国货币见的汇率应如何决定;3、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方式,即当国际收支出现失衡时,各国政府应采取何种措施加以调节,各国之间的政策如何协调等。货币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的基本方针及相应措施的总称,是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政策之一。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是由该国的中央银行制定的,是中央银行实现其职能的核心所在。货币政策宽松意味着国内经济不够景气,可能会带来通货膨胀。具体的政策由增加市场货币的供应量,降低准备金率、贷款利率,放松信贷条件和规模。货币政策是金融当局制定和执行的通过货币供应量、利率或其他中介目标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手段。

大家在看

业财融合培训 业财融合培训 永高股份 钢铁 军工 股票 龙头股 概念股 数字货币 股票 股票停牌 货币 蓝筹股 股份 财务稽核 股改 同比增长率 Q1 同比增长率计算公式 什么是拐点 m1m2m3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