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为改革财务会计的传统成本计算模式而设计的新模式。变动成本法也称直线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业务量(产量、作业量或销量)的变动而变动,如企业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等。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要求会计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信息资料,以作为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的依据,传统的全部成本核算法无法适应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第二世界大战后,对会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变动成本法开始在西方企业诞生,时至今日,普及地应用于西方企业的内部管理。变动成本法是将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成本按照其成本性态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其中变动成本又分为变动生产成本和变动非生产成本,而将变动非生产成本和固定成本全部作为期间成本。在变动成本法下,只是将变动生产成本在已售产成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别负担。因此变动成本法下的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估价必然低于全部成本法下的存货估价。

变动成本是指什么?

是指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变动和固定的生产成本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1、变动成本法又称直接成本法.是指产品成本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当期的期间成本,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当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2、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中产品成本包括了全部生产成本(变动和固定的生产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试简要阐述企业为什么采用变动成本法以及变动成本法如何计算营业利润

变动成本法计算盈亏的步骤如下:  销售收入  减:销货成本(已售产品负担的变动生产成本)  =生产边际贡献  减:变动非生产成本  =边际贡献  减:固定成本(包括生产的和非生产的)  =营业利润  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业务量(产量、作业量或销量)的变动而变动,如企业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等。  变动成本法:会计变动成本法也称直线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要求会计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信息资料,以作为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的依据,传统的全部成本核算法无法适应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  变动成本法是将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成本按照其成本性态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其中变动成本又分为变动生产成本和变动非生产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将变动非生产成本和固定成本全部作为期间成本。  在变动成本法下,只是变动成本生产又已售产成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别负担。因此变动成本法下的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估价必然低于全部成本法下的存货估价。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拜托各位了 3Q

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为改革财务会计的传统成本计算模式而设立的新模式,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处理。这就决定了变动成本法与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由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导致二者存在以下一系列差异: (一)理论依据不同 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 而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则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二)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 变动成本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进行粗略估计。其中,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而完全成本法将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其中,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 (三)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差异,使得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产品成本构成内容方面也有所不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全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随着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而变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部分视作当期的期间费用,随同销售和管理费用一起全额扣除,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产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变动制造费用。 (四)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 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在产品、库存产成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都只包含变动成本,故期末结余存货只按变动成本计价而不包括固定成本。 采用完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参与期末成本的分配,这样,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及在产品均“吸收”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可见,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 (五)分期损益不同 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导致两种计算方法下损益表的基本结构也有所差异。 二、两种方法的实际应用 下面以连续期间的损益计算为例,通过一个实例来具体说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计算税前净利时的差异并加以分析。 [例1] 假定某企业某年度1、2、3三个月收入、成本及生产数据资料(为便于说明问题,假定3个月中产品的价格和成本不变)。 分别用两种方法计算1月份税前净利: 变动成本法下, 销售收入=12 000×15=180 000(元); 变动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性管理费用=12 000×(10+1)=132 000(元); 固定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12 000+16 000=28 000(元); 税前净利=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180 000-132 000-28 000=20 000(元)。 完全成本法下, 销售收入=12 000×15=180 000(元); 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0+12 000×(10+120 00/12 000)-0=132 000(元); 期间费用=变动性销售和管理费用+固定性销售和管理费用 =12 000×1+16 000=28 000(元); 税前净利=销售收入-销货成本-期间费用=180 000-132 000-28 000=20 000(元)。 变动成本法下,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只与当前销售量有关,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这也说明了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的固定制造费用并不随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而在当期全额扣除,企业税前净利的多少仅与当前的销售量呈线性关系。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的本期生产成本取决于本期产量,固定性制造费用需要在已销产品和期末结余存货间分配(当有未完工产品时还需在已销产品、期末存货和未完工产品间分配),由此二者税前净利产生差异。 下面来分期分析两种方法下税前净利的差异: 1月份: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全额扣除;在完全成本法下,由于产销平衡,固定制造费用由当期已销产品全额分担,即固定制造费用全额扣除,故两种方法计算出的税前净利无差异。 2月份:当期生产的在当期未销售完,即期末结余存货3 000件。在采用完全成本法时,固定制造费用须在已销存货与结余存货间分配,其中,每件产品承担的固定制造费用为12 000/12 000=1(元),故期末存货吸收掉的固定制造费用为1×3 000=3 000(元),而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作为当期费用全额扣除,所以,与变动成本法相比,当期列在完全成本法下损益表中的成本少了3 000元,则完全成本法下的当期税前净利比变动成本法下的多了3 000元。 3月份:当期生产的在当期售完,上期结余的3 000件也在本期售完。即,采用完全成本法时,期初释放固定性制造费用3 000元(1×3 000=3 000),而本期固定制造费用随本期产品的全部售完而全额扣除,即期末没有存货吸收固定制造费用,所以,与变动成本法相比,本期列在完全成本法下损益表中的成本多了期初释放的3 000元,则完全成本法下的当期税前净利比变动成本法下的少了3 000元。 当然,从一定时期来看,如果产销总体上平衡,那么两种方法计算出的各期总的税前净利是无差异的。此外,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两种成本法下税前净利差额的变化规律,即在完全成本法下: (1)若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等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则税前净利差额为零。 (2)若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则税前净利差额大于零。 (3)若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小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则税前净利差额小于零。采纳哦

完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和制造成本法的区别

你好,会计老郑·一点通网校回答这个问题: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区别:一、产品成本组成内容不同安全成本计算,产品成本包括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计算,其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对固定性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作为期间成本;全额列入损益表,从当期的销售收中直接扣减。(两者相比较,变动成本法比完全成本法少了固定性的制造费用)从目前来看,这两种方法并不能相互代替,而是同时使用。二、在“产成品”与“在产品”存货估价方面的区别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由于它将全部的生产成本(包括变动和固定的生产成本)在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摊,所以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中不仅包含了变动的生产成本,而且还包含了一部分的固定成本(如机器设备的折旧等固定成本)。采用变动成本法时,由于只将变动成本在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固定成本没有结转至下期,全额直接从本期销售收入中扣减,所以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并没有负担固定成本,其金额必然低于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的估价。三、在盈亏计算方面的区别A:产销平衡的情况下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原因是:产销平衡的情况下,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销售成本中包括了本期所有的固定成本,将它全部转入本期损益,这样,正好与变动成本法直接将固定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全额直接从本期收入中扣减的做法是一样的。)B:本期生产量是大于销售量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原因是:按完全成本法下,生产量大于销售量下,还有部分存货作为资产留在企业内部,在存货的价值中,还包括了一部分的固定性的制造费用。换句话说,也就是本期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之和比变动成本法少转了部分固定性的制造费用。所以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C: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原因是: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情况下,将本期的固定性费用直接作为本期的期间费用计入本期的损益。而在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的情况下,意味着本期销售不仅将本期生产的产品对外销售了,而且将上期生产的存货也对销售了。这样,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本期销售成本时,上期生产的存货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存货的成本还多了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因此,在计算本期损益时,也比变动成本法多转了这一部分费用,所以,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本质区别:完全成本法要把固定制造费用分摊到当期生产的产品中去。变动成本法把固定制造费用在当期转销。

变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如何计算?

变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单位材料费用+单位人工费用+单位变动制造费用+单位变动期间费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单位材料费用+单位人工费用+单位制造费用1、变动成本法又称直接成本法。是指产品成本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当期的期间成本,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当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2、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中产品成本包括了全部生产成本(变动和固定的生产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变动成本法优点1、营业利润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升降,这是企业经理人员所想要的会计信息。2、便于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和销售预测。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3、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4、有利于短期经营决策。5、有利于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实际上是根据变动成本法的原理编制的,在企业采取以销定产,可以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机动地调整,具有弹性。

简述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原理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原理是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为改革财务会计的传统成本计算模式而设计的新模式。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业务量(产量、作业量或销量)的变动而变动,如企业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等。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对损益的影响

完全成本法里成本比变动成本法多了一项。就是固定制造费用。  所以完全成本法下,成本高点,利润就低点。  变动成本法下的损益表是建立在贡献毛益基础上的,而完全成本法下的损益表则建立在销售毛利的基础上。变动成本法下的当期利润仅与销量有关,而在完全成本法下,当期利润不仅受销售水平的影响,还与产出水平有关。当销售水平低于生产水平时,存货水平增加,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税前净利就会比变动成本法高。所以,管理者在采用完全成本法时,可以采取适当措施提高企业生产积极性,通过生产更多的存货来提高当期营业收益;而采用变动成本法时,则可以通过研究市场动态,了解消费者需求,做好销售预测并加强促销活动,提高当期的销量来改善当期利润。  1、全部成本法计算利润的步骤:  销售收入-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销售毛利  销售毛利-非生产成本=税前利润  其中: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非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变动成本法利润计算步骤:  销售收入-销售变动成本=边际贡献  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其中:  销售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  或:=销售产品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销售费用+变动管理费用  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销售费用+固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变动成本法的特点是怎样的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变动成本法的特点包括: (1)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 (2)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存在着差异性。 (3)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一)理论依据不同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则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二)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进行粗略估计。其中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而完全成本法将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其中,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三)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差异,使得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产品成本构成内容方面也有所不同:1.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全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随着产品的流转而结转;2.而变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部分视作当期的期间费用,随同销售和管理费用一起全额扣除,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产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变动制造费用。(四)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在产品、库存产成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都只包含变动成本,故期末结余存货只按变动成本计价而不包括固定成本。采用完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参与期末成本的分配,这样,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及在产品均“吸收”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五)分期损益不同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导致两种计算方法下损益表的基本结构也有所差异。

变动成本法有何特点?

教材变动成本法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三个 一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进行产品成本计算. 变动成本法是建立在将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基础之上的,而产品的制造费用也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变动成本法将变动性制造费用列入产品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则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二是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列入当期损益,所以在一定产量条件下,当期损益对销量的变化更为直接敏感. 贡献毛益=产品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包括变动性制造成本和其他变动成本) 税前利润=贡献毛益-固定成本 三是主要用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不是企业缴税的依据.

简述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原理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原理如下:变动成本法(直线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在变动成本法下,只是将变动生产成本在已售产成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别负担。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变动成本法下影响利润变化的因素有变动制造费用以及变动管理和销售费用。变动成本法优点1、营业利润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升降,这是企业经理人员所想要的会计信息。2、便于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和销售预测。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3、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4、有利于短期经营决策。5、有利于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实际上是根据变动成本法的原理编制的,在企业采取以销定产,可以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机动地调整,具有弹性。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相比其中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主要是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不同处理造成的,其具体如下:①变动成本法将制造成本按性态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只将变动性制造费用记入成本,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与非制造费用一起列入期间成本,完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全部记入产品成本;②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下,无论库存产品还是在产品,其成本只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而完全成本法不仅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还有固定性制造费用;③各期损益的不同,由于两种方法下固定成本的分担不同,所以损益也不同,产销越均衡,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下所计算的损益相差越小,反之越大。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由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导致二者存在以下一系列差异:(一)理论依据不同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而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则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二)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进行粗略估计。其中,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而完全成本法将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其中,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三)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差异,使得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产品成本构成内容方面也有所不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全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随着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而变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部分视作当期的期间费用,随同销售和管理费用一起全额扣除,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产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变动制造费用。(四)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在产品、库存产成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都只包含变动成本,故期末结余存货只按变动成本计价而不包括固定成本。采用完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参与期末成本的分配,这样,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及在产品均“吸收”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可见,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五)分期损益不同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导致两种计算方法下损益表的基本结构也有所差异。变动成本法下,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只与当前销售量有关,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这也说明了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的固定制造费用并不随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而在当期全额扣除,企业税前净利的多少仅与当前的销售量呈线性关系。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的本期生产成本取决于本期产量,固定性制造费用需要在已销产品和期末结余存货间分配(当有未完工产品时还需在已销产品、期末存货和未完工产品间分配),由此二者税前净利产生差异。

求高手 关于变动成本法

(一)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变动成本法是一种只计算产品的变动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也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变动成本法时,固定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月损益,不计入产品成本。算出的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成本,不包括固定成本。这是变动成本法的主要特点。 要了解变动成本法,必须先了解成本按其性态的分类。按照成本性态,可以把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比,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不同特点:(1)产品成本内容构成不同;(2)存货估价不同;(3)利润计算方式不同;(4)产销量不平衡时算出的利润额不同。 (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 前面各章所述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算出的产品成本,都是既包括变动成本,又包括固定成本的产品成本,通称完全成本。因此前述的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可以通称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都能为管理当局提供有用服务,只是在不同情况下两种方法所存在的优缺点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关于利润与产销量的联系。采用变动成本法算出的利润多少与销售量增减相一致,可以促使企业注重销售,根据市场需求以销定产,避免盲目增产。2.关于决策分析。采用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创利额这一指标,揭示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量本利分析,为企业短期的生产经营预测和决策提供所需数据。3.关于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变动成本法,在成本控制方面比完全成本法有更多的优越性,还有利于各部门业绩的评价。4.关于产品定价、对外报告和计税。变动成本法算出的产品成本不完全,不符合产品定价的要求。据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存货价值和损益,也不符合对外报送会计报表的要求和所得税法对计算应税所得额的要求。完全成本法则符合这些要求。因此,需要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一般只宜在帐外计算,不宜在帐内计算,不能在帐内根据这种成本计算营业利润、编制对外会计报表。如果产品变动成本在帐内计算,那么在月末计算营业利润、编制对外会计报表以前,必须将帐面成本调整为完全成本。 (四)变动成本法的计算程序 采用变动成本法,必须先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将混合成本采用适当的方法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分解混合成本的方法很多。本科目考试用书只讲述了两种方法,即:高低点法和散布图法。 (五)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 前面各章节所述的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种基本方法,以及分类法、定额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四种辅助方法,都是典型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情况错综复杂,一个企业、一个车间、一种产品往往同时采用或者结合采用几种成本计算方法。1.几种成本计算方法和同时应用。2.几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结合应 用。仅供参考!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区别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区别:1、成本基本不同: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制造成本与非制造成本。2、产品成本内容不同:变动成本的产品成本内容是制造成本中的变动部分,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内容是全部制造成本(包括固定和变动)。3、期间费用的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期间费用的内容是制造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和全部非制造成本。完全成本法期间费用的内容是全部非制造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4、存货估价不同:变动成本法存货估价是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中只有变动制造成本,存货计价低于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存货估价是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中既有变动制造成本也含有固定生产成本。

变动成本法的计算公式

变动成本法的计算公式是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非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非生产成本。变动成本法指的是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并且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变动成本率与边际贡献率之间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产品的变动成本率高,则边际贡献率低,创利能力小。反过来说,产品的变动成本率低,则边际贡献率越高,创利能力越高。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为改革财务会计的传统成本计算模式而设计的新模式。变动成本法也称直接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指的是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并且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变动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变动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如下: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在变动成本法下,只是将变动生产成本在已售产成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别负担。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业务量(产量、作业量或销量)的变动而变动,如企业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等。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要求会计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信息资料,以作为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的依据,传统的全部成本核算法无法适应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第二世界大战后,对会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变动成本法开始在西方企业诞生,时至今日,普及地应用于西方企业的内部管理。变动成本法是将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成本按照其成本性态将生产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即分为变动生产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然后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期间费用)全部作为期间成本。

变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怎么算

变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产量=(80000+20000+20000)/5000=24元。完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产量=(80000+20000+20000+30000)/5000=30元。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价比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价少六元就在于完全成本法把固定性制造费用考虑了进去。即多了(30000/5000)=6元。变动成本法优点1、营业利润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升降,这是企业经理人员所想要的会计信息。2、便于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和销售预测。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3、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4、有利于短期经营决策。5、有利于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实际上是根据变动成本法的原理编制的,在企业采取以销定产,可以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机动地调整,具有弹性。6、有利于成本控制和业绩考核。7、有利于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主要区别是什么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区别:一、产品成本组成内容不同安全成本计算,产品成本包括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计算,其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对固定性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作为期间成本;全额列入损益表,从当期的销售收中直接扣减。(两者相比较,变动成本法比完全成本法少了固定性的制造费用)从目前来看,这两种方法并不能相互代替,而是同时使用。二、在“产成品”与“在产品”存货估价方面的区别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由于它将全部的生产成本(包括变动和固定的生产成本)在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摊,所以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中不仅包含了变动的生产成本,而且还包含了一部分的固定成本(如机器设备的折旧等固定成本)。采用变动成本法时,由于只将变动成本在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固定成本没有结转至下期,全额直接从本期销售收入中扣减,所以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并没有负担固定成本,其金额必然低于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的估价。(注意会选择判断)三、在盈亏计算方面的区别(要求理解,选择题常出)A:产销平衡的情况下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原因是:产销平衡的情况下,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销售成本中包括了本期所有的固定成本,将它全部转入本期损益,这样,正好与变动成本法直接将固定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全额直接从本期收入中扣减的做法是一样的。)B:本期生产量是大于销售量(P60)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原因是:按完全成本法下,生产量大于销售量下,还有部分存货作为资产留在企业内部,在存货的价值中,还包括了一部分的固定性的制造费用。换句话说,也就是本期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之和比变动成本法少转了部分固定性的制造费用。所以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C: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原因是: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情况下,将本期的固定性费用直接作为本期的期间费用计入本期的损益。而在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的情况下,意味着本期销售不仅将本期生产的产品对外销售了,而且将上期生产的存货也对销售了。这样,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本期销售成本时,上期生产的存货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存货的成本还多了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因此,在计算本期损益时,也比变动成本法多转了这一部分费用,所以,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本质区别:完全成本法要把固定制造费用分摊到当期生产的产品中去。变动成本法把固定制造费用在当期转销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换算公式

变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产量=(80000+20000+20000)/5000=24元。完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产量=(80000+20000+20000+30000)/5000=30元。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价比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价少六元就在于完全成本法把固定性制造费用考虑了进去。即多了(30000/5000)=6元。扩展资料:变动成本法“总成本法”、“归纳成本法”或“全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库存成本时,将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可变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汇总到产品成本和库存成本中。这种方法也被称为“诱导(或吸收)成本”,因为它吸收了所有的制造成本,无论是固定的或可变的,在单位产品。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直接受到产量的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可以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法律不利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和短期决策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变动成本法也称直接成本法、边际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其优缺点包括以下这些:1、优点营业利润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升降,这是企业经理人员所想要的会计信息。便于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和销售预测。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2、缺点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AAA的成本概念和准则委员会认为“成本是为了达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以货币计量的牺牲”。依照这个传统观点,不论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要记入产品成本。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变动成本法对短期经营决策有明显的作用,但不适合长期决策。变动成本法的对比: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而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则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变动成本法

如何用变动成本法计算本期单位产品成本

变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单位材料费用+单位人工费用+单位变动制造费用+单位变动期间费用。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为改革财务会计的传统成本计算模式而设立的新模式。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处理。这就决定了变动成本法与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有着很大的不同。拓展资料: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1.理论依据不同。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则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2.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进行粗略估计。其中,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而完全成本法将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其中,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3.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全部制造费用,成本随着产品的流转而结转。变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部分视作当期的期间费用,随同销售和管理费用一起全额扣除,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产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变动制造费用。4.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在产品、库存产成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都只包含变动成本,故期末结余存货只按变动成本计价而不包括固定成本。5.分期损益不同。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导致两种计算方法下损益表的基本结构也有所差异。

简述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及其应用原理

变动成本法(直线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区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有利于明确企业产品盈利能力和划分成本责任;保持利润与销售量增减相一致,促进以销定产;揭示了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使当期利润真正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有利于企业经营预测和决策。变动成本法的优点1、营业利润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升降,这是企业经理人员所想要的会计信息。2、便于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和销售预测。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3、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4、有利于短期经营决策。5、有利于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实际上是根据变动成本法的原理编制的,在企业采取以销定产,可以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机动地调整,具有弹性。6、有利于成本控制和业绩考核。7、有利于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

简述变动成本法的概念

变动成本法的概念是直接成本法、边际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吸收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区别: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对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进行粗略估计。而完全成本法将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吸收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优点营业利润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升降,这是企业经理人员所想要的会计信息。便于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和销售预测。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有利于短期经营决策。有利于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实际上是根据变动成本法的原理编制的,在企业采取以销定产,可以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机动地调整,具有弹性。有利于成本控制和业绩考核。有利于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

简述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简述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1.能够促进企业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2.能够提供企业管理层预测和短期决策的有用信息;3.有利于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和正确进行业绩评价;4.简化成本计算。 变动成本法的缺点:1.不符合财务会计的产品成本概念及对外报告的要求;2.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答案解析】 本题知识点: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     

吸收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

1、吸收式成本法(Absorption Costing),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包括在内,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方法。是一种用以对存货进行估价以及计算全部生产成本的会计模型:直接原料。 直接原料在制成品中占主要部分,并极易从制成品中追溯出来。直接人工。 是指能够从单位产品中追溯出来的人工成本。 亦称“可触摸人工(touch labor)”。变动及固定制造费用。吸收式成本法按单位产品来计算计算成本, 据此,只有在产品出售之后,固定制造费用才被纳入成本计算。吸收式成本法也被指认为全部成本计算法。2、变动成本法也称直线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变动成本法计算盈亏的步骤如下:销售收入减:销货成本(已售产品负担的变动生产成本)=生产边际贡献减:变动非生产成本=边际贡献减:固定成本(包括生产的和非生产的)=营业利润3、变动成本法与吸收成本法在利润计算方面的差异(1)产销平衡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2)产销不平衡a、本期生产量大于销售量: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 大于 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b、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 小于 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

变动成本法的主要特点

变动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是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它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同的是,ABC方法强调将成本分配到活动上,进而将活动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以更准确地反映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成本。ABC方法的主要特点如下:强调成本在活动中的产生:ABC方法不仅仅关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直接成本,更加重视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包括设计、设备调整、物流、品质控制等等,而这些活动对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ABC方法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成本进行分析,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强调成本在产品或服务中的分配:ABC方法强调将活动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以反映不同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差异。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将制造费用等间接成本平均分配到所有产品或服务上,导致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计算不准确。ABC方法通过将活动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上,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从而更好地指导企业的决策。强调对成本驱动因素的分析:ABC方法通过对活动成本的分析,找出成本的驱动因素,以更好地指导企业的决策。比如,ABC方法能够找出某个产品或服务所需的活动,进而找出这些活动成本的驱动因素,如批量大小、生产线效率等。这些驱动因素能够指导企业制定更加合理的生产计划、生产布局等。强调成本控制:ABC方法通过对活动成本的分析,能够更加准确地控制成本。ABC方法能够帮助企业找到成本高的活动,进而对这些活动进行改进,从而降低成本。同时,ABC方法能够找到成本低的活动,进而加强这些活动的优化,从而提高成本效益。强调与绩效管理的结合:ABC方法能够与绩效管理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指导企业的决策。ABC方法能够通过对活动成本的分析,找到企业的核心业务活动,进而制定相应的绩效指标。这些绩效指标能够指导企业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总之,ABC方法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它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并能够更好地指导企业的决策。ABC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绩效水平,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变动成本法包括变动管理费用吗

变动成本法不包括变动管理费用。作为成本核算方法的变动成本法,其中的变动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不包含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如果是作为短期经营决策中的定价方法中的变动成本加成法,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也包括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另外就是在本量利分析中,计算制造边际贡献的变动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不包含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计算产品边际贡献(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边际贡献)时,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也包括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变动成本法也称直接成本法、边际成本法。在此方法下,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即变动生产成本,变动生产成本随生产量的变化呈正比例变化。免费领取高级会计职称学习资料、知识地图:https://wangxiao.xisaiwang.com/gaoji/xxzl/n224.html?fcode=h1000026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首先需要明确各自的定义,然后再根据相应的公式来计算:1.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即按下式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2.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全部由变动生产成本所构成。包括:直接材料、直接 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即按下式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3.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完全成本法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到产品成本中,随着产品销售的实现,该部分成本才逐渐释放出来。也就是说,固定性制造费用在要分摊到销售中去。而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就是说在发生当期就确认为费用了,跟销售量多少没关系。4.完全成本法下的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变动成本法下的销售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拓展资料: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利润计算的差异?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的思路不一样: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非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非生产成本;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全部生产成本)-期间成本(全部非生产成本)可见: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种方法在计算利润时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不同。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是当期的固定生产成本;完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则是当期销售的产品成本中包含的固定生产成本,在计算利润时是包含在销售成本中扣除的。

变动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

变动成本法的历史沿革   变动成本法最初称为“直接成本法”.主要是由于当时的产品成本只包括与业务量关系比较明显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有些间接的制造费用虽然不是直接成本但也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而有的直接成本虽然直接计入特定对象,但却并非变动成本.直接成本与变动成本之间,间接成本与固定成本之间并非两对完全对等的概念.因此,有人主张将直接成本改称为变动成本法.但直到现在,仍有一些美国管理会计文献使用“直接成本法”的术语.严格地讲,这种说法已经不确切了.由于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边际贡献,所以在英国该法也被成为“边际成本法”.   关于变动成本法的起源,国外会计专著的论述众说不一.据有人考证,早在1836年英国的曼彻斯特工厂就出现了它的雏型.当然这仅仅是就损益计量方面的特点而言的.有会计学家指出,法国的斯特劳斯·别尔格在1876年曾宣布过直接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的初步设想.英国人则强调1904年在英国出版的《会计百科全书》中已经记载了与变动成本法有关的内容.1906年2月美国《制度》杂志曾刊登过一段话,与变动成本法的基本思路有很多相似之处:在生产经营活动的抉择中,为估计其所期望的净损益,第一步就要找出适合衡量一定的生产经营活动效果的单位费用,单位直接收入减去单位直接费用得单位直接净收入或单位净贡献,然后以它来抵偿不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费用———这些不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费用是指不管选择什么生产经营活动方式都一样固定或不变.单位净收入(或单位净贡献)乘以产品数量就可以用来比较由于选择各种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不同损益.   据美国权威的《柯勒会计辞典》记载,第一篇专门论述直接成本法的论文是由美籍英国会计学家乔纳森·N·哈里斯撰写的,刊于1936年1月15日的《全国会计师联合会公报》.文章追溯了1934年哈里斯在杜威———阿尔末化学公司设计“直接标准成本制造计划”中所发现的问题.当时该公司销售量上升利润反而下降的现象,引起了哈里斯的注意,矛盾从何而来?他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采用传统的完全成本法.依据此资料,哈里斯对比新旧两种方法对营业净利润的不同影响,揭示了直接成本法的优点.自哈里斯的文章公开发表之后,直接成本法的概念才得以迅速传播.   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企业环境的改变,竞争的加剧,决策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信息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会计内部管理的需要,必须重新认识变动成本法,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美国的一些会计师和经理又重新研究并开始在实物中试行变动成本法,并将变动成本法中的贡献边际这一概念用于本量利分析及其他方面.实际使人们认识到,变动成本法不仅有利于企业加强成本管理,而且对制定利润计划,组织科学的经营决策也十分有用.从此,变动成本法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到20世纪60年代,变动成本法风靡欧美.

变动成本法计算公式是什么

变动成本法计算公式:产品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变动制造费用在变动成本法下,利润的计算通常采用贡献式利润表。该表一般应包括营业收入、变动成本、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利润等项目。贡献式利润表中损益计算包括以下两个步骤:1、计算边际贡献总额边际贡献总额=营业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边际贡献总额=销售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边际贡献总额=(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边际贡献总额=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2、计算当期利润利润=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解释变动成本是指那些成本的总发生额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线性变动的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都是典型的变动成本,在一定期间内它们的发生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动,但单位产品的耗费则保持不变。变动成本主要特点变动成本特点如下:1、单位变动成本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不变;2、变动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发生正比例变动。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率也称为补偿率,是与边际贡献率相对应的概念,即变动成本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率。1、变动成本率计算公式: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100%=(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量)×100%=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00%。2、变动成本计算公式:产品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变动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变动成本计算公式:产品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变动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把固定制造费用视同期间成本全额计入当期损益。在变动成本法下,利润的计算通常采用贡献式利润表。该表一般应包括营业收入、变动成本、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利润等项目。其中,变动成本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和变动非生产成本两部分,固定成本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和固定非生产成本两部分。单位变动成本=单价-[(总收入-总支出 + 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或者单价-[(目标利润 + 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是指单位商品所包含的变动成本平均分摊额,即总变动成本与销量之比。单位变动成本在该企业里,是指单位产品的材料成本一项,所以,对单位变动成本升降对利润影响的分析,实际上是对该企业原材料成本(价格)升降对利润影响的分析。

变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怎么算?

变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单位材料费用+单位人工费用+单位变动制造费用+单位变动期间费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单位材料费用+单位人工费用+单位制造费用1、变动成本法又称直接成本法。是指产品成本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当期的期间成本,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当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2、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中产品成本包括了全部生产成本(变动和固定的生产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变动成本法优点1、营业利润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升降,这是企业经理人员所想要的会计信息。2、便于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和销售预测。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3、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4、有利于短期经营决策。5、有利于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实际上是根据变动成本法的原理编制的,在企业采取以销定产,可以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机动地调整,具有弹性。

变动成本法是什么意思啊?

若与行销订价有关,那就是忽略固定成本,例如研发成本,产品订价不分摊研发成本,现在生产成本多少就当成订价基础。

简述变动成本法的概念

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为改革财务会计的传统成本计算模式而设计的新模式。变动成本法也称直接成本法、边际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业务量(产量、作业量或销量)的变动而变动,如企业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等。变动成本法是将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成本按照其成本性态将生产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即分为变动生产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然后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期间费用)全部作为期间成本。

厅级领导离任审计多久完成

根据任期时间的长短决定,短期一到两年,长则五年以上在进行离任审计时,要对被审计人整个任期进行审计,少则两三年,多则三五年,有的甚至十多年,审计期间跨度大,由于有关政策规定发生了变化、人员变动、业务量大等原因,加之受审计时间短、审计人员数量少等的限制,不可能审计得过细,审计质量难以保证。离任审计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人员受托管理资财的运用及其效果所负责任进行的监督、评价活动。其理论根据为:审计是因两权分离后受托经济责任的产生而产生的,归根到底审计就是审查资财管理者对资财所有者应履行的经济责任。现代审计中的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是离任审计的两种表现形式。前者审查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后者审查资金运行的效果和效率情况。按照被审计单位性质的不同,可以将离任审计分为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离任审计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离任审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离任审计,主要是指对党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的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的任期离任审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离任审计,主要是指对国有独资企业、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股份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或总经理)的任期离任审计。

无因管理的成立条件是什么

构成条件包括:为了他人的利益、无法律上的义务、管理他人事务。管理人享有请求本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的债权,本人负有偿还该项费用的债务。无因管理的法律效力:阻却违法,即管理人的管理行为成为合法行为;在本人和管理人之间产生债务关系,即无因管理之债。无因管理是无因管理之债的发生根据,无因管理之债是无因管理的效力,其内容是管理人与本人享有的权利和负担的义务。管理人的义务包括:管理义务。在无因管理开始前,管理人对于他人的事务固然没有管理的;但一经开始管理,则管理人在本人、其继承人或代管人接管以前负有继续管理的义务。尊重本人意思和维护本人利益的义务。管理人应将管理情况及时报告本人,按本人意思办理。权益转移义务。管理人因管理事务所取得的财产及其他权益的应转移给本人。本人的义务包括:偿还管理人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合理费用;清偿管理人因管理事务负担的债务;赔偿管理人因管理事务所受的损失。【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一条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的人,有权请求受益人偿还由此支出的必要费用。

无因管理的成立条件有什么

无因管理的成立条件有以下这些:1.为他人管理事务。管理他人事务,就是为他人进行管理或者服务。这是成立无因管理的首要条件。2.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3.没有法定或约定义务。根据法律规定,管理人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他人事务的,可以请求受益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管理人因管理事务受到损失的,可以请求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一条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的人,有权请求受益人偿还由此支出的必要费用。

无因管理四个构成要件

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目的是为了避免他人的利益受损失;管理人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以及管理的是他人的事务。管理人可以依法请求受益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并且还可请求受益人适当补偿管理人因管理事务所受到的损失。【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九百七十九条管理人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他人事务的,可以请求受益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管理人因管理事务受到损失的,可以请求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管理事务不符合受益人真实意思的,管理人不享有前款规定的权利;但是,受益人的真实意思违反法律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的除外。第九百八十条管理人管理事务不属于前条规定的情形,但是受益人享有管理利益的,受益人应当在其获得的利益范围内向管理人承担前条第一款规定的义务。第九百八十一条管理人管理他人事务,应当采取有利于受益人的方法。中断管理对受益人不利的,无正当理由不得中断。【温馨提示】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下列行为中,哪些构成无因管理?

【答案】:B, C, D[考点]无因管理 [解析]首先,选项A错误。虽然甲在客观上有管理他人牛的行为,但是在主观上是错把他人的牛当成自家的牛而进行饲养,所以甲纯粹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进行管理,完全不具有为他人管理事务的意思,甲的行为不构成无因管理。 其次,选项B正确。乙见邻居家中失火恐殃及自己家,遂用自备的灭火器救火,乙管理邻居家事务,并不是纯粹完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他人利益进行管理同时掺杂了自己的利益。无因管理承认这种在为他人利益进行管理的同时可以为自己进行管理,即只要具备了为他人管理的意思,是不是有为自己管理的意思并不重要。选项A中只有为自己进行管理,丝毫没有为他人进行管理的意思,而选项8中同时具有了为他人和自己进行管理的意思,是正确的。 再次,选项C正确。无因管理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一种事实行为,即不需要管理人像从事民事法律行为那样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所以选项C中,丙作为限制行为能力人不影响其成立无因管理。 最后,选项D正确,丁见门前马路下水道井盖被盗致路人跌伤,为了路人的利益而自购一井盖铺上,丁的行为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因此当属无因管理无疑。

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有什么

无因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构成要件: (一)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是出于为他人谋利益的目的。 (二)为他人事务管理。管理他人事务,就是为他人进行管理或者服务。这是成立无因管理的首要条件。 (三)没有法定或约定义务。 《 民法典 》第九百七十九条规定,管理人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他人事务的,可以请求受益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管理人因管理事务受到损失的,可以请求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管理事务不符合受益人真实意思的,管理人不享有前款规定的权利;但是,受益人的真实意思违反法律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的除外。

下列行为中,构成无因管理的有(  )。

【答案】:B,C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行为,按此定义,可以得出答案。

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

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有三,即为他人管理事务,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没有法定或约定义务。管理他人事务,就是为他人进行管理或者服务。这是成立无因管理的首要条件。但下列事项不能成为无因管理的对象:违法事项。无因管理的概念 1、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自愿管理他人事务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行为。管理他人事务的人,为管理人;2、事务被管理的人,为本人。无因管理之债发生后,管理人享有请求本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的债权,本人负有偿还该项费用的债务。3、无因管理是一种法律事实,为债的发生根据之一。无因管理之债的产生是基于法律规定,而非当事人意思。管理他人事务,就是为他人进行管理或者服务。无因管理之事务,可以是有关财产的事项,也可以是非财产的事项,但应当是适宜成为债的客体的事务。下列事项不能成为无因管理的对象:违法事项,如代为清偿赌债;不能发生债的关系的纯伦理的事项,如代友接待客人;依照法律规定必须由本人亲自办理或经本人授权才能办理的事项,如结婚登记等。管理的事务必须是他人的事务。如将自己的事务误认为他人的事务而管理,即使目的是为他人避免损失,也不能构成无因管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七十九条:管理人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他人事务的,可以请求受益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管理人因管理事务受到损失的,可以请求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管理事务不符合受益人真实意思的,管理人不享有前款规定的权利;但是,受益人的真实意思违反法律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的除外。

无因管理有哪些构成要件

法律分析: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有三:即为他人管理事务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七十九条 管理人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他人事务的,可以请求受益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理人因管理事务受到损失的,可以请求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

下列选项中,甲的行为构成无因管理的是(  )。

【答案】:C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行为。构成要件包括管理他人事务;有为他人利益的意思;无法律上的义务。A项,扶老人过马路属于道德上的义务,并且未产生民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B项,甲成年后赡养亲生父母,是道德上的义务,也未产生法律上的债权债务关系。C项,甲修复围墙,除了为自己的利益也有兼顾邻居利益的意思,构成无因管理。D项,误将自己事务当成他人事务管理,即使有为他人管理的意思也不构成无因管理。

无因管理四个构成要件

无因管理构成要件有:1、为他人管理事务;2、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管理人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无需表示,无因管理即可成立;3、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自愿管理他人事务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行为。管理他人事务的人,为管理人;事务被管理的人,为受益人。无因管理发生后,管理人与受益人之间便发生债权债务关系,这就是无因管理之债。其主要内容是,管理人享有请求受益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的债权,受益人负有偿还该项费用的债务。无因管理能引起债的发生,因此是一种法律事实。该种债权债务关系的产生,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非当事人的约定,故无因管理非民事法律行为。管理人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他人事务的,可以请求受益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管理人因管理事务受到损失的,可以请求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管理事务不符合受益人真实意思的,管理人不享有前款规定的权利;但是,受益人的真实意思违反法律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的除外。管理他人事务,就是为他人进行管理或者服务。这是成立无因管理的首要条件。这里所说的“事务”,是指有关人们生活利益的一切事项。它可以是有关财产的事项,也可以是有关非财产的事项,可以是继续性的事项,也可以是一时性的事项,可以是民事法律行为,也可以是事实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七十九条 管理人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他人事务的,可以请求受益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管理人因管理事务受到损失的,可以请求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

无因管理一旦成立在管理人与本人之间发生什么

无因管理一旦成立,在管理人与本人之间发生:无因管理之债。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自愿管理他人事务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行为。管理他人事务的人,为管理人;事务被管理的人,为受益人。无因管理发生后,管理人与受益人之间便发生债权债务关系,这就是无因管理之债。其主要内容是,管理人享有请求受益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的债权,受益人负有偿还该项费用的债务。无因管理能引起债的发生,因此是一种法律事实。该种债权债务关系的产生,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非当事人的约定,故无因管理非民事法律行为。管理人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他人事务的,可以请求受益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管理人因管理事务受到损失的,可以请求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的人,有权请求受益人偿还由此支出的必要费用。管理事务不符合受益人真实意思的,管理人不享有前款规定的权利;但是,受益人的真实意思违反法律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的除外。不真正无因管理的特征:1、管理的是他人的事务。2、管理人的管理出于主观上的原因,是管理人在主观上出现了认识上的不当或者误将他人的事务当成自己的事务,或者明知他人的事务而作为自己的事务进行管理。3、管理人将他人的事务作为自己的事务进行管理。4、不真正无因管理仍然产生债的关系,但内容有所不同,仍然享有补偿的请求权,但以受益人所得利益为限。对于不真正无因管理,只要受益人享有管理利益,就准用无因管理的规定。

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

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有三:即为别人管理事务;有为别人谋利益的意思;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法律分析】无因管理构成要件:第一,行为人管理别人的事务。若是因为误解而管理别人事务则不构成无因管理;第二,管理别人的事务有为别人谋取利益的意思。并不排除在一定程度上管理别人事务是为了自己谋利;第三,管理他人事务不是出于法律上规定的义务。法律上的义务包括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管理别人事务,就是为别人进行管理或者服务,这是成立无因管理的首要条件。但一些事项不能成为无因管理的对象:违法事项,不能发生债的关系的事项,如纯粹宗教的、道德的和属公益性质的事项,依照法律规定必须经本人授权才能办理的事项,必须由本人亲自办理的事项,如结婚登记,不作为事项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七十九条 管理人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他人事务的,可以请求受益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管理人因管理事务受到损失的,可以请求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管理事务不符合受益人真实意思的,管理人不享有前款规定的权利;但是,受益人的真实意思违反法律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的除外。

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

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包括:1、为他人管理事务;2、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3、为他人管理事务是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的。无因管理之事务,可以是有关财产的事项,也可以是非财产的事项,但应当是适宜成为债的客体的事务,义务为他人管理事务的行为;4、须为他人管理事务。首先,他人事务须为特定人的事务,而非公益事业。其次.必须在客观上为他人管理事务。再次,无因管理不限于单纯的管理行为,也包括为他人提供服务;5、须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管理人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无需表示,无因管理即可成立;6、须无法律上的根据。即没有法律上的义务,包括没有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是无因管理成立的一个要件;7、管理人因无因管理行为产生的给付必要管理费用、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无因管理行为结束并且管理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本人之日起计算。 本人因不当无因管理行为产生的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管理人及损害事实之日起计算。【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七十九条 管理人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他人事务的,可以请求受益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管理人因管理事务受到损失的,可以请求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管理事务不符合受益人真实意思的,管理人不享有前款规定的权利;但是,受益人的真实意思违反法律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的除外。《诉讼时效司法解释》第九条 管理人因无因管理行为产生的给付必要管理费用、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无因管理行为结束并且管理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本人之日起计算。 本人因不当无因管理行为产生的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管理人及损害事实之日起计算。

不构成无因管理的是

以下行为中,不构成无因管理的是?ABCA.甲错把乙的事务当成自己的事务而为管理B.甲将自己的事务误认为他人的事务而管理C.甲不知道他的父亲的手提电脑是借自乙,甲的父亲去世后,甲将电脑拿去修理D.甲在隔壁邻居老奶奶的儿女出国期间照顾老奶奶拓展资料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自愿管理他人事务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行为。管理他人事务的人,为管理人;事务被管理的人,为受益人。无因管理发生后,管理人与受益人之间便发生债权债务关系,这就是无因管理之债。其主要内容是,管理人享有请求受益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的债权,受益人负有偿还该项费用的债务。无因管理能引起债的发生,因此是一种法律事实。该种债权债务关系的产生,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非当事人的约定,故无因管理非民事法律行为。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有三,即为他人管理事务、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没有法定或约定义务。管理他人事务,就是为他人进行管理或者服务。这是成立无因管理的首要条件。这里所说的“事务”,是指有关人们生活利益的一切事项。它可以是有关财产的事项,也可以是有关非财产的事项;可以是继续性的事项,也可以是一时性的事项;可以是民事法律行为,也可以是事实行为。管理的事务必须是他人的事务。如将自己的事务误认为他人的事务而管理,即使目的是让他人避免损失,也不能构成无因管理。根据事务自身的性质,可以将事务分为三类:客观的他人事务;客观的自己事务;客观上无法判断是自己的事务还是他人的事务的事务,也有人称之为中性事务。于客观的他人事务,得成立无因管理;于中性事务中主观的他人事务,也可成立无因管理,但管理人应负举证责任。为他人谋利益的对立形态是专为本人谋利益的意思。但也允许管理人在有为本人谋利益的意思的同时,为自己的利益实施管理或服务行为。无因管理中所谓的“无因”,就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义务”。没有法定或约定义务是无因管理成立的重要条件。因此在下列情况下就不能发生无因管理:一是管理人负有法定义务,二是管理人负有约定义务。管理人管理事务未满足法定条件,但是受益人享有管理利益的,受益人应当在其获得的利益范围内向管理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补偿因管理事务而受到的损失。

下列行为中可以构成无因管理的是(  )。

【答案】:C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遭受损失,为他人管理事务的行为。A项不构成无因管理,因为乙看管、藏匿赃物的行为属违法行为,不产生权利;B项中乙的行为是出于友情所为,是一种道义行为,不构成无因管理;D项也不构成无因管理,因为书写书法作品这一行为具有人身性质,是不能由他人来“管理”的。

下列行为中,哪些构成无因管理?(  )

【答案】:C,D《民法通则》第93条规定,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构成无因管理的要件有如下三个:第一,管理他人事务;第二,为他人利益的意思;第三,无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A中,因为甲没有为他人管理或者服务的意思;第二,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 选项B并没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他是出于自己的利益,也不无因管理,因为,乙不是为邻居家的利益应不选选项B。

无因管理的成立条件有哪些

无因管理成立的条件为管理人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受益人因为管理人的管理行为权益免遭损害。无因管理的管理人在管理了受益人的事物之后有权要求受益人返还因为管理支出的费用。【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九百七十九条管理人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他人事务的,可以请求受益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管理人因管理事务受到损失的,可以请求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管理事务不符合受益人真实意思的,管理人不享有前款规定的权利;但是,受益人的真实意思违反法律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的除外。

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成就

泰勒的成就十分巨大,总结起来,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延续至今,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智慧根基。一, 首先采用实验方法研究管理问题,开创实证式管理研究先河泰勒不是坐在学院里进行饶有兴趣的逻辑性推论,而走下工厂,深入车间,做了大量著名的实验,短则一周数天,长则竟可长达26年如其金属切削实验。这就如同培根和伽利略首先在科学、哲学上引进实验方法,使得近代科学、哲学真正成为一门可以进入真正的科学层面一样,使得管理学由杂谈变成了一门真正的严肃严谨的真科学。而其实证方法,则为管理学研究开辟了一片无限广阔的新天地。二, 开创单个或局部工作流程的分析,是流程/过程管理学的鼻祖泰勒的创造性贡献还在于他首先选取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现场作业管理中的某一个局部,从小到大地来研究管理。这样一种方法与实证方法相配合,是一种归纳研究方法,即由许多具体案例或实验结果,归纳提升成为整体性结论。对于象管理学等应用性或实践性科学来讲,归纳法比演绎法具有更加突出的重要性。而其对单一或局部工作流程的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合起来即为流程效率研究,更为后世所效法,成为研究和改进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现在热门的公司流程再造,只不过是承接了泰勒先生的流风余韵。三, 率先提出经验管理法可以为科学管理法所代替,从而开拓了管理的视野泰勒先生的管理理论之所以被尊称为科学管理理论,原因在于他首次突破了管理研究的经验途径这一局限性视野,首次提出要以效率、效益更高的科学性管理,来取代传统小作坊师傅个人经验传带或个人自己积累经验的经验型管理。这就告诉我们,经验对于管理虽然是重要的基础性的,但却远非决定性的和唯一性的,任何工作和业务流程,通过科学的讨,更能够接近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完美。从此,人们认识到在管理上引进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四, 率先提出工作标准化思想,是标准化或基准化管理的创始人 泰勒以作业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理论,其目的是为了达到现实生产条件下最大生产效率,但其研究成果却是以标准化,各个环节和要素的标准化为表现形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量化管理的研究成果,开启了标准化管理的先河。现在的许多标准如ISO、GMP等等大量标准化管理体系,其沿用的仍然是我们老先生泰勒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标准化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管理不仅仅是生产管理的一个普遍性核心构成部分。五, 首次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区分开来,管理首次被审视为一门可研究的科学泰勒在工作和研究中认识到,强调分工和专业化对于提高生产效率是重要的,因此,他首先提出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其实是不一样的。简单的说,管理者主要在计划,而被管理者主要在执行,另外,管理者还要进行例外管理。泰勒先生甚至设计出了一种职能工长制管理模式,以实现其管理理论。这模式可能已经不适用了,但他的思想仍然是活着的。把管理从生产中分离出来,是管理专业化、职业化的重要标志,管理因此被公认为一门需要独立研究的科学。六, 首次提出管理转变必须考虑人性在我们今天看来,泰勒的科学管理哲学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对于泰勒本人和当时时代来说则恰恰就是这么一回事。泰勒自己宣称,“科学管理在实质上要求任何一个具体机构或机构中的工人及管理人员进行一场全面的心理革命,没有这样的心理革命,科学管理就不存在。”他说的不存在的意思是----不可能被正确理解、接受和很好地顺利实施。原因在于人们如果不能把思想从小农生产转变到工业化大生产的认识上来,劳资合作以便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双方整体福利的新措施就不可能实施。因此,泰勒考虑到了管理转变关系到人性的许多层面,他虽然没有展开深入研究,但他建议企业要考虑到各个层面人们的感受,尤其是强调工人要能够愉快地胜任新方法下的工作并获得更高报酬,这说明了泰勒虽然较多关心提高社会生产总效率问题,但并不是对工人就很残酷。他只是一个管理学者,不是时代的救世主,而是救世主在工厂管理上的一个仆人,他已尽己所能。人的确是有灵魂不死的,许许多多象泰勒这样的先辈,将一直活在人们心中。让我们珍惜他们已为我们准备好的成果,并且怀着崇敬之心和对人类普遍的仁爱之心,继续为把人类社会改善各更加美好而奋斗。

简述成本控制的原因

(一)成本控制的原则:(1)全面控制原则(2)讲求经济效益的原则,绝不能片面地追求成本的降低而忽视服务队数量和质量。如果成本控制不能体现以上要求,也不能认为实现了成本控制的目的。(3)债权利相结合原则(4)例外管理原则。例外管理原则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对哪些重要的、不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成本差异集中精力重点处理,深入分析、追根究底、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控制决绝。例外情况的常用判定有以下要点:第一,重要性第二:特殊性第三:一贯性p202  (二)成本控制的程序:(1)确定控制标准:计划指标分解法、定额法、预算法三种方法。(2)执行控制标准。(3)分析相关差异。(4)纠正成本偏差。(5)进行考核奖罚。

医院建设项目确立成本的控制原则?

医院建设项目确立成本的控制原则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解答。医院在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对资源的投入、施工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检查,并采取措施确保项目成本目标实现。因此,需要制定成本控制原则。(一)节约原则: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省,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但节约并不是消极地限制与监督,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着眼于成本的事前监督、过程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是否出现偏差,以优化施工方案,从提高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人手,达到节约目的。(二)全面控制原则:①全员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涉及到项目组织中的所有部门、班组和员工的工作,与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应充分调动其控制成本、关心成本的积极性,树立全员成本控制观念。②全过程成本控制:医院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的整个周期,成本控制工作应伴随施工的每一阶段,如在准备阶段制定最佳方案,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施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施工成本支出,确保工程质量,减少工程返工费和工程竣工后的保修费,使工程成本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中。③目标控制原则:目标管理是管理活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它是把计划的任务、目标和措施等逐一分解落实到部门、班组及个人。目标的责任要全面,既有工作责任,又要有成本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责任部门的业绩要进行检查和考评,并同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④动态控制原则:成本控制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活动,因而必须坚持动态控制的原则。即将工、料、机投入到施工过程中,收集成本发生的实际值,将其与目标值相比较,检查有无偏离,若无偏差则继续进行;否则要找出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三)“例外管理”原则:在实施成本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例外”管理原则。所谓“例外”是指在工程项目建设活动中有些不经常出现的问题,但它对成本目标的顺利完成影响重大,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属于“例外”的情况通常有如下几方面:①金额上差异较大:分为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可用成本差异占原标准的百分率来分析成本差异是否属于“例外”情况。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过多也不见得是好事,它可能造成质量问题或对后续部分工程或作业带来不利影响。它除可能带来返工和增加保修费用外,还将影响医院或部门的声誉。②一贯性的差异:尽管有些成本差异未超过规定的百分率和最低金额,但其一直在控制线的上下限附近徘徊,亦应视为“例外”。它意味着原来的成本预测可能不够准确,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③无法控制的差异:有些成本是项目管理人员无法控制的,如征地、拆迁、临时租用费的上升等成本,既使发生重大差异,也应视为“例外”。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成本控制的方法有哪些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 措施 ,那么成本控制的 方法 有哪些?   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   (1)绝对成本控制   是把成本支出控制在一个绝对的金额中的一种成本控制方法。绝对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有标准成本和预算控制。   (2)相对成本控制   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增加利润的目的,从成本、收入和产量三者的关系来控制成本的方法。   (3)全面成本控制   是指对企业成本形成中的全过程、生产经营所有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成本、企业内所有员工参与的成本控制。以财富最大化目标,根据自身特点和情况,建立以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管理风格、成本控制方法等相结合的全面成本控制体系,建立成本控制模式和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科学管理与目标管理结合的全面成本控制制度。   (4)定额法   以提前制定的产品定额成本作为标准,在生产中实时监控实际成本与定额成本的差异,以便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并根据定额和差异额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   (5)成本控制及时化   成本控制及时化是通过对现场每天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完工产品数量的统计,班组长相关人员确认,再经过计算机软件的比较分析得出成本指标是否实现及其原因。   (6)经济采购批量   指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进货总量不变,使储存费用和采购费用总和最小的采购批量。   (7)价值工程法   价值工程法(Value Engineering,简称VE)又称为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简称VA),它是一门新的管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   价值工程是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和集体智慧对服务或产品进行功能分析,使目标以最低的总成本(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服务或产品的必要功能,最终提高服务或产品的价值。价值工程法通过对选定研究对象的费用及功能分析,达到提高对象的价值的目的。这里的价值是指费用支出与获得的比例,其数学比例式为:   价值=功能/成本   (8)目标成本法   目标成本法创立于日本,为实现预期的利润,以给定的竞争价格来决定产品的成本。这种方法先确定客户能够为服务/产品付多少钱,然后再来设计相应的产品/服务和运营流程,以实现预期的利润。   给企业带来的利益   成本是制造业管理的核心之一,我们的咨询管理是标本兼治、是站在整个公司管理高度上进行的成本设计,它与财务、物流、车间统计核算等关联系统不仅能自动取数据,而且高度协调配合,是基于一个科学合理的现代化的 企业管理 系统之上的成本管理。是成本目标与管理目标的高度一致。   同时达到降低消耗控制资源降低成本、促使成本和整个企业管理水平同步提高的3重功效。   从多家成功企业案例的事实证明:不仅达到了成本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促使公司成本的降低,而且达到了大幅度降低成本消耗,一般降低比率在35%以上,提高了企业效益、同时促使物流、财务、车间管理规范化的双重效应;达到了以成本为中心,促使整个公司管理水准提升的目的。   成本控制的目标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同类产品的性能、质量相差无几,决定产品在市场   竞争的主要因素则是价格,而决定产品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则是成本,因为只有降低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产品的价格。成本管理控制目标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而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此外,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还必须要兼顾产品的不断创新,特别是要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绝不能片面地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更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眼前利益,采取偷工减料、冒牌顶替或粗制滥造等歪门邪道来降低成本;否则,其结果不但坑害了消费者,最终也会使企业丧失信誉,甚至破产倒闭。   (一)成本动因不只限于产品数量。   要对成本进行控制,就必须先了解成本为何发生,它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何关系对于直接成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其成本动因是产品的产量,按产量进行这部分的分配是毫无疑问的。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使企业的资源利用达到最大的效益,就应该从作业入手,力图增加有效作业,提高有效作业的效率,同时尽量减少以至于消除无效作业,这是现代成本控制各方法的基础理念,其他各种概念都是围绕其开展的,因而也是本文的立足点。   (二)成本的含义变得更为宽泛   传统的产品成本的含义一般只是指产品的制造成本,即包括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应该分摊的制造费用,而将其他的费用放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中,一律作为期间费用,视为与产品生产完全无关。因此,广义的成本概念,既包括产品的制造成本(中游),还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成本(上游),同时也包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和废弃成本(下游)的一系列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企业资源的耗费。相应地,对于成本控制,就要控制这三个环节所发生的所有成本。   (三)成本节省到成本避免   传统的成本降低基本是通过成本的节省来实现的,即力求在工作现场不浪费资源和改进工作方式以节约成本将发生的成本支出,主要方法有节约能耗、防止事故、以招标方式采购原材料或设备,是企业的一种战术的改进,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形态。高级形态的成本降低需要企业在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一种高级的战略上的变革。   (四)时间作为一个重要的竞争因素   在价值链的各个阶段中,时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行业的各项技术的发展变革速度已经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很短。企业能将产品及时地送到顾客手中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对顾客的意见采取及时的措施,使顾客价值最大化。这样既可以获得市场,又可以随时掌握市场的动态。   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全面介入   1、 全面介入的原则   全面介入原则是指成本控制的全部、全员、全过程的控制。全部是对产品生产的全部费用要加以控制,   不仅对变动费用要控制,对固定费用也要进行控制。全员控制是要发动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建立成本意识,参预成本的控制,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才能付诸行动。全过程控制,对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过程进行控制,并将控制的成果在有关报表上加以反映,借以发现缺点和问题。   例外管理   2、 例外管理的原则   成本控制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超乎常情的情况。因为实际发生的费用往往与预算有上下,如发生的差异不大,也就不没有必要一一查明其原因,而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非正常的例外事项上,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经济效益   3、 经济效益的原则   提高经济效益,不单是依靠降低成本的绝对数,更重要的是实现相对的节约,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以较少的消耗,取得更多的成果 猜你喜欢: 1. 财务成本管理学习心得 2. 成本费用控制措施 3. 如何加强企业人工成本管理 4. 成本费用管理论文3000字 5. 成本控制及措施

成本控制基本原则是什么?

成本控制基本原则有以下四点(一)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是指因推行成本控制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控制而丧失的收益。1.实用性:成本控制要能起到降低成本、纠正偏差的作用,具有实用性;——成本控制系统应能揭示何处发生了失误,谁应对失误负责,并能确保采取纠正措施。2.例外管理:对正常成本费用支出可以从简控制,而格外关注各种例外情况; 3.重要性:对成本细微尾数、数额很小的费用项目和无关大局的事项可以从略; 4.灵活性:成本控制系统应具有灵活性。面对出现的预见不到的情况,控制系统仍能发挥作用。(二)因地制宜原则 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个别设计,要适合特定企业的特点、适合特定部门的要求、适合职务与岗位责任要求、适合成本项目的特点。(三)全员参加原则 有效控制成本的关键,是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四)领导推动原则 成本控制涉及全体员工,并且不是一件令人欢迎的事情,必须由最高当局来推动。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1)全面控制原则全面控制包括全员和全过程控制:①全员控制项目成本。全员控制项目成本是考核项目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指标,它涉及到与项目形成有关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班组,也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有关。因此项目成本的控制需要大家共同关心,同时有关的部门、单位和个人都要肩负成本责任,把成本目标落实到每个部门乃至个人,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②全过程控制项目成本。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整个周期,因此从投标开始至中标后的实施及竣工验收交工,都要有成本控制意识。在投标阶段做好成本的预测,签好合同;在中标后的施工过程中,要制订好成本计划和成本目标,并采取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有效手段控制好成本;在竣工验收阶段要办理工程结算及追加的合同价款,做好成本的核算和分析,使施工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中。(2)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成本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其途径包括降低成本支出和增加预算收入两个方面,这就需要在成本形成过程中一方面以收定支,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成本节、超的原因;另一方面加强合同管理,及时办理合同外价款的结算,以提高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3)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是进行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成本控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目标设定、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和修正目标,从而形成目标管理的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的循环。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应切实可行,具有明确性和可考核性;事后评价做到公正合理。只有将成本控制置于良性循环中,成本目标才能实现。(4)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它是成本控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项目经理及各专业管理人员都负有一定的成本责任,从而形成了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网络。要使成本责任得以落实,责任人应享有一定的权限,即在规定的权力范围内,可以决定某项费用能否开支、如何开支和开支多少,对项目成本进行实质控制。如物资采购人员在采购材料时,应享有选择供应商的权力,以确保材料成本相对最低。企业领导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考评,要与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实践证明,只有责、权、利相结合才能使成本控制真正落到实处。(5)节约原则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有关财务制度,对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行限制和监督;二是提高施工项目科学管理水平、优化施工方案、提高生产效率;三是采取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制止可能发生的浪费,真正做到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要效率,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6)中间控制原则对一次性的施工项目,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成定局,即使发生了偏差,也不能再纠正。因此,把成本控制的重心放在基础、结构、装饰等主要施工阶段上,是十分必要的。(7)例外管理原则例外管理是西方国家的常用原则。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会有一些不经常的“例外”问题,它们往往影响成本目标的实现,对这些“例外”问题,要进行重点检查,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进行纠正。

成本管理四大原则

(一)成本控制的原则:(1)全面控制原则(2)讲求经济效益的原则,绝不能片面地追求成本的降低而忽视服务队数量和质量。如果成本控制不能体现以上要求,也不能认为实现了成本控制的目的。(3)债族孝权利相结合原则(4)例外管理原则。例外管理原则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对哪答棚些重要的、不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成本差异集中精力重点处理,深入分析、追根究底、清穗则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控制决绝。例外情况的常用判定有以下要点:第一,重要性第二:特殊性第三:一贯性P202(二)成本控制的程序:(1)确定控制标准:计划指标分解法、定额法、预算法三种方法。(2)执行控制标准。(3)分析相关差异。(4)纠正成本偏差。(5)进行考核奖罚。

如何看待成本控制

成本的管控分为两大类。1.成品的管控。2.材料的管控。

简述成本控制的原则和程序

(一)成本控制的原则:(1)全面控制原则(2)讲求经济效益的原则,绝不能片面地追求成本的降低而忽视服务队数量和质量。如果成本控制不能体现以上要求,也不能认为实现了成本控制的目的。(3)债权利相结合原则(4)例外管理原则。例外管理原则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对哪些重要的、不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成本差异集中精力重点处理,深入分析、追根究底、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控制决绝。例外情况的常用判定有以下要点:第一,重要性第二:特殊性第三:一贯性P202  (二)成本控制的程序:(1)确定控制标准:计划指标分解法、定额法、预算法三种方法。(2)执行控制标准。(3)分析相关差异。(4)纠正成本偏差。(5)进行考核奖罚。

成本控制的原则

全面介入、例外管理、经济效益。1、全面介入原则是指成本控制的全部、全员、全过程的控制。全部是对产品生产的全部费用要加以控制,不仅对变动费用要控制,对固定费用也要进行控制。2、例外管理,成本控制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超乎常规的情况。因为实际发生的费用往往与预算有上下,如发生的差异不大,也就没有必要一一查明其原因,而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非正常的例外事项上,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3、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不单是依靠降低成本的绝对数,更重要的是实现相对的节约,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以较少的消耗,取得更多的成果。扩展资料:成本控制虽然控制对象各有不同,控制工作的要求也各不一样,但控制工作的过程基本是一致的,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1、确定控制标准,即确定评定工作绩效的尺度。管理者应以计划为基础,制定出控制工作所需要的标准。2、衡量工作成效,即通过管理信息系统采集实际工作的数据(与已制定的控制标准中所对应的要素),了解和掌握工作的实际情况。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获取信息的质量问题,做到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可靠性、适用性。3、分析衡量的结果,即将实际工作结果与标准进行对照,找出偏差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为进一步采取管理行动作好准备。这是控制中最需理智分析的环节,是否要进一步采取管理行动就取决于此。若分析结果表明没有偏差或只存在“健康”的正偏差,那么控制人员就不必再进行下一步,控制也就到此为止了。4、采取管理行动,纠正偏差。纠正偏差的方法不外乎两种:要么改进工作绩效,要么修订标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本控制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1)全面控制原则全面控制包括全员和全过程控制:①全员控制项目成本。全员控制项目成本是考核项目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指标,它涉及到与项目形成有关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班组,也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有关。因此项目成本的控制需要大家共同关心,同时有关的部门、单位和个人都要肩负成本责任,把成本目标落实到每个部门乃至个人,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②全过程控制项目成本。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整个周期,因此从投标开始至中标后的实施及竣工验收交工,都要有成本控制意识。在投标阶段做好成本的预测,签好合同;在中标后的施工过程中,要制订好成本计划和成本目标,并采取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有效手段控制好成本;在竣工验收阶段要办理工程结算及追加的合同价款,做好成本的核算和分析,使施工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中。(2)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成本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其途径包括降低成本支出和增加预算收入两个方面,这就需要在成本形成过程中一方面以收定支,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成本节、超的原因;另一方面加强合同管理,及时办理合同外价款的结算,以提高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3)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是进行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成本控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目标设定、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和修正目标,从而形成目标管理的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的循环。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应切实可行,具有明确性和可考核性;事后评价做到公正合理。只有将成本控制置于良性循环中,成本目标才能实现。(4)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它是成本控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项目经理及各专业管理人员都负有一定的成本责任,从而形成了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网络。要使成本责任得以落实,责任人应享有一定的权限,即在规定的权力范围内,可以决定某项费用能否开支、如何开支和开支多少,对项目成本进行实质控制。如物资采购人员在采购材料时,应享有选择供应商的权力,以确保材料成本相对最低。企业领导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考评,要与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实践证明,只有责、权、利相结合才能使成本控制真正落到实处。(5)节约原则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有关财务制度,对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行限制和监督;二是提高施工项目科学管理水平、优化施工方案、提高生产效率;三是采取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制止可能发生的浪费,真正做到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要效率,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6)中间控制原则对一次性的施工项目,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成定局,即使发生了偏差,也不能再纠正。因此,把成本控制的重心放在基础、结构、装饰等主要施工阶段上,是十分必要的。(7)例外管理原则例外管理是西方国家的常用原则。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会有一些不经常的“例外”问题,它们往往影响成本目标的实现,对这些“例外”问题,要进行重点检查,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进行纠正。

简述成本控制的原则和程序

(一)成本控制的原则:(1)全面控制原则(2)讲求经济效益的原则,绝不能片面地追求成本的降低而忽视服务队数量和质量。如果成本控制不能体现以上要求,也不能认为实现了成本控制的目的。(3)债权利相结合原则(4)例外管理原则。例外管理原则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对哪些重要的、不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成本差异集中精力重点处理,深入分析、追根究底、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控制决绝。例外情况的常用判定有以下要点:第一,重要性第二:特殊性第三:一贯性P202  (二)成本控制的程序:(1)确定控制标准:计划指标分解法、定额法、预算法三种方法。(2)执行控制标准。(3)分析相关差异。(4)纠正成本偏差。(5)进行考核奖罚。

如何理解成本控制的例外管理原则

例外管理原则是西方国家的常用原则.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会有一些不经常的“例外”问题,它们往往影响成本目标的实现,对这些“例外”问题,要进行重点检查,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进行纠正.成本控制原则中的经济原则就要求贯彻“例外管理”原则。例如,对脱离标准的重大差异展开调查,对超出预算的支出建立审批手续等。例外管理原则:不经常出现的问题称之“例外”问题,水利工程称之为不可预见的问题。例如在工程施工中,本来材料价格是在计划和成本控制之中,但材料价格突然猛涨,超过了物价上涨指数,资金发生了失控现象等等。为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可以采用科学系统的成本预测方法加以解决,根据市场随时变化的行情进行分析研究,在材料价格未暴涨之前把工程所需物料尽可能多进一些,以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请解释成本控制中的例外管理。

【答案】:例外管理是企业应用标准成本与差异分析核算控制体系对经营活动进行调控中的一项管理原则,包括以下四条:(1)重要性原则,主要指差异金额的大小。(2)一贯性原则,是指差异发生的持续时间长短。如果差异金额不大,但是持续时间很长,可能是技术、设备或管理上的原因,或是预算或标准成本本身偏高或偏低造成的。(3)可控性原则。按照预算或标准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一般均能通过主观努力把差异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或不发生差异。(4)特殊性原则,是指差异对企业长期生产与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

ETF基金价格涨髙了,会拆分吗?拆分后如果没有卖会造成亏损吗?

ETF基金价格涨髙了,有些会主动拆分,拆分后,投资人没有损失,相当于数量变多,但是单价(净值)变小。拆分后如果没有卖会造成亏损吗?——这个取决于你持有的基金涨还是跌,涨就继续盈利,跌了肯定就亏损了。正规一点的描述话是这样:基金拆分是在保持基金持有人资产总值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基金份额净值和基金总份额的对应关系,重新计算基金资产的一种方式,并不影响基金的已实现收益、未实现利得等。基金公司实施拆分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其一,适当降低净值有利于吸引更多新的投资者申购,扩大基金规模。基金净值过高会让投资者产生”恐高“心理。0.5元的基金净值和3元的基金净值,很多投资者更偏向于买“便宜的”。其二,对于场内交易的上市ETF而言,较低的单位净值还可以降低交易门槛,便于提升流动性和活跃度。例如,原先交易价为2元的基金现在1元就可以买到,活跃度大大提升。

简述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

从职能资本的运动中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由于进行了为获取利息而贷放的特殊运动,便转化为借贷资本借贷资本的本质在于:它是适应于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的需要而产生,并且在职能资本运动的基础上形成和服务于职能资本的

如果成本是5元,利润是30%,那售价是多少,怎么算的详细说明。

当成本为5元的产品;30%利润的话,那么销售价格可以按如下计算:售价=成本价格除以(每一种产品减去产品利润的30%)即:售价=5/(1-30%)=7.14元 所以售价为7.14元

简述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

复制的,供你参考一下. 借贷资本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方面各个职能资本在循环和周转中会游离出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例如,商品价值中固定资本的折旧部分实现后,必须积累到固定资本更新的时候才会被动用,劳动力价值再生产出来后,要到发放工资的日期才支出;原材料价值逐步收回后,要到成批补充原材料时才支出; 民间借贷资本"光明"探路背后剩余价值中用于积累的部分,一般需要先以货币形式积累到一定数量才能成为现实的积累进行扩大再生产;有时由于不变资本物质要素的价值或价格降低,用较少的货币资本即能买到原来同样数量的不变资本的物质要素,如果生产规模不变,则会多余出货币资本来,等等。 另一方面,当产业资本处于由货币资本变为生产资本的阶段时,如果其产品尚未卖出,必须设法获得货币资本才能支付工资、购买原材料,维持再生产;或要扩大再生产,如果自身的积累不够用,则必须设法获得另外的货币资本作为追加资本。如果不变资本物质要素的价值或价格提高了,即使生产规模不变,也要有追加的货币资本才能买到原来数量的不变资本的物质要素,等等。 上述这些情况导致握有闲置资本的资本家将其货币资本以借贷的方式暂时让给职能资本家使用,职能资本家则从自己获得的剩余价值中拿出一部分来,作为使用货币资本的报酬即利息,支付给货币所有者。这样,就产生了货币资本的借货关系,产生了借贷资本。可见,借贷资本是来源于职能资本,它是从职能资本的运动中游离出来,而又从属于和服务于职能资本的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作为借贷资本人格化的借贷资本家,就是以获取利息为目的而从事于货币资本借贷的资本家。

简述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

借贷资本的来源主要是产业资本循环中产生的大量的闲置货币资本,它包括固定资本折旧费,流动资本暂时闲置的部分用于积累而没有马上投资的剩余价值。货币资本的所有者自己不能运用它,就要为它寻找发挥作用的出路和。而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有的资本家确实需要补充货币资本,于是,拥有闲置货币资本的资本家。就把它们贷给需要补充货币资本的职能资本家去使用,使之重新发挥资本的职能,职能资本家借入的资本到一定时期必须归还原主,而且要将剥削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以利息形式作为报酬支付给贷方,这样,从职能资本的运动中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由于进行了为获取利息而贷放的特殊运动,便转化为借贷资本。借贷资本的本质在于:它是适应于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的需要而产生,并且在职能资本运动的基础上形成和服务于职能资本的。

农民人均收入由什么构成?

纯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投入和当年生活消费支出,也可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务性支出。“农民人均纯收入”按人口平均的纯收入水平,反映的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农户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按照国家统计局农村住户调查方案开展农村住户调查取得。   农民人均所得是反映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通常称“农民人均经营性纯收入”,即农民年内从事各种经营和劳务所获得的总收入,在作了相应的扣除后,实际得到的可以支配的收入。它与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概念的不同是不含转移性收入。 (李雅整理)

农民人均收入由什么构成?

纯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投入和当年生活消费支出,也可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务性支出。“农民人均纯收入”按人口平均的纯收入水平,反映的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农户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按照国家统计局农村住户调查方案开展农村住户调查取得。   农民人均所得是反映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通常称“农民人均经营性纯收入”,即农民年内从事各种经营和劳务所获得的总收入,在作了相应的扣除后,实际得到的可以支配的收入。它与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概念的不同是不含转移性收入。 (李雅整理)

2020年全国脱贫标准约为人均纯收入4000元。折算成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这句话怎么理解?

按照标准,每年递增6%,到2020年预计纯收入为4000元/人/年,

农民人均收入由什么构成?

请问 市统计局回复:统计公报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纯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投入和当年生活消费支出,也可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务性支出。“农民人均纯收入”按人口平均的纯收入水平,反映的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农户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按照国家统计局农村住户调查方案开展农村住户调查取得。 农民人均所得是反映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通常称“农民人均经营性纯收入”,即农民年内从事各种经营和劳务所获得的总收入,在作了相应的扣除后,实际得到的可以支配的收入。它与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概念的不同是不含转移性收入。 (李雅整理)

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包括()

【答案】:A、C、D“纯收入”指的是农村居民当年从各个来源渠道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获得收入 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指的是按农村人口平均的“农民纯收入”,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 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按收入来源的性质,可分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 收人和转移性收入。故本题答案为ACD。

宁夏2023年初中级经济师什么时候报名?宁夏人事考试中心官网成绩查询?

很多小伙伴问,关于宁夏2023年初中级经济师什么时候报名?宁夏人事考试中心官网成绩查询的相关问题,今天本站编辑就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宁夏2023年初中级经济师什么时候报名?宁夏人事考试中心官网成绩查询全部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宁夏2023年初中级经济师什么时候报名?宁夏2023年初、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为《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应试人员须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应试科目,方可取得相应级别资格证书。宁夏2023年初、中级经济师报名时间为:2023年7月19日至8月20日。距今大约还有3个月。想要报考宁夏2023年初、中级经济师的小伙伴们,可以趁这段时间好好的复习备考,争取早日拿到经济师证。更多报考信息如下:一、考试设置初级、中级考试均设公共科目《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科目《专业知识和实务》,题型均为客观题。人员须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方可取得相应级别资格证书。初中级考试在2天内分上、下午4个批次实施。各级别各专业类别的具体考试时间和批次划分视报名情况另行确定。初中级考试各科目考试时长为1.5小时,每科目可提前15分钟交卷。对于同时报考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的人员,两科目考试在同1批次内分2个场次连续组织,间隔时间为40分钟。二、报名条件(一)初级考试报名条件凡从事经济专业工作,具备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以上学历,均可报名参加初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二)中级考试报名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参加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1.高中毕业(含高中、中专、职高、技校,下同)并取得初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10年;2.具备大学专科学历,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6年;3.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4年;4.具备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2年;5.具备硕士学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1年;6.具备博士学位。三、网上报名报名时间:7月19日至8月20日。报考人员登录“宁夏人事考试中心网站”()“网上报名”栏目,进入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报名系统进行网上报名,系统不间断接受报考人员预报名。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中级经济师成绩录入流程

中级经济师成绩录入流程具体如下:1、考试结束后,考生所考试场的主考官将考试试卷、答题卡等考试资料送交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或其指定的考试机构。2、考试机构对考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将成绩数据录入计算机系统。3、经过内部审核和审批后,成绩数据将被提交给省级人民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或其指定的考试机构。4、省级人民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或其指定的考试机构将成绩数据公示,并向合格考生颁发证书。5、合格考生可通过省级人民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或其指定的考试机构的网站查询自己的成绩和获证情况。6、考生对成绩有异议,可以向省级人民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或其指定的考试机构提出复议或申诉。

大家在看

业财融合培训 业财融合培训 永高股份 钢铁 军工 股票 龙头股 概念股 数字货币 股票 股票停牌 货币 蓝筹股 股份 财务稽核 股改 同比增长率 Q1 同比增长率计算公式 什么是拐点 m1m2m3是什么意思